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中小学计算机汉字输入法
王燕
汉字输入和文字处理是中小学计算机学科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掌握文字的处理,是中小学生学习的初步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由于人数众多,而学习汉字输入技能的时间有限,为他们设计和选择理想的汉字输入法,是一个导向性很强、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最近经常有一些学生问我到底学习哪一种汉字输入法好。要较好地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就要对各种汉字输入法的特点有所了解。常见的汉字输入法把它们分类大致有取形、取音和形音结合三种。取形分解的汉字输入法有五笔字型、表形码、首尾码、五笔划、仓占码等;取音的汉字输入法有全拼音码、双拼音码等;形音结合的汉字输入法有自然石马、首尾拼音码等。
尽管有这么多“万码奔腾”,但每一种汉字输入法都是要熟记键盘的一些分区和代码的。一般来说,取形分解的汉字输入法要记忆的键盘代码较多,以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为例要记忆一百多个字根和键盘上的一些分区才能比较自如地输入汉字。而它的优点是,输入操作和书写汉字相似,而且重码很少。以五笔字型输入法为例,熟记字根和熟练操作以后,汉字输入的速度可达到每分钟一百个汉字以上。相对而言取音的汉字输入法要记忆的键盘代码则较少,以全拼音码为例,因为拼音的代码跟键盘上的英文符号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对于已经学习了汉语拼音的朋友们来说,根本不需要刻意去记忆就可学会这种汉字输入方法。但是,由于汉字的同音字多,拼音编码又没有声调的区别,因此,这种汉字输入法会因为出现较多的重码字而影响汉字的输入速度。以自然码为代表的形音结合的汉字输入法则是集中了前两种汉字输入法的优点而进行编码的。以音码减少记忆,以形码减少重码字。
各种拼音输入法所适应的工作都只是非专业汉字录入。因为用拼音输入法时,汉字中的同音字太多,必须进行多次选择,眼睛要不停地在屏幕的提示框中寻找,所以输入速度不会很快,眼睛也容易疲劳。而且遇到一些生僻字不知道读音的,这种方法就没辙了。
而以汉字字形进行编码的汉字输入法,就很适合专门从事录入工作的人。这些输入法较好地做到了“一码一字”的对应关系。还是以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为例,“燕”字的五笔字型拆字打法:第一笔打“艹”用字母“A”代表,第二笔打“冫”用字母“U”代表,第三笔打“口”用字母“K”代表,第四笔打“四点水”用字母“O”代表。操作者熟练之后可以进行“盲打”,录入速度很快。但以这些形码为编码的汉字输入法一般都有一些违反语文课本中汉字书写规则的地方,因而不适于少年儿童学习。
目前流行的一些汉字输入法有很多,不管是形码还是音码,都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即为了追求输入的速度,不顾及汉字形体和读音的内部结构规律,只考虑字符信息元构建的最终结果,没有考虑构建过程中包含的汉字文化信息,与国家现行语言文字政策并不协调配套。而对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汉字字符构建过程中的文化信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汉字字形和字音的组合规律,本身就是学生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理解汉字的形体和读音,应该十分重视构造的过程,从中获得语文知识,获取民族文化的丰富营养,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汉字和拼音文字比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形体构成的理据性,笔画的组合、偏旁的搭配都有意义来源和发展历史,间架比例和笔画顺序都有书写和认知上的理由。可是几种最著名的汉字输入形码都无法遵循汉字的造字理据和书写的笔顺规则,为了把每个汉字的结构纳入到某种编码规则中去,只能从单纯的图形线条的角度分解汉字,对一个汉字的拆分编码常常抛弃了字形字义的内在联系,使本来充满文化内涵的汉字符号变成了没有意义规律的线条组合。而使用者拆字时的思维活动亦和语文课汉字教学中获得的知识信息无法衔接。这样的输入法不但无助于学生巩固和应用已获得的汉字知识,反而会对汉字教学构成冲击,因而对识字写字教学的效果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汉字字音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组成,声调有区别字义的作用,有声调是汉语语音系统的鲜明特征。普通话和各地方言的字音差别除了声母、韵母的差别以外,经常表现为声调的差别。因为考虑键盘使用和击键次数的问题,流行的汉字输入表音码大都不设计声调输入,采用声韵相拼、同码字数字候选的方法来达到输入目的。单从简单的计算结果来看,这样做可以减少击键次数,但由于没有了声调这个要素,汉字字音信息的整体性也相应丢失。学生经常使用这样的输入法,无需注意汉字读音的正确声调,普通话声调的意识就得不到强化。同时,不键入声调,声调区别字义词义的功能也没法体现。
