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作业”的误区及改进策略

    刘润

    

    时下,幼儿园的“回家作业”常常遭到家长“吐槽”,“带一条鱼”“画30天月亮”等作业更是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教师们也很郁闷: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家长了解和参与幼儿园的课程,增进亲子互动,为什么难以获得家长的理解?双方之间的这种“纠葛”体现了以孩子的“回家作业”为联结纽带的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之间关系的错综复杂。因此,我们有必要来审视当前幼儿园“回家作业”的误区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改进策略。

    一、幼儿园“回家作业”存在的误区

    1.幼儿主体性的缺失

    教师布置“回家作业”的目的是引导孩子在动手动脑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发展今后学习所需要的良好素养;同时,通过家庭的参与,促进家园的有效合作,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引导家长成为孩子成长的陪伴者、助推者。因此,完成作业的主体应是孩子,孩子探索的过程和建构的经验才是我们最为关注的。家长应扮演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的角色,去观察孩子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去支持和反馈孩子的兴趣和需求。而现实情形是,很多时候家长成了作业的接收者和执行者,孩子反而置身事外。有的家长觉得,孩子不是把纸撕得歪七扭八,就是把颜料涂得满身都是,还不如自己代替孩子做来得省事,于是,他们代替孩子去画画、做手工、做观察记录等。有的家长以结果为导向,认为作业做得好不好关系到教师对孩子的评价以及自己在教师眼中的形象,为了让孩子得到教师的表扬和同伴的羡慕,便毅然决然地替孩子上阵,炮制出精美的作品。他们一边揽下孩子的作业,剥夺了孩子参与的机会,忽视了孩子的主体性,一边却埋怨教师给家长“出难题”。

    2.“回家作业”内容或形式的异化

    幼儿园的“回家作业”是幼儿园把课程向家庭延伸的一种方式,教师布置“回家作业”是为了让家长了解当下幼儿园课程的主题和核心内容,知道孩子在幼儿园学了些什么、发展了哪些能力,以便更好地进行家园共育。幼儿园的“回家作业”和发展孩子、培养孩子有密切的关联,蕴含着教育的价值和意义。然而,当下很多教师为了完成园方任务,或者为了墙面装饰,布置了超出幼儿能力范围的、机械而无意义的作业,以及各种耗时长、操作难、材料缺、过程复杂的作业。教师在布置这些作业时,缺乏目标意识,脱离课程所需,没有思考作业要如何围绕孩子来设计,忽略其背后的教育价值。面对这些超出孩子年龄和经验范围的、花样百出、不知所云的作业,家长在懊恼的同时,更对幼儿园的教育产生了质疑。同时,对于作业的完成情况、孩子在完成过程中的经历,教师缺少有效的反馈和评价,基本上是“消息匆匆一发,作业草草收场”。这实质上都是“回家作业”内容或形式上的异化。

    3.缺乏正确的家园共育观

    “回家作业”的异化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和家长缺乏对儿童发展的科学认知、家园共育观念错位和扭曲造成的。幼儿园积极发展与家庭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与家庭的互动,共同支持孩子的学习与发展,这是当今世界幼儿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我们不能单方面要求家长无条件地配合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而应强调基于对孩子个体的观察与了解,通过家庭和幼儿园的沟通、协作来达成对教育的共识,努力为孩子创设有准备的成长环境。然而,现实中家园双方缺乏基于孩子有效发展的深层沟通与合作,家长将教师简单地视为孩子生活的照料者,教师将家园共育的目标片面地定位为“只要家长不找事,能配合我完成任务就好”。这种扭曲的家园共育观致使“回家作业”变成了“家长作业”。

    二、针对误区的改进策略

    1.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作业观”

    首先,对于教师而言,需要正视“作业”的价值。杜威曾言:“培养孩子最重要的是学习态度,是让他们保持学习的热情。”当下“回家作业”的异化反映出一些幼儿园以自我需求为中心,单方面、盲目地实施教育,很少兼顾家长的需求,导致家长处于被动和茫然的境地。随之而来的不利影响就是家长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大打折扣以及家长资源的价值无法很好地体现。因此,幼儿园的“回家作业”需要从内容、形式与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改变。在内容方面,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能够增进家园联手观察孩子的活动,特别是能够促进孩子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和情绪情感表达能力的任务,而不仅仅将作业内容局限于认知领域和重复的技能训练。作业的形式要多元化,避免教师主导、家长服从的情况,要让家长也成为作业内容选择和实施以及评价的主体。教师可以设置不同内容及适应孩子不同能力水平的作業,由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行为表现和能力发展情况来选择适宜的作业。同时,教师在发布任务时,应从专业的角度向家长清晰地说明目标是什么,家长应扮演的角色及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评价的标准是什么,等等,增进孩子与家长的互动,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作业的价值。

    其次,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家长的参与就是一种对孩子学习的支持和鼓励,而家长本身通过积极参与和学习,也会慢慢调整、改变自己的育儿态度和教养行为等。家长对作业也要有正确的认知,将其视为亲子共同发现、共同探索、共同分享彼此想法的机会。在亲子活动过程中,家长要注重对孩子的观察和引导,注重对孩子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增强双方的互动,而不是满怀“抱怨”、一手包办。

    2.扩大家园共育途径,构建良性的合作关系

    当前,幼儿园“回家作业”种种误区的出现是家园双方缺乏深层次的基于儿童观察的合作,未能形成一条有效的家园共育链导致的。走出这种误区需要多方努力。比如,教师应慎重挑选有价值的作业内容,多收集和有选择地听取家长的看法和建议;同时要与家长积极沟通,向家长传达正确的教育观,并给予家长必要的解答和协助,做好对作业完成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与反馈。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转变观念,思考多样化的家园共育路径,深化自己与家长互动的内容,多管齐下,优势互补。“高瞻课程”总结的50条家园共育的途径,也可供我们参考,比如,家长帮助布置活动室、建造游戏场,帮助孩子适应入园,准备特别的点心,展示才华,制作游戏用具,分享对孩子的观察,和教师一起完成对孩子评估、对游戏场地的评价、对课程的评价,分享孩子活动的照片和短视频,等等。通过多种渠道推进家园共育,可以有效改善幼儿园与家庭的角色地位,避免教师经常是指挥者和说教者,而家长充当服从者和执行者的状况,引导家长由幼儿教育中被动的辅助者的角色转变成主动的、与教师平等的合作者的角色,从而构建家园之间良性的合作关系。

相关文章!
  •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

    郭生梅摘 要:现阶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问题的导入能够有效地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明确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文本细读的教

    王玲【摘? 要】文本细读是一种科学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是对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能力锻炼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