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析

    吴小龙+汪宇玲+邓蓉+钟日成

    [提 要]分析调研在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一些创新创业想法,并就如何有效地对这些想法合理引导进行了探究;针对当前地方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一些现状,强调了在大数据时代下正确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分析数据说明大学生创新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案。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创新创业;地方院校;计算机专业本科

    [作者简介]吴小龙(1972—),男,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汪宇玲(1976—),女,东华理工大学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智能计算的教育教学;邓 蓉(1996—),女,东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本科在读,信息工程专业;钟日成(1994—),男,东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本科在读,信息工程专业。(江西南昌 330013)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改课题“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提升路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和东华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培育团队建设成果(JXJG-15-6-5)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全面融入社会生活,大量的信息已经积累到了一个开始引发变革的程度。这不仅使世界充斥着比以往更多的信息,而且信息的增长速度也在加快。大规模的互联网用户创造了海量的数据量,在这个数据量庞大的时代,第一时间获取有用的数据变得至关重要,因此“大数据”的概念油然而生,同时“大数据”让整个世界的信息正变得越来越透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也有相当大的改變,以地方院校本科生的学习方式为例,大学生们的学习已不仅仅限于课堂、课下,甚至不在学校,学习软件、网上课堂等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但是,这样的学习方式较之传统的课堂学习,缺少了老师教学时才有的丰富经验和阅历等。同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计算思维成为人类又一基本思维,因此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内容上增添一项重要的内容。

    在大数据时代下,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需要很大的改进。在2015年李克强总理于两会期间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口号下,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根据“大数据”的特点去制定出符合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育计划,从而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对于众多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而言,如何制定培养计划、提出并贯彻执行合适的培养方案、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以使得他们能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这些都是急需处理的问题。

    二、地方院校本科生创新创业现状

    目前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到同学们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

    (一)创新创业想法不成熟

    我们采用随机访问的方式,对我校及周边院校的近五百名同学进行提问调查并作好记录,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大学生自主创新或创业,同学们的想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

    1.大约一半的同学表示我想不出来,现在得到信息的源泉那么多,我能想到的别人也可以想到......

    2.少部分同学想到的是自己当总裁,自己高高在上,不用受别人的约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创造一份完全属于自己的事业。

    3.少部分的学生也普遍意识到只要有一个好点子再加上点运气和人脉,自己就有机会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创业先锋,自己就可以成为一名成功者。

    4.约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认为如果选择了创业,就不用学习职场的生存技能、潜规则和技巧了,就可以摆脱职场游戏的束缚。

    然而,在现在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创新创业对于学生职场素养的要求不是更低了,而是更高了,这也是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易忽视的问题。调查结果还显示,鲜有老师对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引领和指导以及分析学生想法的现实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无法知道他的想法是否可行、是否能够为社会带来利益、是否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同时部分学生对项目的发展潜力是盲目的,如何在已有项目的苍穹下更好的开辟新的天地,需要大学生正确定位自己的想法。与就业相比,地方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有效的对现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途径。

    我校信息工程学院及软件学院有专门的创新设计思维专项训练,接受训练的同学们更具创新意识,但创新创业并不只是鼓励学生天马行空地想象,想出新点子也并不等同于创新创业,具有创新思维人才的培养同样是一个系统而规范的过程。这不但需要学生有很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和坚定的信念,更需要有效的培养途径系统性地引导学生。

    (二)创新创业想法的不坚持

    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15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参与调查的2015届毕业生中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为6.3%。但是在这些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中,由于存在缺乏资金、生活磨炼、行业规范和市场前景的预测等问题,创业的成功率仅仅维持在1.8% 水平。

    通过调研分析,地方院校本科生在大学期间的创新创业情况可归纳为以下两种:

    1.在校期间尝试创业,由于基本处在与社会脱节的状态,经济又依靠于父母,而且对市场机遇的把握及对消费人群的定位常常出现偏差,最终导致创业项目无法开展,放弃自己的创业想法。

    2.接近一半的学生因为学习等问题而放弃,而少部分因为沉迷于网络而不想坚持。因此在创新创业方面能够持之以恒的人少之又少!

