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教育资源建设与有效运用研究

封昌权 陈宗胜 徐善平等
摘 要:江苏省盱眙县从2009年起启动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于2012年3月通过验收,创成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县。为巩固创建成果,创新应用,迎接下一轮的高水平教育现代化验收,通过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调研,提出在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满足教育教学需求的情况下,如何促进教学资源的有效运用,不断探索符合教育信息化规律的发展道路,实现“十二五”教育信息化的整体目标。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资源;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5-0026-03
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江苏省委和江苏省政府提出实施科教兴省战略,提出了到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到2015年,率先建成教育强省;到2020年,全省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率先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1]江苏省淮安市从2009年起启动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至2013年底,四县四区已经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全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应用水平,促进中小学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观念、手段等方面的全面信息化,迎接下一轮的高水平教育现代化验收,淮安市电教馆在盱眙县进行了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调研,旨在了解教育现代化创建过程中教育资源建设情况,提出在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满足教育教学需求的情况下,如何促进教学资源的有效运用,不断探索符合教育信息化规律的发展道路,实现“十二五”教育信息化的整体目标
一、调查过程与方法
本次调研从资源建设、应用现状、绩效评估三个维度,以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为指导,以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主要指标为依据,考察盱眙县在创建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教育资源建设过程,为下一轮高水平教育现代化验收做准备。2013年9月,向盱眙县电教中心发放《创建教育现代化教育资源建设情况统计表》,2013年10月至11月,抽取该县农村小学6所,乡(镇)初中3所,城区小学2所,城区初中、高中各1所,由县电教中心组织各学校电教中心通过问卷星填写《创建教育现代化教育资源建设及使用统计表》,从每个学校按学科、年级随机抽取6名教师填写《创建教育现代化教育资源建设及使用意见表》,通过网络填写问卷575份,回收有效问卷537份。
二、创建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教育资源建设现状与分析
1.经费投入
2009年初起,盱眙县教育现代化创建共投入经费12亿元,其中用于教育信息化软硬件投入仅1亿元,而用于教育资源建设投入只有60万元,创建教育现代化经费投入情况如图1。盱眙县总人口77.1467万,是江苏省人口第一大县,由于长期教育投入不足,创建教育现代化经费主要用在“六有工程”、“校校通”、“四配套”等几大基础工程达标上,[2]用于教育信息化投入占总投入不到10%,用于教育资源建设投入只有60万元,主要原因在于,创建是为了达标,而评估标准对基础设施建设有硬性指标,对资源建设没有硬性指标,没有达标压力。
2.教育资源建设来源及共享
盱眙县数字化教育资源总量在创建前只有15GB,主要包括教师自制3GB、购买6GB、网络下载(或其他方式免费交流、交换)6GB,创建后总量增至1500GB,包括教师自制360GB、购买1168GB、网络下载(或其他方式免费交流、交换)28GB。创建前后教育资源总量及来源见图2。从总量来看,主要通过购买商业化教育资源,现有的教学资源,92%以上是以光盘、U盘、硬盘等载体保存,只有不足2%是以网络形式保存的,给共享和交流带来不便,造成重复建设与浪费。
3.教育资源满意度
通过调查和访谈, 47.2%的教师对现有教育资源不满意,具体原因及满意度见表1。教师对教育资源总量不满意主要是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现有资源是与教材不配套,特别是地理、生物、历史等学科;对资源内容不满意主要表现在商业化的资源与教师个性化教学之间的矛盾,资源存储形式不满意主要表现在资源共享性差,资源的分类及结构、应用界面设计及导航方面不满意主要表现在查找准确率底,对海量的资源检索麻烦。
4.教育资源利用率
教师对教育资源的满意度直接体现在利用率上。调查表明,该县教育资源利用率仅为34.7%,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见图3。由于盱眙县教育资源主要为购买商业化资源产品为主,使用不便,网络化存储的资源极少,需要使用时要办理借用手续,为了周转有需要及时归还,81.4%的学校没有详细的符合规范的资源目录,90.6%的学校资源目录没能及时更新,有许多老师习惯在家备课和科研,是教师认为教学资源共享不便、检索困难、借用麻烦的主要原因。
