“诊所式”会计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金: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阶段性成果(编号:2014JGA238)

    摘 要:面对当前会计毕业生就业艰难,而又远未满足社会需求这一困境。本文以大学生就业为导向,对诊所式教学法进行价值分析,并尝试将其引入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以期丰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会计课堂教学与社会需求有效融合,培养出“适销对路”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

    关键词:会计;诊所式;教学模式

    近年来,会计毕业生就业困难有目共睹,会计教学低效不可否认。究其原因,大多数院校的教学停留于理论知识的讲授,严重缺失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实践应用环节,致使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会计学生专业技能低下,从业后难以胜任的尴尬局面。为此,各大高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倡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模拟实训、案例教学、专业见习、就业实习等都是实践教学的有益尝试。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些实训与岗位工作还是有差距的,而且受教学课时的限制,学生形成的实践能力非常薄弱。

    一、“诊所式”教学法概述

    “诊所式”教学法即把医学临床诊断模式引入到高等教育的教学中,是直接“面向职业”的一种新型教育教学方法,普遍兴起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各个法学院。其出发点是仿效医学院利用诊所实习培养医生的形式,通过设立诊所或实务课程,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实际的法律应用过程,缩小理论教育与职业技能的距离,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树立学生的职业意识。

    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内容是:首先,具备合格而丰富实务经验的教师,指导和训练学生各种实践操作技能;其次,教师处于引导与辅助地位,由学生独立办理各类案件,如代写诉状、会见当事人、调查取证、阅卷诊断并提供法律服务等;最后,教师或其他相关人员作出评价与总结。相对于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常用教学方法手段,它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即方法的具体性、背景的真实性、培养能力的实践性、收效的多样性,也因此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欢迎和老师的认可。据调查,接受“诊所式”教学法教育的学生大多数成为社会急需的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会计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与就业困境分析

    1.结构分析。据国家工商总局日前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实有企业1408.31万户,同比增长7.62%;其中私营企业1136.27万户,增长10.76%,外商投资企业44.09万户,增长0.93%,个体工商户实有4134.78万户,增长6.13%,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有82.8万户, 增长37.97%。按此速度估量,全国企业每年至少增加53.6万户,假设每个企业配置1-2名会计人员,会计行业年需求量将增加近60多万人,可见目前市场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旺盛。但是,根据麦可思的有关调查结果,近几年会计毕业生就业状况却呈现了“双高”现象,即高就业率与高失业率并存:2010本科专业就业率排名中,会计学以94%排名第25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1.2%,但同时在失业量排行榜中,会计学以0.73万的失业量排名第5位。此外,据教育部2011-2013年度公布的就业红牌专业中,会计或会计电算化专业均列入其中。

    2.能力分析。为了解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状况,我们随机从大街招聘网上收集了近期会计人员的招聘信息进行调查分析,如表1与表2所示:

    可见,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已不仅局限于学历,而愈加倾向于能力;不仅要求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财务核算能力,而且对从业人员的业务综合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提出了更高更现实的要求。反之,我国当前的会计职业教育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重理论知识学习,轻实践能力培养,知识滞后零散,教学手段落后,造成了我国会计人才适应面狭窄,知识更新速度缓慢,知识结构与岗位需求相脱离的现状,进而导致会计毕业生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显得束手无策,工作胜任能力不强,失业率较高。

    三、“诊所式”教学法应用于会计教学的价值分析

    诊所式教学法广泛应用于国内外高校的法学教育中,我们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其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适应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目前高校教育对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已基本上达成共识,即培养具备会计知识、会计核算能力、人文综合素质良好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诊所式教学法以“能力本位”为理念,通过学生直接参与诊所实例的多个方面来进行教学,不仅学生的专业能力能够得以提高与巩固,其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亦得到锻炼,职业道德与合作精神亦得到加强,有利于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会计专业人才。