    三、地方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案的设定与实施,既包括专业知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其他领域的拓展,也包括对当前时事政策的了解以及对相关项目发展的认识。通过这些方面的能力培养来达到加强学生在创新创业等主要环节的基础培养,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受益成为教学重心。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多层面、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为学生打开通往科技创新平台(实验室)的大门,学生能够通过充分利用实验室教学资源,在不同阶段提高实践能力以及对创新创业的认识。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既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是学生自我发展和克服就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近年来,辽宁工业大学以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为核心,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主要教学环节中渗透了工程教育思想,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了一套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教育体系。

    (一)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针对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调研数据显示,约71%的同学表示到大三后自己的基础知识很差,希望能够好好的学习基础知识。同时渴望能够了解当前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的新机遇。仔细分析同学们的专业学习现状,结合教学实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教师的授课模式可以更加灵活。大学教学自然不能像应试教育那般死板。如果教师在教学方面都没有意识到要根据时代进行改变的话,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被磨灭,自然就谈不上能够有好的创新创业想法。从这个角度来讲,教师的教学应该根据时代改变进行适当的变化。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及社会化媒体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可以利用课程网站实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重温甚至自主学习,利用QQ、微信等实现对群体或个体的辅导答疑,这些媒介还能满足一些非实时的要求,极大增强了师生的互动与交流。

    课堂上的讲解不如一遍实践,教师可以将一些能够用实践演示的知识,交给同学们一一实践,而此时教师的作用只是指导,通过实践的结果同学们能够从中学习到更多,而且创新能力培养可以从这个实践的时候开始,从而避免原有的传统教育体制带来的创新思维缺陷的问题。教师可以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更符合专业实际的教学方式方法,比如使用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法等。

    鉴于人有惰性,学生在学习时不主动的情况,高校解决该问题的方式是强制修学分的方法,但是该方式对于那些想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学习的同学无疑是难忍的,因此出现逃课现象。

    强制修学分的办法不是不可行,但是可以设置一种置换制度,就是让那些有个人兴趣爱好的学生学习他们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然后将这块课程的成绩置换给学生不喜欢的那些课程,但是为了防止过度置换,可以规定一个学期或者整个大学期间能置换多少门科目,置换的科目也可以根据学校的情况进行合适的限定,这样对于这些学生来讲,其学习兴趣提高了,那么干劲就有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是有个创新创业的好点子,那么只要在教师的点拔下就可以完成的比较出色,这样的情况是学生和老师都想看到的。

    知识如果只是一味的学,不去巩固那也是不能有好的想法,学习也就不深入。孔子论语中“温故而知新”应该说的就是这样,古代圣人的话是很有道理的,因此学习的巩固非常重要。但是身处这样一个大学环境里,巩固专业知识的例子实在少见,大部分学生只是定位不挂科,巩固这一说法几乎不存在,那么如何才能有一个有效的方法让学生能够主动并且乐意去巩固所学的知识呢。

    学科的趣味性应该是达到让学生自主巩固的一个条件。除了老师授课方式的有趣,学科有趣,耐人寻味是学生们最喜欢的,从这方面着手可以达到较好的让学生自主巩固的效果。比如,老师在授课的时候语言幽默,这样引起学生的注意,才会发觉这门学科的有趣。学科本身枯燥,其趣味性就在于教师,教师可以从某一个角度教学,互补学科本身的枯燥,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来达到自主巩固的效果。例如,理论学科来讲,由于学科过于理论化,学生听课就自然会有一种抵触,这时可借助播放有关理论视频,在放松学生心态的同时又可通过视频告诉学生这门学科并没有想象的枯燥。学科本身有一定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主动性是最好的,倘若有趣的学科在教师的讲解下变得枯燥乏味那也是不行的,因此,教师的作用是挺大的。