5.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
盱眙县现有普通高中4所,中职学校1所,初级中学23所,小学38所,乡镇社区教育中心19个,幼儿园60所(含办园点31个),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学资源主要集中在县城及少部分乡镇中小学、幼儿园,许多农村中小学基本没有资源,原因是创建过程主要是要满足评估指标的硬性规定,缺少资源的经费投入,而乡镇和农村中小学缺少资源的积累,但随着教育现代化创建和区域教育均衡,这些学校硬件设施有了根本改善,同样需要教育资源。
三、创建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教育资源建设与有效运用的策略与建议
经过创建,在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满足教育教学需求的情况下,促进教学资源的有效运用,不断探索符合教育信息化规律的发展道路,实现“十二五”教育信息化的整体目标。
1.改革投资结构,加大投入比例
为解决资源总量少、配套性差、共享性不足问题,巩固创建成果,创新应用,迎接下一轮的高水平教育现代化验收,应转变投入观念,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的基础上,不能追求设备的超前投入和性能的最新化,应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比例,实施科学管理,加强政府采购,避免重复建设;鼓励教师提供本土化优质资源,通过规范化、标准化验收,设立专门机构进行修改完善,提高教师自制课件比例,并给以经费支持,对优质本土资源加大奖励力度。
2.以方便、好用、共享为目标,完善教育教学资源中心建设
经过创建,盱眙县已经建成县教育城域网并和中小学100%实现光纤连通,教育资源管理平台投入运行,下一步要以方便、好用、共享为目标,完善教育教学资源中心建设。教育教学资源中心建设应围绕两大目标,一是实现资源共享,是解决教育资源利用率低、教师对教育资源满意率低接、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关键;二是资源中心建设要本土化资源为主,应该达到80%以上,方便、好用,就需要一线教师的参与,发挥一线教师的智慧是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成功的抓手,[3]要有机制和经费保障。
3.“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未来几年教育资源建设的中心任务
教育资源既包括教师教的资源,也包括学生学的资源,如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网上数据库、虚拟图书馆、百科全书、教育网站、通信新闻组、虚拟软件库等。以已经建成并成功运行的家校通为基础,选择成熟的运行模式,建设网络学习空间,丰富教育资源,这是面向未来的教育信息化面发展方向,也是网络时代下对教与学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新模式的创新与探索。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也主要体现在“人人通”上,“人人通”的关键是人人用,人人参与,既包括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也包括学生,“人人通”建设就是要建设个人学习和思考的空间,建立电子学习档案和知识库。[4]
4.以资源共享为基础,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
根据杜占元副部长2013年4月24日在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推进会议讲话精神,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基础是优质教育资源进课堂。对盱眙县来说,不仅要增加资源总量,做到够用,还要好用,资源集中管理,区域共享;“优质资源班班通”核心是教育资源在课堂中的有效运用和整合,并向课后延伸,是设计“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前提和基础,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学资源,在拿来的同时,不断更新、不断形成个性化、本土化资源,融入学校特色的、教师个人特色的新的教学资源,是断提升教学质量的过程,是不断创新教学资源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教育厅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主要指标的通知[DB/OL]. http://jypgy.ccit.js.cn/images/xdhjszb.doc,2013-10-24.
[2]贺宝祥.盱眙县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DB/OL].http://www.xuyi.gov.cn/n93798c440.shtml,2013-10-25.
[3]荆永君,李昕.区域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共同体模式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10):84.
[4]刘荣,张旭.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特色资源建设以应用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10):40.
