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政府补助路径优化研究
[提 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府补助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学界一直在探索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政府补助体系。通过对我国文化产业政府补助内容结构进行分析,探讨文化产业政府补助优化路径,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关键词]文化产业;政府补助;路径优化
[作者简介]廖礼平(1979—),男,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工程管理。(江西南昌 330008)
[基金项目]2017年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文化产业政府补助模式创新与路径优化”(YG2017342)
一、我国文化产业政府补助发展状况
(一)文化体育与传媒政府补助方面
2011年以来,全国文化体育、传媒文化政府补助财政支出规模呈稳步上升趋势。2011年用于文化体育、传媒领域的公共财政规模达到1871.31亿,增长率达21.37%;2012-2016年,平均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公共财政规模突破4000亿。文化体育、传媒事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等系列政策的出台。从地区分布情况看,广东省总量补助最大,2016年达到1200亿元;上海近几年总量偏低且增速较慢;东部沿海地区对文化产业的财政支出规模较大,排名前三为广东省、江苏省、北京市;西部内陆地区财政支出相对偏少。从行业分布来看,文化类财政补助比例最高,新闻出版类最低。在增长趋势指标分析中,新闻出版、文化、文物、体育等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二)艺术与旅游景区财政补助方面
从全国对艺术表演机构财政补助总量来看,2012年我国对7321家艺术表演机构补助114.07亿元,占全国同类艺术表演机构收入比重的65.31%,可以看出,政府对艺术表演非常重视。从地区分布来看,平均财政补助最高地区是四川省与浙江省,财政补助近15亿元。
在旅游景区财政补助方面,从国家拨款总量来看,2012年拨款总额达54.1亿元,占当年国家级风景旅游区经营收入的13.12%;2013年-2016年,国家拨款总额维持12%以上的增长速度。在地区分布上,财政补助存在不平衡情况,浙江省、湖北省、四川省、湖南省名列前茅,而广西省、云南省、甘肃省等获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财政补助的规模明显偏少,西藏则最少。
(三)文化制造业财政补助方面
从总量来看,近五年文化制造业获得国家财政补贴收入的年均规模达到55亿元,但行业间差异较大。具体分析,获得政府财政补助规模最多的是文化用纸制造业;印刷复制服务业、视听设备制造行业位居第二、第三。此外,获得政府补助财政补贴数量最少的文化制造业是办公用品制造业、陶瓷制品制造业、园林与陈设艺术制造业。可以看出,从事高端文化制造领域及相关配套服务行业,政府财政补助的力度相对大一些,这也是国家文化产业政府补助政策引导的结果。从不同区域来看,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获得政府补助收入差别很大。总体上来说,仍然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文化制造业获得的财政补贴收入明显高于西部、中部地区,这也反映出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文化制造企业发展较快。
二、我国文化产业政府补助内容结构
(一)政府补助总体内容结构分析
根据国家财政部规定,政府补助包括财政拨款、政府贴息、税收返还和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四类。通过查阅相关统计资料得知,在近五年政府补助中财政拨款占主导,占补助总额的60%以上;稅收返还类政府补助居第二位,占补助总额33.2%左右,并且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政府贴息类政府补助比例相对较低,平均占全部政府补助的5%~8%。此外,无偿划拨的非货币性资产所占比例最小,甚至有的年份所占比例为0。
在财政拨款类政府补助中,其内容细分非常复杂,中央、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各种细分类型的补助内容。经过归纳整理,财政拨款类政府补助包括技术扶持类补助、产业扶持类补助、项目扶持类补助、对外扶持类补助、人才扶持类补助、无形资产扶持类补助和金融扶持类补助七类。在各种细分类型中,技术扶持、产业扶持、项目扶持占主导,从近五年的数据反映,其占财政拨款总数的比例分别为49.23%、24.31%、19.06%;无形资产类补助比例最小,平均每年不到1%。
(二)不同所有制文化企业政府补助内容结构
不同所有制文化企业在获得政府补助内容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近五年统计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在技术扶持类政府补助中,中外合资企业占比一直是各种所有制性质企业中最高的,并且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产业扶持类、项目扶持类政府补助中,国有企业、国有相对控制企业占比一直是各种所有制性质企业中最高的。
