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对于感性与理性在设计中的运用的认识

    冼宁 郑佳梦

    

    

    摘要:设计的整体过程是设计师不断交替融合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过程,这种过程是循环上升的。优秀的设计作品将感性与理性恰到好处地融合,并依靠设计师的个人素质从感性角度出发将理性需求完美地诠释。本文通过对经典设计案例的分析,提出了设计师应该正确地把握与运用感性与理性思维,将二者恰当地融合,对作品进行设计的理念。

    关键词:感性 理性 设计 融合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7-0098-02

    一、关于感性与理性

    人对自然界,客观世界及其存在问题认知和处理的方式可分为“感性”和“理性”。感性被一般理解为凭借感官比如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感觉形象类型所达成认知的,基于个人感情决定,并未深入思考而基本以第一印象来做出判断的。理性的概念则是相对于感性概念存在的,在意识的基础上,进行有参照性的选择。可以说感性让人自由无束缚,理性则让人清醒有逻辑。二、设计中感性与理性的运用

    (一)设计中的感性与理性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的学问,它囊括了心理学、色彩学、传播学、符号学、现象学、社会学等多种现代学科。随着文明不断向前发展,人类开始不断通过劳动来改造世界和创造文明,这其中最主要的活动就是造物。设计便可以理解为是人类在造物活动前进行的预先计划和构想。从哲学角度来看,设计中的感性与理性的运用也是不可分割相互融合的,单纯靠理性来设计作品则会失去美感,纯靠感性来设计作品则会欠缺实用性。但设计中的感性与理性的运用也不是将它们随意堆砌在一起,而是将他们恰到好处地融合,并依靠设计师的个人素质从感性角度出发将理性因素完美地诠释出来。

    (二)感性为设计创造灵感

    1898年,鲁特玻璃公司的工人山姆森以约会中女友穿着的连衣裙为原型设计出了一款玻璃瓶。该玻璃瓶设计线条优美流畅,正是这种感性认识成为了山姆森设计玻璃瓶的原动力,瓶子设计不仅外形美观,山姆森还经过反复修改把瓶子的容量设计成刚好一杯水大小,且瓶身易握不易滑落,给消费者很好的体验感。这也就说明设计中他不仅运用了感性思维,同时也考虑了瓶子本身的功能性。这使他的设计并不流于表面,而是做到了实用与美观兼顾,后被可口可乐决策者在市场上发现,成为了直至今日都家喻户晓的可口可乐经典包装(图1)。

    山姆森的瓶子设计最吸引人的是其中下部形似少女的条纹裙子的扭纹造型,而瓶身中段则圆满丰硕,形似少女的臀部,这种优美流畅的线条给人以美的享受。此外,由于瓶子中大下小的结构,在心理上让消费者感觉分量十足。这就是在设计中感性与理性恰到好处的融合。可口可乐的包装采用亚历山大山姆森设计的玻璃瓶以后,销量猛增的同时打响了企业知名度,成为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品牌之一。由此可见一份被大众普遍认可的优秀设计作品需要设计师将感性与理性相融合,从而达到设计作品的内在和外在谐统一。

    近年来,设计产品中情感因素的表达越来越受到重视。用设计体现人类的情感意识,创造出更加贴合人类内心需求和感受的产品,这才是设计灵感萌发的源泉和设计本身发展的方向,同时也符合市场发展的走向。只有充分地把握感性思维在设计中的运用,才能正确地利用它,激发更多的设计创意,更好地服务于人,满足人的需要。

    (三)理性为设计把握尺度

    福田繁雄为纪念二战结束30周年设计的反战主题海报《1945年的胜利》获得了国际平面设计大奖,这也是福田繁熊的经典作品之一。这幅海报采用类似漫画的简洁、诙谐的图形语言作为表现手法,整体画面通过描绘一颗子弹反向飞回枪管的形象,巧妙地讽刺了战争的始作俑者自食其果,内涵深刻且引人深思。作品给观者一种幽默的视觉感受。这幅海报构图极为精简,以简明的线、面造型,使每一个看到招贴的人都会明白他所要表达的意思。用最简单的画面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这也是招贴海报所不断追求的。海报的视觉冲击力强,除了因为在色彩的运用上只有黑、白、黄三种,还因为其在排版的设计上,使用炮筒构成了画面的对角构图,作为警示符号,使海报本身形简意不减(图2)。

