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探讨
李志勇
摘要:网络化教学已经转变成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主流趋势,使学生们的学习环境更加开放,更加自主,合作性和交流性业也更强。同时,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程对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了完善,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自主学习的平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而且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带来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和充足。文章针对信息技术课程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对现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几种比较集中的教学方式和一些观点建议。
关键词:网络环境;教学模式;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
现今社会,不仅仅是信息传播方式的更新换代,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发生革新和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断从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媒体、教学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回顾和思考,发现教学最主要的两个问题集中在为什么要进行教学,教学的方式和教学最终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是什么。改革后的课程教学,更注重的是素质教育,更注重提高学生实际的问题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样才能够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社会。教学模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些特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教学依据为知道,在一定的環境中展开教学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思维方法和教学方式的体现。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信息技术教学资源更为风度,开放的教学模式业越来越盛行,本文就结合人们实践中常见的几种模式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1基于网络环境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把教学内容经过细分,然后将教学内容任务化,然后在情景模拟中提出任务,把任务分给学生们,让学生们自己去寻找关于该任务的相关信息和知识,自己去归纳总结相对应的知识点和方法。这样一来,把教师的任务演变成为学生自主自由的活动模式,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积极性,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坚持直至任务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1)对于教学任务的分解和分组要适当,所运用的情景模式也要适中;(2)避免任务分配过程中喧宾夺主,主次不分的情况发生,而是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知识,系统全面地进行分配,在数量和质量上要留有一定的余地和空间;(3)教学任务的分配不能分得过于精细,难易程度也要适中,同时语言表达要准确,不能存在难于理解的问题。问题情景要真实有趣而又耐人寻味,不能仅仅只是教学内容的转化,而是应该有深度和广度。
任务驱动法的6个教学过程:①确立任务;②提出任务;③分析任务;④完成任务;⑤评价任务;⑥提出发展性任务。
任务驱动法的6个主要作用:(1)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升自学能力;(2)实现个别化学习;(3)能够把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结合起来,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提升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4)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实现个性学习和协作化学习的高度统一;(5)提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主导性;(6)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除此之外,任务驱动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灌输模式,转变成为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学习的学习模式,这样一来,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加自觉自主地进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知识,而且可以获得成就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所在。所以,任务驱动法是新教材教学方法中效果特别显著的一种。
2基于网络环境的自主探究和协作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和协作式教学模式是一种综合性比较强的协作式教学模式,它围绕一个主题展开,采用提出问题,表达交流,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资料,并且对所收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和整合,然后通过交流讨论解决问题,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之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想表达能力会得到提升,也会掌握更多的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涉及面比较广泛,所以不可能是在一节课中就可以全部完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项目难易程度来确定完成的时间和所需课时。一般来讲,基于问题解决的协作式教学模式包括几个步骤。
2.1教学模式包括的步骤
(1)设置问题情境,提出问题;(2)分配小组,确定研究计划;(3)分工协作,收集信息资源;(4)交流协作,完成问题解决的方案;(5)汇报、总结、评价、反思。
2.2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内容
(1)课题化的学习内容。具体来说就是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剖析,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兴趣,来确定相关课题,这样才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实际可行地给予他们指导和建议,从而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2)用作品的形式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在教师给出选定课题之后,学生们会围绕相关课题去搜索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知识,但是这些知识是凌乱无序的,如果要求学生以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他们就会对自己找到的资料进行仔细的梳理和挑选,然后从中归纳和选择他们觉得最重要的部分组成作品,这样一来,就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认知能力,使整个过程更加有序。
(3)作品共享。教学过程中,每个小组的研究课题都是不一样的,应当让全班同学都参与进来,所以可以进行作品共享,让每个小组展示本小组的研究成果,在展示过程中。允许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答,这样一来,就可以提升学生的倾听、分析、概括,提问和辩论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4)对学生的作品评价要公正客观。如果要对学生作品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就必须根据研究方法,资料数量等具体的因素来制定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或者是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自我评价,由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对问题的注意力。在网络环境下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使学生们能够更加自发自主的进行学习和探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网络环境教育下教师需要注意的因素
在网络大环境下,教师要想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所处的层次进行研究。要发掘学生们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然后针对不同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够跟上课堂的节奏。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网络环境下的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怎样才能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呢,怎样才能根据教学内容来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呢,这都是值得深思和考虑的问题。这也是网络环境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4结语
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更具优势和特点。具体体现在:(1)在辅助教学方面,有利于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跟进、课后巩固;(2)在互动方面,有利于实现双屏(学生的手机屏幕与老师的电脑屏幕)互动、课上课下(on Class to off Class,O2O)互动;(3)在素养提升方面,通过该平台可以推送有利于学生素养提升的教育资讯与学习资料。网络环境下,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只能在学校进行的情况,教与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不像是过去那样,教师处于权威地位。师生之间更多的是相互合作与交流。学生所学习知识的领域和范围也不仅仅局限于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而是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空间性自主自发地去学习和汲取更多的知识。教师可以随时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监督和反馈,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任何的问题,给予实时解答。这种点对点、一对一的教学方式,不但有利于学生个体发展,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创新思维中完成学习任务,真真正正成为驾驭知识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