    2.丰富了实践教学模式。据调查,目前大多数高校仍停留于知识讲授性教育,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过程单调无味,教学互动较少,实践教学薄弱。为此,各大高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增加了很多实践教学环节,如案例教学、模拟实训、校外实习等。通过开展案例教学和模拟实训等教学活动,学生可以体验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与会计岗位的模拟场景,这对于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和适应未来工作环境是非常必要的,但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不能进行充分训练,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诊所式教学通过设立诊所或实务课程,教师引导与辅助,由学生独立或分组处理会计凭证、账簿、出纳、材料、工资、成本费用等业务,学生身临其境,切身体验实践技能运用效果,更能刺激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尝试将诊所式教学模式引入会计教学领域,极大丰富了会计实践教学的模式。

    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首先,诊所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角,案件中所有身份的扮演者均为学生,学生参与会计凭证、账簿、出纳、材料、工资、成本费用等各岗位的业务核算。其次,学生参与实践的范围广、程度深,从公司注册、岗位设置、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到报表分析与审计,能够形成相对完整的系统。另外,实践内容具有生态性和可创造性,案件源于现实,学生参与办理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包括生产经营过程与会计核算流程,仿真度高;同时学生亦可根据自已的认识对案件或其他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演绎。综上所述,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参与度,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如专业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等。

    4.满足社会对会计职业的要求。现代社会对会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精细。诊所式教学能紧密联系实际,以各行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为切入点,设置诊所或实务课程,让学生通过实际体验,训练较强的专业技巧和职业技能,培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此外以任务为驱动,促使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这为未来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诊所式”教学法的应用构想

    诊所式会计教学法旨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把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进行有效融合,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克服“双高”问题。基于此,我们对诊所式会计教学法的初步构想如下:

    1.沟通,即明确教育理念。据上述现状分析,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要求会计专业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依据,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所以各大高校应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明确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而不能偏重知识的传播,不仅要培养人才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且要注重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另外,传统教育方式是以单向灌输为主的讲授模式,学生对此已熟悉并形成了依赖的学习习惯;而“诊所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这两者之间的磨合与衔接也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改变教学理念,改善师生关系,建立双向学习模式。

    2.建诊,即物质基础。首先,整合教学资源,建立相关实验场所和设备,保证长期稳定的活动资金支持;其次,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鉴于部分高校教师毕业即从事教学工作,缺乏会计实务经验,可以鼓励其进修、培训或挂职锻炼等,从而弥补其实践知识的不足;同时,学校可以聘请校外“财、税、银、企”等专业技术人员兼职从事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诊所教学中存在的人员短缺现象。再次,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设置实务课程;期间注重教学内容与会计职业紧密联系,保证学生课堂所学知识能够直接运用于会计实际工作;另外教学方式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以缩减会计教学与岗位工作的差距,解决学生从业后难以胜任的尴尬局面。

    3.诊断,即教学设计。为提高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满足就业市场的需要,应当按照教学规律及会计课程的特性,设置两个课堂:诊所课堂和校外课堂,均以学生为主体。首先,诊所课堂突出指导性、针对性、启发性和趣味性,教师处于引导与辅助地位,利用现实工作中的会计案例,要求学生扮演不同的会计角色,由学生独立或分组处理会计凭证、账簿、出纳、材料、工资、成本费用、审计等岗位业务与职责,并逐步涉入工商注册、CA认证、税务登记、抄报税等模块,为学生制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校外课堂主要是在税务局、财政局、会计师事务所及各类企业等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深入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中去,参与企业财务实务运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并积累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工作经验,同时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感。

    4.反馈,即教学评价。诊所式教学注重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便于学生真实了解自已的学习效果,并加以总结与提高自我认识;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反馈意见,及时调整课程计划、完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做到教学相长。现行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考试成绩是教学评价最直接的依据;而诊所式教学模式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没有考试,只有考核,其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视过程考核,淡化结果考核。这种反馈不仅让学生关注实践过程,而且使他们得到全方位的指导与锻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实现“成人、成才、成功”的整体效果。

    五、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会计专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高”现象日益凸显,会计课堂教学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融合,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人才,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广泛应用于法学教育的诊所式教学法进行研究,并根据会计课程的特点,尝试将诊所式教学法适用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以期丰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会计课堂教学与社会需求有效融合,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人才,缓解会计毕业生就业困境以及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琳.谈法学实践教学中的诊所式教学[J].教育探索,2007.