(三)不同地区文化产业政府补助内容结构
通过近五年统计数据可以发现,在税收返还类政府补助中,浙江省返还力度最大,这充分说明浙江省在税收方面给予了文化企业重点补助和大力扶持。在技术扶持类政府补助方面,北京市对文化企业的支持力度一直最大。从数据对比可以看到,2013年北京市文化企业获得的技术扶持类政府补助占比达到75%以上,2016年虽然下降到58%,但是这两年在所有参与分析的省份中,北京市技术扶持类政府补助占比最高。
三、文化产业政府补助优化路径
(一)构建政府文化补助引导、监督与评估一体化机制
一些企业对国家文化产业政府补助政策应用不规范,甚至有违法违规现象,但这并不代表政府补助失去现实价值。通过调查结果发现,近年来政府补助对我国文化产业的研发投入、经营效益、无形资产和社会就业等方面都产生了较大促进效应,这充分说明政府补助制度的存在价值及合理性。各级政府应坚定、持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补助力度。政府对文化产业进行补助,往往产生两种效应:一种是“账面效应”,即通过补助弥补亏损,增加盈利;另一种是“能力效应”,即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当前,之所以产生不少质疑,其根本原因是一些企业仅仅发挥了文化补助的“账面效应”,未能从根本上提高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有效提高文化产业政府补助的“能力效应”,使“两种效应”协调发挥,应大力构建政府文化补助引导、监督与评估一体化机制。一是要构建文化产业政府补助引导机制。加大文化补助对研发投入、开拓市场等“造血”环节的力度,从思想观念上改变政府补助重短期经济效益轻后期延展效应的指导思想,坚持长效理念。二是要严格文化产业政府补助监督机制。加强对文化补助的规范性管理,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做到专款专用,切实提高政府补助的运用效益。
(二)充分考虑行业差异,促进政府补助“精确制导”
文化产业发展实践证明,不同行业中,政府补助产生的绩效千差万别的。这客观上要求政府在制定政府补助政策时,应当充分调研,尊重文化产业细分行业的特点及差异性,改变传统“一刀切”的文化产业政府补助政策体系,建立基于细分行业特征的分类化专项补助机制。首先要充分研究各细分行业的具体特点,了解其发展难点及前沿动态。二是要引入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决策的机制。充分发挥不同领域文化专家的作用,将行业协会、企业、资源专家吸纳到文化产业政府补助决策过程中,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决策机制。三是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文化产业政府补助形式,使其日益多样化、科学化。
(三)搭建不同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平台
当前,受传统制度、政策影响,不同所有制文化企业在享受国家文化补助政策方面存在差异,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凭借其传统的体制优势,往往获得比其他类型企业更多的政策优惠。从近五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文化产业政府补助金额上,国有、集体所有制文化企业所获得数额是民营文化企业的4.5倍。而从文化产业的发展实际看,文化市场中比例最大、创新意识最强的企业主体是民营文化企业,尤其在新兴文化领域,民营文化企业的地位更多突出。但是,因资金缺乏、融资能力弱、成本高、风险大等原因,民营文化企业很长一段时期内未能从根本上走出困境。
基于以上情况,课题组认为,政府应搭建一个“公开公平、科学合理、平等竞争、能力取胜”的竞争平台,营造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生态环境,顺应新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要求。
文化产业政府补助问题涉及到的环节多、部门多。随着经济社会的大力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文化产业政府补助必将出现新情况、新问题,这要求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努力探索,精准施策,实现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杨长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05,(4).
[2]朱启松.黄致真.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J].西南财经大学学报学,2004,(7).
[3]马德伦.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金融个服务问题[J].中国金融,2010,(18).
[4]刘继兵,王定超,夏玲.政府补助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效率影响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23).
[5]臧志彭.中国文化产业政府补助研究[M].北京:中国社會科学出版社,2015.
[6]刘吾康.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财税政策研究[J].财政监督,2011,(6).
[责任编辑:熊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