    福田繁熊作为世界知名的设计大师曾说过,设计中不能有多余。完成这样一副极简明的海报设计作品,如果将前期的素材收集及历史整理理解为感性的加法,那么我们就可以将想要表达的展现在海报中的同时不断简化的过程理解为理性的减法。如果不能在设计前先了解历史并通过积累找出方向和目标。那么后期经过通过提炼所表达出来的设计作品也会是乏味的,无法深刻揭示主题内涵的。

    设计中的理性就像一把衡量设计作品最后成果的标尺,时刻提醒着设计者对实际操作与功能性的把控。感性思维的拓展在理性思维的引导下由发散逐渐转换为集中的过程便是设计师不断完善作品本身,使之既能满足人的情感需求,又能实现以人为本,满足功能性需求的过程。

    (四)感性与理性在设计中的交替与融合

    首都博物馆的深化设计是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和法国AREP公司合作完成的。博物馆建筑的设计既要理性的符合博物馆本身的使用功能,又要有符合中国传统建筑的技法,感性的传达中国传统元素。这就要求建筑要有历史和现代相结合的空间感,这留给了设计师丰富的历史素材和极大的创作空间。从精神功能的角度看,博物馆内部的灰砖墙悬挑在中间,这种设计巧妙的将古代城墙和现代幕墙相结合,青铜展厅斜出椭圆形墙面,象征着古代宝物破土而出,同时也增添了空间内立面的变化,巨大的屋盖也形似中国传统建筑的传统外檐。总之首都博物馆设计的材料选用甚至具体的施工工艺都透露着与中国传统建筑有着延展性的联系,这种联系又不是单单对其具象的模仿,让人们不着痕迹地从文化精神上感受到它的文化品位,这些都在不经意间向人们展现着设计中中国传统艺术的感性因素。

    在首都博物馆感性设计表达的背后,设计师首先是理性的对历史资料,文化内涵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并在物质和文化方面进行深入探究,思考现有的种种要素,那些是可以动的,那些是要保留的。同时用现代化技法进行处理,如首都博物馆的交通形式十分多样化,东侧次入口可通过室内架空坡道进入大厅,在大厅可以通过跑道或乘扶梯到一层庭院,也可以往西乘扶梯到达逐层的主展厅。再垂直交通方面博物馆设计者使用了朝一个方向上升的扶梯,既简单明了,又为设计添加了排比的气势感。这些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的融合,使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技法在首博新馆建筑的设计上达成了完美的融合(图3)。

    艺术设计的过程首先是从设计师的感性思维出发,由设计灵感构建最初的整体设计的布局与规划,类似于设计师的意向草图。随后则是由全局出发,考虑产品或设计作品的使用功能或所要表達的主题思想。这其中的一点重要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当设计能够恰到好处地把握这一原则,就会更加完善,更易被大众所接受。这一过程使作品的完成融合了设计者的感性与理性思维,达成了由虚拟意识到可以用感官触及的实体形态的创作过程。总体而言,设计具有两面性,感性赋予设计本身的独特性,使其在追求个性,彰显与众不同的今天在众多的产品中脱颖而出,表达自身的主题或意义。理性则使设计产品具有实实在在的功能性,符合现今越来越重视的以人为本的概念,为大众所接收和认同。

    结论

    设计是综合的学科,需要在各学科以及社会知识的基础上的理性思考,这些知识和理解是通过实践和研究取得的。而依靠感性产生的直觉和想象则可以在理性的设计过程中注入创造性的元素,使设计具有美感。并针对关键的问题或关键要素进行挑选,同时我们所设计的也必须是真实反映人的需求的,这也要求了设计师在设计时要理性的把握正确的方向。设计中的感性与理性的运用也是交替存在相互融合的,这种融合既要有对历史进行理性探究与整理分析,又要在设计过程中融入设计师自己的创造性元素又或是或客户的感性诉求,这两个必要的前提缺一不可,这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设计作品。

相关文章!
  • 船舶进离港行为捕获算法设计与

    王永明 饶全成 姚萍<br />
    <br />
    <br />
    <br />
    摘要:<br />
    针对在设计船舶进离港行为捕获算法时存在港口范围难定义、AIS数据的经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创新管理模

    姚鹏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取得了显著的突破。目前我国电子设备高端产品的研发能力还比较弱,在国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