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促进学生精神的共同成长

    唐鑫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笔者在教授《定风波》时的分层教学,总结出教学反思,试图从中找到适合我们学生的诗词教学的一些方法,为高中语文诗词教学提出几点浅薄的建议。

    关键词:《定风波》分层教学 诗词教学建议

    新课标对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出的要求是:“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然而,在高考试卷考查方式的指挥下,诗歌鉴赏的教与学都越来越功利化。教学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诗歌鉴赏以解题为导向。尤其是本学期以《唐诗宋词元曲选读》为主讲教材,如何落实新课标,让学生爱上诗词,培养他们对诗词的兴趣,陶冶其精神成为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本人针对具体学情,努力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及时积极地进行教学反思。

    一、《定风波》分层教学

    本人教授两个文科班。其中二班是普通班,学生主动性较弱。因此,课前没有布置固定的預习任务。上课时通过背诵《赤壁怀古》导入课程。目的是强化学生记忆,并回想文中苏轼的人生态度,从而引出《定风波》地学习。接着集体朗读《定风波》,找出朗读不规范的地方进行指导,再请两个到三个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读出《定风波》的基调,在此基础之上,转入对该词人物形象的分析。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为了更好地解决此重点,我将问题具体化:“请同学们从词人的动作、外貌、心理等角度来分析苏轼的形象。”例如:一个“轻”字,不仅写出苏轼脚着芒鞋比骑马更快速地前行在泥泞的小路上,更写出苏轼觉得竹杖芒鞋的日常生活远胜过轻车肥、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没有一官半职,身心或许会更轻松。一个“任”字,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足见苏轼履险如夷的精神状态、旷达超脱的人生情怀。由此引申出另外的问题:“为什么在大雨‘穿林打叶的时候,苏轼还能那样从容不迫的‘吟啸徐行?”“作者说要‘归去,他将归向何处?”“苏轼的态度给你怎样的人生启示?”通过具体问题串联,同学们把握了词人的形象,理解了苏轼的人生态度,学习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在分析期间,让同学们多次地朗读文本。总之,以朗读来带动问题的分析,以问题分析来指导朗读,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四班是重点班,人数少,且学习主动性较强。因此,提前一周布置一定的预习任务,包括阅读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刘艳琴的《来生便嫁苏东坡》,观看六集纪录片《苏东坡;提前一天布置固定的预习作业:朗读并背诵课文。

    课上,首先背诵全词,与学生共同讨论个别句子节奏,再次朗读读出情感。然后,要求学生拿出纸笔,选自己喜欢的某个字词、句子,自己进行鉴赏。具体做法:写出你预习中从词中读出的某些感觉、感触。如果有不能理解的地方也可提出来。这样的做法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检验学生预习的成效,已经掌握了多少,还存在哪些问题。二是落实到纸笔,可以促进学生思考,避免偷懒。五分钟之后,进行小组讨论。按照诗词的上下片逐句的顺序,请小组代表把他们认为好的鉴赏分享出来,其他小组可补充,老师做点评。重要的知识点落实好之后,再关注学生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先交给学生,小组讨论。如果讨论不出结果,再由老师讲解。学生的问题相对集中于对词中“风雨”“归去”的理解等问题上。当然,诗歌的具体系统的鉴赏方法等,还需要老师进行点拨归纳。

    二、教学效果和教学反思

    整体而言,两次课的教学环节按照“一三五”高效课堂设计,重点较突出,教学活动地开展也是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由易到难;两种教学方法都能够突显新课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其中四班得更加明显。

    具体而言,二班的教学效果还不错,以朗读来带动人物形象、手法的分析,以具体分析来指导朗读,通过学生反复地朗读,学生对人物形象和作者情感的理解不断加深,用一课时快速有效地解决了文本的重难点。不足在于,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没有老师布置固定预习任务的情况下没有自觉预习,准备不充分,造成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快地进入角色,跟不上课堂的节奏。

    四班的教学课堂气氛比较积极活跃,学生准备工作相对充分,教学难点实现有效转化,学生不难接受教学过程和重难点。引导学生自我鉴赏的过程中,有助开拓学生想象思维,提高表达能力,提升个人素养。在小组展示中,学生常有不同角度的精彩鉴赏,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不足在于,用时会比较长,小组讨论时间、讨论方式甚至是讨论方向都要进行实时监控和把握;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很有可能打乱教学预设,重难点不突出;出现个别学生“看热闹”情况等。因此,课前预设和课堂上实践操作还需要进一步打磨,课堂掌控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浅谈诗歌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研判学情,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同一篇文章,我会视情况做一些小的调整。在普通班教授新课时,难度不宜过大,以问题导向为线,理解文本为主,小梯度增加难度,强调基本知识和方法的积累,方法的传授,技巧的解答。而在重点班教授新课时,同一内容同一速度减少基础性问题的讲解,加大容量,多用“发散”和“探索”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归纳能力,注重知识和方法总结。

    (二)精心预设,有效引导,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力

    对于课前的预设,老师尽可能广而宽。因为学生解读诗词作品,其想法不一定就能按照教师的想法来展开,此时教师对他们的引导相当重要:既不能束缚了学生的思考,又要让他们能真正理解主流的看法,而不是简单地把答案灌输给他们。同时,自主合作的模式会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严格控制各个步骤的时间,确定课文重难点避免走偏,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方式的作用。

    (三)整合教材,适当拓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材所选诗词基本都很短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整合内容,适当拓展,进行专题教学。教材里的诗词只是举例性质的,无法反映课文作者创作的全貌和深藏的人格魅力,更无法展示古今诗词的全景。教师要善于延伸拓展,阅读更多的同一作者不同诗篇、感受不同作者的同一思考,对提高诗歌鉴赏力是大有裨益的。也许由于课时限制,我们不能在课上做过多地拓展,但是课前安排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如《说唐诗》《说宋词》),观看相关视频(如《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课后留一些创新型作业和组织创新型活动(飞花令比赛、诗歌文化常识比赛)是完全可以的。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高中英语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的

    摘 要: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化,当下普通高中的英语学科迎来了全新改革,高考英语更加关注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考查,尤其是对学生语言知

  • 高中记叙文写作的“真、善、美”追

    石杰 张学君高中记叙文的写作已经属于复杂记叙文的写作。在目前的高考备考中,记叙文的写作由于大量套作、宿构、造假现象的存在,已经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