虽然中小学生不是汉字输入法的专业用户,但是就人数的众多和未来社会的影响而言,没有哪一个用户群体可以和他们相提并论。十年前就有入指出片面追求速度是汉字输入法研究的误区,也早就有人提出要全面、辩证地看待速度问题,遗憾的是当今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仍然存在偏颇,过分看重击键次数和输入速度的指标,把学校教学和生产应用完全等同起来,无视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习特点,忽视了汉字输入法教学和语文教学的和谐,这样必然会造成其它方面的缺失。无论是信息技术研究还是学校教学研究,都有责任高度重视学生的特定身份和学习目的,处理好计算机学习和语文学习、技能培训和文化培养、易学程度和巩固程度、输入速度和语文规范程度等诸多关系,研究和推广符合基础教育语文教学要求的较为理想的学生汉字输入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中小学生汉字输入法学习的整体效益。
总之学习的汉字输入法种类不要太多,找到适合自己的就足够了。
【参考文献】
[1]姚鸿滨、柳德钟.《写字式汉字输入法》,专利号:88105483.
[2]姚鸿滨、柳德钟.《会写汉字,就能输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
[3]柳德钟.《正规拼音汉字输入法》,专利号:95111796.3.
[4]吴洪生等.《计算机常用汉字输入法编码字典》,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
[5]许嘉璐.《语言文字学及其应用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汉字输入和文字处理是中小学计算机学科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掌握文字的处理,是中小学生学习的初步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由于人数众多,而学习汉字输入技能的时间有限,为他们设计和选择理想的汉字输入法,是一个导向性很强、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最近经常有一些学生问我到底学习哪一种汉字输入法好。要较好地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就要对各种汉字输入法的特点有所了解。常见的汉字输入法把它们分类大致有取形、取音和形音结合三种。取形分解的汉字输入法有五笔字型、表形码、首尾码、五笔划、仓占码等;取音的汉字输入法有全拼音码、双拼音码等;形音结合的汉字输入法有自然石马、首尾拼音码等。
尽管有这么多“万码奔腾”,但每一种汉字输入法都是要熟记键盘的一些分区和代码的。一般来说,取形分解的汉字输入法要记忆的键盘代码较多,以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为例要记忆一百多个字根和键盘上的一些分区才能比较自如地输入汉字。而它的优点是,输入操作和书写汉字相似,而且重码很少。以五笔字型输入法为例,熟记字根和熟练操作以后,汉字输入的速度可达到每分钟一百个汉字以上。相对而言取音的汉字输入法要记忆的键盘代码则较少,以全拼音码为例,因为拼音的代码跟键盘上的英文符号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对于已经学习了汉语拼音的朋友们来说,根本不需要刻意去记忆就可学会这种汉字输入方法。但是,由于汉字的同音字多,拼音编码又没有声调的区别,因此,这种汉字输入法会因为出现较多的重码字而影响汉字的输入速度。以自然码为代表的形音结合的汉字输入法则是集中了前两种汉字输入法的优点而进行编码的。以音码减少记忆,以形码减少重码字。
各种拼音输入法所适应的工作都只是非专业汉字录入。因为用拼音输入法时,汉字中的同音字太多,必须进行多次选择,眼睛要不停地在屏幕的提示框中寻找,所以输入速度不会很快,眼睛也容易疲劳。而且遇到一些生僻字不知道读音的,这种方法就没辙了。