    学科的趣味性只要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学生对于该学科的热情就会高涨,那么让学生自主巩固知识的目的就达到了,但是增加学科趣味性的同時配合强制修学分的政策,应该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毕竟很多同学经过高考,大多数学生在大学里的态度是较为放松的,这样的情况下,没有强制修学分约束的话,纵使教师增加学科的趣味性,学生也是没有学习的动力,只有约束才能让学生在压力下找到自己的兴趣并认真对待。

    (二)兴趣小组的建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论学习什么,都应该培养兴趣,或是针对自己的兴趣来学习,计算机专业类的学习亦是如此。

    由于计算机专业类的学习方向众多,因此全部掌握这些知识是比较困难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针对每个学生的喜好情况来对他们进行分组可以让同学们在自己喜欢的方向好好深入的学习,而不会产生厌倦。这样的分组方式只是针对学生的喜好,由于老师从事的方向也有不相同,这个时候应该统筹教师的研究方向和学生的喜好进行恰当的分组,按照教师,学生为多对多的形式建立对学生学习有益的分组。

    例如,某几个老师的研究方向是java开发,那么就这些教师的研究方向成立一个java开发小组,在校园里将这个兴趣小组通知给各个学院,只要是喜欢这一类的,想尝试的,都可以加入该小组,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为了方便管理,还可以将这些参与的学生再进行小组的分配,每个老师管理一定数量的学生,在这之前需要将那些只是三分热度的学生请出兴趣小组,不然不仅耗费老师管理的精力,还耽误同学自己的时间。兴趣小组成立之后可以每个月做一个学习讨论总结大会,并且可以举行一个程序设计大赛,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这些额外的分组学习只是课外的一种学习方式,与学生的专业学习不相冲突,在这些兴趣小组中,虽说方向不同,但是教育的方法和形式都是一致的,教师都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发展,能够掌握这项技术而努力的,学习期间的内容不过于单调,一些有益的相关活动的举办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增加学生的一点压力,可以每个月或者每两个月举办一次技术实践竞赛,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告诫学生学习上是否还有不足之处,要认真对待在学习小组中的学习。

    通过上述方式可以成立有良好目的性的一些兴趣小组,在教师指导学生的同时,可以了解学生的想法,帮助他们有效的深入学习,并且可以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的潜力。

    (三)项目型人才的培养

    项目型人才的培养在形式上和兴趣小组的建立是比较相似的,但是项目型人才的培养是培养在项目上能够脱颖而出的人才,与单纯的兴趣小组的建立还是有所不同的,毕竟这个是更为深入的学习,而且是针对某类项目的,在培养该人才的时候可以将就业理论指导贯穿于学习阶段的全过程,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以达到学生在这种体系的培养后在公司能够很好的发展。

    项目性人才培养体系是由导师和企业共同组建的专业指导员来制定的,主要责任人是导师,企业项目部分功能交由学生完成。他们根据项目的要求确定培养目标并制定出相匹配的计划,由企业和学校组织专门的教学人员培养,以培育出具备高能力的人才为目标,统筹教学内容来安排培养课程,最后由企业考核其能力是否达标。在这种培养模式下,专业精英最后走向企业时,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将是一笔不容小觑的财富。

    我校与北上广深等诸多城市的软件公司都有合作培训,在大三第二学年采取学分置换的方式由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向进行培训,尽早了解当前社会的需求,在自己所选择的方向上由专业指导员进行培养,提早步入社会从事该方向的工作,由于是针对性地培养项目型人才,这些同学在项目策划和实施方面较在校生的有明显的优势。校企合作针对大三本科生的详细实践培训流程如下:企业方会在大二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到我校做宣讲会,主要宣讲该软件公司的技术优势、培训方向、往届学生在该公司培训后的就业情况以及培训过程中曾出现的一些问题。学生们通过这些宣讲能够了解到行业动态及公司的发展情况,需在一定时间内回复中意的企业。与我们学校合作的Oracle培训公司会让学生填写一张心理测试表,通过该表的填写情况来告知学生是否可以参加面试,如果该学生有兴趣参加培训,那么这些学生只是有优先获得培训的机会,没有收到消息的同学一样是可以参加面试的,最后通知面试成功的同学签培训协议书,如果有的同学没考虑清楚,在正式培训之前,还是可以放弃签署协议书。其他公司的流程大致类似。