(编辑:王晓明)
2.以方便、好用、共享为目标,完善教育教学资源中心建设
经过创建,盱眙县已经建成县教育城域网并和中小学100%实现光纤连通,教育资源管理平台投入运行,下一步要以方便、好用、共享为目标,完善教育教学资源中心建设。教育教学资源中心建设应围绕两大目标,一是实现资源共享,是解决教育资源利用率低、教师对教育资源满意率低接、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关键;二是资源中心建设要本土化资源为主,应该达到80%以上,方便、好用,就需要一线教师的参与,发挥一线教师的智慧是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成功的抓手,[3]要有机制和经费保障。
3.“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未来几年教育资源建设的中心任务
教育资源既包括教师教的资源,也包括学生学的资源,如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网上数据库、虚拟图书馆、百科全书、教育网站、通信新闻组、虚拟软件库等。以已经建成并成功运行的家校通为基础,选择成熟的运行模式,建设网络学习空间,丰富教育资源,这是面向未来的教育信息化面发展方向,也是网络时代下对教与学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新模式的创新与探索。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也主要体现在“人人通”上,“人人通”的关键是人人用,人人参与,既包括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也包括学生,“人人通”建设就是要建设个人学习和思考的空间,建立电子学习档案和知识库。[4]
4.以资源共享为基础,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
根据杜占元副部长2013年4月24日在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推进会议讲话精神,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基础是优质教育资源进课堂。对盱眙县来说,不仅要增加资源总量,做到够用,还要好用,资源集中管理,区域共享;“优质资源班班通”核心是教育资源在课堂中的有效运用和整合,并向课后延伸,是设计“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前提和基础,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学资源,在拿来的同时,不断更新、不断形成个性化、本土化资源,融入学校特色的、教师个人特色的新的教学资源,是断提升教学质量的过程,是不断创新教学资源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教育厅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主要指标的通知[DB/OL]. http://jypgy.ccit.js.cn/images/xdhjszb.doc,2013-10-24.
[2]贺宝祥.盱眙县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DB/OL].http://www.xuyi.gov.cn/n93798c440.shtml,2013-10-25.
[3]荆永君,李昕.区域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共同体模式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10):84.
[4]刘荣,张旭.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特色资源建设以应用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10):40.
(编辑:王晓明)
2.以方便、好用、共享为目标,完善教育教学资源中心建设
经过创建,盱眙县已经建成县教育城域网并和中小学100%实现光纤连通,教育资源管理平台投入运行,下一步要以方便、好用、共享为目标,完善教育教学资源中心建设。教育教学资源中心建设应围绕两大目标,一是实现资源共享,是解决教育资源利用率低、教师对教育资源满意率低接、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关键;二是资源中心建设要本土化资源为主,应该达到80%以上,方便、好用,就需要一线教师的参与,发挥一线教师的智慧是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成功的抓手,[3]要有机制和经费保障。
3.“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未来几年教育资源建设的中心任务
教育资源既包括教师教的资源,也包括学生学的资源,如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网上数据库、虚拟图书馆、百科全书、教育网站、通信新闻组、虚拟软件库等。以已经建成并成功运行的家校通为基础,选择成熟的运行模式,建设网络学习空间,丰富教育资源,这是面向未来的教育信息化面发展方向,也是网络时代下对教与学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新模式的创新与探索。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也主要体现在“人人通”上,“人人通”的关键是人人用,人人参与,既包括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也包括学生,“人人通”建设就是要建设个人学习和思考的空间,建立电子学习档案和知识库。[4]
4.以资源共享为基础,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
根据杜占元副部长2013年4月24日在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推进会议讲话精神,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基础是优质教育资源进课堂。对盱眙县来说,不仅要增加资源总量,做到够用,还要好用,资源集中管理,区域共享;“优质资源班班通”核心是教育资源在课堂中的有效运用和整合,并向课后延伸,是设计“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前提和基础,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学资源,在拿来的同时,不断更新、不断形成个性化、本土化资源,融入学校特色的、教师个人特色的新的教学资源,是断提升教学质量的过程,是不断创新教学资源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教育厅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主要指标的通知[DB/OL]. http://jypgy.ccit.js.cn/images/xdhjszb.doc,2013-10-24.
[2]贺宝祥.盱眙县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DB/OL].http://www.xuyi.gov.cn/n93798c440.shtml,2013-10-25.
[3]荆永君,李昕.区域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共同体模式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10):84.
[4]刘荣,张旭.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特色资源建设以应用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10):40.
(编辑:王晓明)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金学鹏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课堂上所运用的创新性教学措施,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非常关键。而作为高中阶段的基础

  • 立足语篇,三问作者,向阅读课要

    汪东印摘要:语篇是英语教学的基础资源。在英语阅读课堂中,教师引领学生从语篇出发,以“三问作者”为线索:一问what,即作者的写作内容;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