    [2]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3/0723/c1004-22293604.html.

    [3]董云飞.会计人才需求调查及对人才培养的启示[J].出国与就业,2011.

    [4]林晶.美国“诊所式”教育对我国法学教育的启示[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1(2).

    作者简介:韦丽华(1986- ),女,广西河池人,钦州学院商学院专业教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小企业会计及财务管理研究

    4.满足社会对会计职业的要求。现代社会对会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精细。诊所式教学能紧密联系实际,以各行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为切入点,设置诊所或实务课程,让学生通过实际体验,训练较强的专业技巧和职业技能,培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此外以任务为驱动,促使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这为未来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诊所式”教学法的应用构想

    诊所式会计教学法旨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把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进行有效融合,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克服“双高”问题。基于此,我们对诊所式会计教学法的初步构想如下:

    1.沟通,即明确教育理念。据上述现状分析,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要求会计专业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依据,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所以各大高校应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明确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而不能偏重知识的传播,不仅要培养人才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且要注重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另外,传统教育方式是以单向灌输为主的讲授模式,学生对此已熟悉并形成了依赖的学习习惯;而“诊所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这两者之间的磨合与衔接也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改变教学理念,改善师生关系,建立双向学习模式。

    2.建诊,即物质基础。首先,整合教学资源,建立相关实验场所和设备,保证长期稳定的活动资金支持;其次,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鉴于部分高校教师毕业即从事教学工作,缺乏会计实务经验,可以鼓励其进修、培训或挂职锻炼等,从而弥补其实践知识的不足;同时,学校可以聘请校外“财、税、银、企”等专业技术人员兼职从事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诊所教学中存在的人员短缺现象。再次,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设置实务课程;期间注重教学内容与会计职业紧密联系,保证学生课堂所学知识能够直接运用于会计实际工作;另外教学方式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以缩减会计教学与岗位工作的差距,解决学生从业后难以胜任的尴尬局面。

    3.诊断,即教学设计。为提高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满足就业市场的需要,应当按照教学规律及会计课程的特性,设置两个课堂:诊所课堂和校外课堂,均以学生为主体。首先,诊所课堂突出指导性、针对性、启发性和趣味性,教师处于引导与辅助地位,利用现实工作中的会计案例,要求学生扮演不同的会计角色,由学生独立或分组处理会计凭证、账簿、出纳、材料、工资、成本费用、审计等岗位业务与职责,并逐步涉入工商注册、CA认证、税务登记、抄报税等模块,为学生制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校外课堂主要是在税务局、财政局、会计师事务所及各类企业等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深入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中去,参与企业财务实务运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并积累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工作经验,同时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感。

    4.反馈,即教学评价。诊所式教学注重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便于学生真实了解自已的学习效果,并加以总结与提高自我认识;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反馈意见,及时调整课程计划、完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做到教学相长。现行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考试成绩是教学评价最直接的依据;而诊所式教学模式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没有考试,只有考核,其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视过程考核,淡化结果考核。这种反馈不仅让学生关注实践过程,而且使他们得到全方位的指导与锻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实现“成人、成才、成功”的整体效果。

    五、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会计专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高”现象日益凸显,会计课堂教学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融合,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人才,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广泛应用于法学教育的诊所式教学法进行研究,并根据会计课程的特点,尝试将诊所式教学法适用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以期丰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会计课堂教学与社会需求有效融合,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人才,缓解会计毕业生就业困境以及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琳.谈法学实践教学中的诊所式教学[J].教育探索,2007.

    [2]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3/0723/c1004-22293604.html.

    [3]董云飞.会计人才需求调查及对人才培养的启示[J].出国与就业,2011.