    我校的这种校企合作的培训方式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有效解决了校企专业人才供需的矛盾,同时同学们的努力得到了培训公司的认可,增加了学生的自信,体现其社会价值。

    (四)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计算机专业是一个理论和应用结合非常紧密的专业,该相关专业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该非常注重理论和生产实践的相互融合;更加应该注重对学习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

    21世纪的互联网+时代下,创新及创业型人才价值突显。如今,科技创新资源全球流动形成浪潮,优秀创新创业型人才成为了竞相争夺的焦点。为了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必须大力培育创新创业型的人才,并将其融入教育之中,全面提升创新创业人才的素养,才能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中强大。

    而对于该方面人才的培养,主要的是培养人才对现有想法的实现,但是在对该方面人才的培养时应该根据现有一些创新型的想法,培养该类同学在此想法上的實现,即主要培养的是对想法的分析和实践能力,而在创新这一方面主要是让同学根据身边的具体事务,及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并且在自己遇到该问题的时候可以做个相应的调查,周围的同学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在确定大部分人遇到过该类问题时就可以考虑以解决这个问题为目的,成为一个创新创业的出发点,同时要分析它的可行程度和需求程度是否能够在市场上带来一定的收益,这些问题的考虑都是应该在该类型人才的培养时需要考虑的。

    就东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而言,设立了一个创新创业的孵化园,该孵化园由我院的某博士带队,他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对于创新创业这一块有着独特的想法,培养该方面人才的过程如下所述:通常由他引导跟队的同学注意生活中的细节,比如你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这时候可以思考是否周边的同学会有着同样的困惑,从而着手调查,得到肯定回复后通过大团队对该问题的详细分析确定是否将其作为一个合适的创新创业的想法,进而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在这样的一种模式下,既让同学能够有创新创业的想法,又锻炼了其协调合作和思考的能力,这对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很重要的。

    四、结语

    我院通过实施上述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专业人才质量较实施之前提高较多,就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来讲,在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想法的引导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该模式培养的学生更有想法更有执行力,并且对于自己的想法有独到的处理方式。但是在这种模式的培养下学生的创新持续性略有不足,因此如何保持学生的创新热情不减,持续创新仍是要努力的方向。同时由于学生们的想法多种多样,如何让学生们在经过团队讨论前就明确该想法是否在实施方面切实可行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减轻团队之间的压力,这也是一个方案的改进方向。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对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方案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是非常有效的。由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性,对于这方面人才的培养还是需要加大力度,纵使上述的方案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大力推广这套方案还是必要的,只是在推广期间根据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一定的修改,已达到良好的培养成果。同时,由于目前高校内的机构设置是相似的,推广方案的实行不存在障碍,而且,方案的具体改进可以与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对应,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其他高校可以针对学校的情况进行必要的改进,以达到更好的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江伟,金中朝,江健生.“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

    [2]王克贵.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

    [3]欧光川.地方本科院校化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转型发展模式探索—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J].广东化工,2016,(6).

    [4]秦红.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2).

    [5]何迪.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6).

    [6]于自强,李文君.构建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N].中国教育报,2012-06-05.

    [7]孙昕.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专业职业教育改革研究[J].中国市场,2016,(10).

    [责任编辑:朱晨光]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立足服务求发展

    白河县妇幼保健院是一家以妇女儿童保健为基础,以妇女保健、围产保健及儿童保健科室为龙头,以医疗和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与指导为一体的妇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