而以汉字字形进行编码的汉字输入法,就很适合专门从事录入工作的人。这些输入法较好地做到了“一码一字”的对应关系。还是以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为例,“燕”字的五笔字型拆字打法:第一笔打“艹”用字母“A”代表,第二笔打“冫”用字母“U”代表,第三笔打“口”用字母“K”代表,第四笔打“四点水”用字母“O”代表。操作者熟练之后可以进行“盲打”,录入速度很快。但以这些形码为编码的汉字输入法一般都有一些违反语文课本中汉字书写规则的地方,因而不适于少年儿童学习。
目前流行的一些汉字输入法有很多,不管是形码还是音码,都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即为了追求输入的速度,不顾及汉字形体和读音的内部结构规律,只考虑字符信息元构建的最终结果,没有考虑构建过程中包含的汉字文化信息,与国家现行语言文字政策并不协调配套。而对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汉字字符构建过程中的文化信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汉字字形和字音的组合规律,本身就是学生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理解汉字的形体和读音,应该十分重视构造的过程,从中获得语文知识,获取民族文化的丰富营养,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汉字和拼音文字比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形体构成的理据性,笔画的组合、偏旁的搭配都有意义来源和发展历史,间架比例和笔画顺序都有书写和认知上的理由。可是几种最著名的汉字输入形码都无法遵循汉字的造字理据和书写的笔顺规则,为了把每个汉字的结构纳入到某种编码规则中去,只能从单纯的图形线条的角度分解汉字,对一个汉字的拆分编码常常抛弃了字形字义的内在联系,使本来充满文化内涵的汉字符号变成了没有意义规律的线条组合。而使用者拆字时的思维活动亦和语文课汉字教学中获得的知识信息无法衔接。这样的输入法不但无助于学生巩固和应用已获得的汉字知识,反而会对汉字教学构成冲击,因而对识字写字教学的效果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汉字字音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组成,声调有区别字义的作用,有声调是汉语语音系统的鲜明特征。普通话和各地方言的字音差别除了声母、韵母的差别以外,经常表现为声调的差别。因为考虑键盘使用和击键次数的问题,流行的汉字输入表音码大都不设计声调输入,采用声韵相拼、同码字数字候选的方法来达到输入目的。单从简单的计算结果来看,这样做可以减少击键次数,但由于没有了声调这个要素,汉字字音信息的整体性也相应丢失。学生经常使用这样的输入法,无需注意汉字读音的正确声调,普通话声调的意识就得不到强化。同时,不键入声调,声调区别字义词义的功能也没法体现。
虽然中小学生不是汉字输入法的专业用户,但是就人数的众多和未来社会的影响而言,没有哪一个用户群体可以和他们相提并论。十年前就有入指出片面追求速度是汉字输入法研究的误区,也早就有人提出要全面、辩证地看待速度问题,遗憾的是当今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仍然存在偏颇,过分看重击键次数和输入速度的指标,把学校教学和生产应用完全等同起来,无视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习特点,忽视了汉字输入法教学和语文教学的和谐,这样必然会造成其它方面的缺失。无论是信息技术研究还是学校教学研究,都有责任高度重视学生的特定身份和学习目的,处理好计算机学习和语文学习、技能培训和文化培养、易学程度和巩固程度、输入速度和语文规范程度等诸多关系,研究和推广符合基础教育语文教学要求的较为理想的学生汉字输入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中小学生汉字输入法学习的整体效益。
总之学习的汉字输入法种类不要太多,找到适合自己的就足够了。
【参考文献】
[1]姚鸿滨、柳德钟.《写字式汉字输入法》,专利号:88105483.
[2]姚鸿滨、柳德钟.《会写汉字,就能输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
[3]柳德钟.《正规拼音汉字输入法》,专利号:95111796.3.
[4]吴洪生等.《计算机常用汉字输入法编码字典》,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
[5]许嘉璐.《语言文字学及其应用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