    [4]林晶.美国“诊所式”教育对我国法学教育的启示[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1(2).

    作者简介:韦丽华(1986- ),女,广西河池人,钦州学院商学院专业教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小企业会计及财务管理研究

    4.满足社会对会计职业的要求。现代社会对会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精细。诊所式教学能紧密联系实际,以各行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为切入点,设置诊所或实务课程,让学生通过实际体验,训练较强的专业技巧和职业技能,培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此外以任务为驱动,促使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这为未来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诊所式”教学法的应用构想

    诊所式会计教学法旨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把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进行有效融合,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克服“双高”问题。基于此,我们对诊所式会计教学法的初步构想如下:

    1.沟通,即明确教育理念。据上述现状分析,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要求会计专业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依据,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所以各大高校应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明确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而不能偏重知识的传播,不仅要培养人才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且要注重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另外,传统教育方式是以单向灌输为主的讲授模式,学生对此已熟悉并形成了依赖的学习习惯;而“诊所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这两者之间的磨合与衔接也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改变教学理念,改善师生关系,建立双向学习模式。

    2.建诊,即物质基础。首先,整合教学资源,建立相关实验场所和设备,保证长期稳定的活动资金支持;其次,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鉴于部分高校教师毕业即从事教学工作,缺乏会计实务经验,可以鼓励其进修、培训或挂职锻炼等,从而弥补其实践知识的不足;同时,学校可以聘请校外“财、税、银、企”等专业技术人员兼职从事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诊所教学中存在的人员短缺现象。再次,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设置实务课程;期间注重教学内容与会计职业紧密联系,保证学生课堂所学知识能够直接运用于会计实际工作;另外教学方式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以缩减会计教学与岗位工作的差距,解决学生从业后难以胜任的尴尬局面。

    3.诊断,即教学设计。为提高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满足就业市场的需要,应当按照教学规律及会计课程的特性,设置两个课堂:诊所课堂和校外课堂,均以学生为主体。首先,诊所课堂突出指导性、针对性、启发性和趣味性,教师处于引导与辅助地位,利用现实工作中的会计案例,要求学生扮演不同的会计角色,由学生独立或分组处理会计凭证、账簿、出纳、材料、工资、成本费用、审计等岗位业务与职责,并逐步涉入工商注册、CA认证、税务登记、抄报税等模块,为学生制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校外课堂主要是在税务局、财政局、会计师事务所及各类企业等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深入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中去,参与企业财务实务运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并积累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工作经验,同时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感。

    4.反馈,即教学评价。诊所式教学注重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便于学生真实了解自已的学习效果,并加以总结与提高自我认识;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反馈意见,及时调整课程计划、完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做到教学相长。现行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考试成绩是教学评价最直接的依据;而诊所式教学模式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没有考试,只有考核,其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视过程考核,淡化结果考核。这种反馈不仅让学生关注实践过程,而且使他们得到全方位的指导与锻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实现“成人、成才、成功”的整体效果。

    五、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会计专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高”现象日益凸显,会计课堂教学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融合,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人才,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广泛应用于法学教育的诊所式教学法进行研究,并根据会计课程的特点,尝试将诊所式教学法适用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以期丰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会计课堂教学与社会需求有效融合,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人才,缓解会计毕业生就业困境以及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琳.谈法学实践教学中的诊所式教学[J].教育探索,2007.

    [2]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3/0723/c1004-22293604.html.

    [3]董云飞.会计人才需求调查及对人才培养的启示[J].出国与就业,2011.

    [4]林晶.美国“诊所式”教育对我国法学教育的启示[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1(2).

    作者简介:韦丽华(1986- ),女,广西河池人,钦州学院商学院专业教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小企业会计及财务管理研究

相关文章!
  • 探秘桂林“彩虹洞”

    李蕊娟英国《镜报》6月14日报道,美国53岁摄影师斯科特·格雷厄姆日前深入中国桂林的芦笛岩洞,拍摄到世界上最多彩洞穴的绝美景观照片。格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