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中早期母婴抚触作用
丁鹏 王双芸
【摘要】目的 研究和分析新生儿护理中早期母婴抚触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接生的103例新生儿,并随机分组为A组(n=52例)和B组(n=51例)。其中B组采用常规护理,而A组则采取早期母婴抚触护理,之后对比两组新生儿经过护理后的喂养情况。结果 对比两组新生儿经过护理后的喂养情况,显示A组的喂养时间和吮吸持续时间分别为(38.72±5.41)分钟和(25.68±10.31)分钟,而B组的喂养时间和吮吸持续时间分别为(62.19±10.88)分钟和(12.46±6.29)分钟,前者显著优于后者,表明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均具有可比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帮助新生儿改善喂养情况,促使新生儿的身体健康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需要对新生儿实施早期母婴抚触护理,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早期母婴抚触;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30..01
新生儿体温下降是新生儿被分娩出产妇的体外之后在一段时间内出现的一种较为常见的问题,同时大部分的产妇都是第一次分娩,缺乏对母乳喂养工作的认知,不知采取何种手段对新生儿进行喂养,从而导致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阻碍[1-2]。而要想对这一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对新生儿实施优质的护理措施是护理人员需要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我院选取了数名新生儿进行了护理研究方案的制定,实施护理措施主要内容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6月妇产科收治了数名进行生产的产妇,选取其中的103例新生儿进行临床研究,同时将选取的新生儿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组为A组(n=52例)和B组(n=51例)。其中A组中男27例,女25例,年龄2~15天,平均(8.46±1.23)天。另一组B组中男25例,女26例,年龄3~14天,平均(8.31±1.42)天。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等经过我院医师的调查和分析,所产生的数据之间的比较并无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B组:对新生儿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即护理人员对分娩后的新生儿进行护理道的清理,并做好新生儿的消毒工作,以避免其受到病菌感染问题的影响而患上相关疾病,进而影响其身体健康。A组:早期母婴抚触护理措施的实施。(1)抚触护理在新生儿脸部的运用。人体面部拥有着丰富的神经,能够给予新生儿强烈的刺激以促使其内心感受到舒适。为此护理人员在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期间,需要指导产后产妇将两手置于患儿后脑部位,缓慢向上托起,并且将拇指缓慢移动至新生儿眉心两侧并对眉骨部位进行适当力度的抚触。(2)抚触护理在新生儿胸部的运用。护理人员在对产妇进行抚触指导期间,指导产妇将新生儿的胸部暴露在體外,并且将新生儿的双侧肋骨使用适当的力度予以握住,并慢慢提升至新生儿腋窝后。之后使用中指和食指通过3-4次的方式对新生儿的腋窝进行抚触,从而完成胸部的抚触护理。
1.3 观察指标
对比和分析两组新生儿经过护理后的喂养情况,喂养情况的比较以新生儿的喂养时间和吮吸持续时间为主。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4.0为统计学软件对我院妇产科实施护理的两组新生儿的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其中以(x±s)表示计量资料,而%则表示计数资料。而进行数据检验期间,则分别采用t值以及卡方值x2,如果科学处理后的结果显示P<0.05,即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比两组新生儿经过护理后的喂养情况,显示A组的喂养质量显著优于B组,表明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均具有可比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通常情况下,由于新生儿正处于成长阶段,因此在成长的初期阶段并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功能,因此如果不对其实施优质的护理措施,就会导致新生儿因为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导致各种应激反应的出现,不仅会影响其正常的睡眠,同时也会给新生儿喂养工作的开展造成严重的阻碍,进而消耗新生儿大量能量,影响其健康成长。
通过对新生儿实施母婴的早期抚触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新生儿在接受护理期间促进其自身肠胃的正常蠕动,以此来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有利于新生儿经过护理后身体素质水平的持续提升。
结合研究,临床护理后在喂养情况问题改善效果的比较方面,对新生儿实施早期母婴抚触护理的效果显著优于对新生儿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此表明,为帮助新生儿改善喂养情况,缩短喂养时间,延长新生儿吮吸持续时间,促使新生儿的身体健康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需要对新生儿实施早期母婴抚触护理,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谢 萌,等.音乐配合先俯后仰卧位抚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11):974-976.
[2] 石翠萍,等.早期抚触对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7):1033-1035.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