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与区域性企业产教融合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王彩云
摘 要:地方性职业学校与区域性企业产教融合形成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笔者所在地方性职业学校在全面推进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产教融合教学改革过程中,基于“产教融合”课程开发实践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 教学改革; 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7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7-119-001
近年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受到地方性职业学校的重视,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积极探索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地方性职业学校与区域性企業的产教融合课程开发,对于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提高地方性职业学校服务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产教融合”课程开发要实现几个目标的对接
1.要注重教学目标和工作目标对接
目前,众多的教材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逻辑体系,组建教学内容,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目标为教学目标。但是,在开展“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的教学实践中,要注重调整教学目标及过程设计思路,变教学知识目标为工作任务目标,以工作任务的目标为引领,工作完成必须以知识和技能为核心,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在“目标引领、过程落实、体验完成工作任务”的环节中构建知识体系,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岗位能力。教学目标和工作目标对接有利于探索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2.要注重知识目标和工作目标的对接
基于“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学习即是工作,工作即学习,从类比角度看,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即生活”理念一脉相承。因此,围绕着相关职业工作岗位需求,在教学实践中,教材或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教学材料一方面信息量丰富而全面,知识还要突出与生产生活应用性。知识目标贴近工程性、应用性,便于在教学的工作任务中,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其他相近的实际工作任务。知识目标和工作目标的对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专业素养。
3.要注重技能目标和工作目标的对接
基于这种工作需求,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校本教材尤为重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甚至依托相关高职校和研究机构,组织开展基于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对接的校本教材编写。技能目标和工作目标的对接有利于将系统的专业技术、技能与职业岗位技能紧密联系。在具有针对性和应用性的同时,扩展专业技能,克服岗位技能的片面性、局限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4.要注重情感目标和工作目标的对接
在组织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实践活动中,要通过多种方法,以典型的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通常说“态度决定一切”,虽然不尽科学,但是中职的学生如果没有端正的学习意识,再好的情景、再好的模式,也不能调动学生主动的投身学习中,再好的教学组织,也不能产生预期的良好效果。情感目标和工作目标的对接能够促进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
5.要注重教学环节与工作流程的对接
教学环节转变为工作环节,有利于引导学生不知不觉改变身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同时有利于学生形成专项专业技能,形成职业岗位能力,也易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学环节和工作流程的对接融知识学习、技能培养于现实或虚拟的生产工作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有利于通过创设企业情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有利于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二、“产教融合”课程开发的几种实践模式和做法
1.在教学情境中构建“产教融合”模式,在学校教学和实训环境中实施。根据特定的企业、行业工作任务、工作流程编制学习流程,组合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将企业项目或从一定行业、企业岗位工作任务中提炼的项目,结合学科知识,设计成学习项目,组织教学实践。
2.在工学交替中构建“产教融合”模式,在学校教学环境和企业环境中实施。利用企业工作项目开展教学实践;拟定学习项目,设计工作过程,利用学习项目的组织,弥补企业工作项目的狭隘性和片面性。
3.在企业实践中构建“产教融合”模式,在企业环境中实施。学习目标立足于企业工作目标,而高于企业目标,具有一定适合的前瞻性和引领作用。
三、“产教融合”课程开发的保障条件
1.教材的内容要求。教材理论知识要具备学科科学性(全面)、具备专业性(知识和技能和行业岗位能力紧密结合)、具备实用性(直接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具备拓展性(知识、技能紧密围绕某项职业岗位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广度和前瞻性)。
2.教师的要求。教师是学生与知识技能的桥梁,是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者。组织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实践活动,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双师”素质教师,因此,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尤为重要,要突出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要全面落实青年教师结对帮扶制度,校本培训制度,专业教师下企业,制度化、运作规范化、紧密联系学校实际,组织开展可行性活动。
3.有效的教学行政管理或科研组织。在成熟的条件和实践模式中开展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教学实践,需要必要的教学行政管理,保障实施的实效性。在探索的条件和实践模式中,可以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征集实施骨干教师(具备一定素质)开展教学,组建项目研究团队,为实践教师制定行动计划、帮助实践总结和调整、同时对“对接”的教学实践进行规范化、程序化和理论化的研究。实践表明,有学校部门统筹指导,项目小组和骨干教师组成的团队落实,教师、团队和学校将会是“多赢”局面:教学有成效、实践有成绩、研究有成果、专业有面貌。
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产教融合”课程开发的教学实践活动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教学改良实践,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教师发展,有利于促进职业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师生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创优,让中等职业教育能够培养更多的创优、创新、创业型专业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