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跪着教书”

    摘要:如果没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悟,课堂上只是简单重复别人的思想和见解,那么教师就相当于“跪着教书”。如果希望学生将来成为一个“站直了的人”,那么教师就必须具有独立思考精神和批判意识。而要培养自己独立思考意识、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必须摆脱教参依赖症,以我为主,博采众长,多读书,勤反思,厚集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

    关键词:独立思考;语文教学;教师

    最近重读王栋生老师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书序中的两句话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他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的思考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作为教师,教育学生做一个独立的、有尊严的人,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 “尽”这个“责”的前提是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个“站直了的人”,能够而且善于独立思考。但是,目前部分老师缺乏独立思考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如果教师的课堂仅仅止于复述别人的思想、别人的见解的话,那教师就只能是“跪着教书”,学生也很难成为一个“站直了的人”。

    当然,独立思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习惯的养成更非一日之功,然而作为肩负培养下一代使命的教师,培养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独立思考能力却又是责无旁贷、刻不容缓的。下面笔者仅就语文教学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摆脱教参依赖,学会说“我认为”

    备课,作为上课前的准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相信对于不少教师来说,所谓“备课” 就等于是备教参,而且还可能就只备一种教参。教参就是教学参考,备教参本来无可非议,怕的是慢慢的教学参考变成了教学标准答案,教师不再尽可能多的涉猎各种教学资料,不再对课文去深入挖掘,只是对着教参照本宣科,亦步亦趋。其结果就是,多元教学变成了一元教学,课堂本应具有的开放性多元思维变成了指定性单一思维,批判意识没了,质疑精神少了。笔者就曾因为没有专门配套的教参,而且新教材选文中很多又是之前没教过的新面孔,一时压力陡增,手忙脚乱。因为没有教参,所有教学环节教师都必须独立去做,所以那段时间,我天天都忙于读课文、查资料、设计教学方案。但压力逼出了潜力,慢慢地,我对教学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从容,课堂也越来越开放。我不再受限于某一家之言,我会把自己的见解和诸家观点进行糅合,最后呈现给学生的是内化了别人观点的“我认为”。

    但这样说,绝不是贬低教参的作用,而只是想说明教参只是参考,而且也只是各种参考资料中的一种,这些众多的“参考”最后都要经过教师的分析筛选、综合加工,然后再呈现在课堂上。也就是说让“教参”回归教参,教师应摆脱教参依赖症。

    二、力争“平视”,偶尔“俯视”

    我认为教师对一篇文章的理解把握可以有三个不同的层次,即仰视、平视和俯视。仰视是教师借助于工具书及相关资料,能比较好的理解欣赏文章的思想和艺术,能把教材中的教学要求比较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平视是指教师能站在与作者同样的高度,平等的与作者、与作品进行对话交流。为此,教师必须对作品内容及形式有比较全面的、深刻的理解感悟,既融会贯通,又左右逢源。俯视则要求教师站得更高,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来看作品,他对作品的解读往往举重若轻,一语中的,化复杂为简单。可以说,一般老师的绝大部分的课堂教学都是在仰视作品,少部分课堂是平视作品,而俯视可能只有少数“学者型”的教师在部分课上可以做到。而作为普通教师,努力的目标应该是力争“平视”,偶尔“俯视”。

    由“仰视”而“平视”而“俯视”,这是一个大工程、系统工程,它的每一个阶段性任务的达成都是一个单兵突破、由点及面的过程,一个循序渐进、步步登高的过程。对此我们必须为自己做一个切实可行的成长规划,比如可根据课本选文情况,每学期选出几篇有代表性的课文进行深入钻研。对那些比较厚重的文章,时间上则要有更多的提前量,甚至在寒暑假期间就要有计划地进行准备,像《宝玉挨打》,要讲好它,无论是分析情节还是解读人物,教师都必须对《红楼梦》全书非常熟悉,具备基本的“红学”知识,了解所涉内容的各家观点。如此严格执行下来,两三轮以后,整套教材教师基本都可以做到“平视”了,下一步就可以进军更艰难的“俯视”了。

    三、多读书,勤反思

    教师要成长,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充电,厚集自己的教育教学的功底。充电的途径有很多,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沉下心,多读书。读书的具体内容应该是开放式的,我们可以为了某一个问题、某一篇文章读书;可以为了某一种教学理论、某一个教学技术读书;也可以为了自己整个教育修养、专业修养、人生修养读书。作为教师,有时为实用而读书确实必要,但非功利性的博览群书则会为我们的精神世界打下更深厚、更纯正的根基。

    与教师成长相随相伴的还有教师的教学反思。林崇德教授曾在他的《教育与发展》一书中指出,在教师的各项教学能力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而教学监控的实质就是对教学过程的自调控,即反思。林教授还提出著名的“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公式,强调“教师的教育工作,多一份反思与监控,就多一份提高,就离优秀教师更接近”。教学反思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写教学后记、教学日志、教育随笔,开教育博客,建教学档案袋等。教学反思写法也很灵活,只要能够把自己对教学的思考和体会恰当地表达出来的方式,都是可选的形式。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记录,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如此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作者简介:金广海(1965— ),男,河南省潢川幼儿师范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古典文学。

相关文章!
  • 浅谈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信息

    摘 要:随着新课改政策的不断推动,当前在教学工作中渐渐出现了一门新兴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是较强的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储云【摘 ?要】微课是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凭借内容短小精悍、主题鲜明、资源容量小等优势,成为教育界的新宠儿。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