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述南康知府翟溥福
[提 要]翟溥福(1381-1450),本名翟溥,字溥福,一字本德,别号慎庵,广东东莞人。为官期间,关心民意,积极用世,政绩斐然,为当地百姓所称颂。翟溥福在南康知府任上最大的贡献是重修了白鹿洞书院,基本奠定了白鹿洞书院明清以来的格局,功绩不亚于朱熹之振兴。翟溥福知南康府期间,虽没留下诗词歌赋及摩崖碑刻,但他这种天下为公,兴文重教,不徇私利之风范,值得后人学习和深思。
[关键词]南康知府;政绩;白鹿洞书院;文化教育
[作者简介]阮浩衡(1971—),女,东莞市博物馆文博馆员,研究方向为地方历史。(东莞 523007)
白鹿洞书院东碑廊有一通明正统七年(1442)的记事碑《重建白鹿洞书院记》,由胡俨撰写,该碑保存较为完好。青石质,上首圆弧形态,有如意卷云之阴饰,周边亦然。篆额,楷书;高2米,宽1米;27行,满行49字,总字数970字。撰文主要褒扬南康知府翟溥福重建白鹿洞书院之功德,这也是他在南康任知府期间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
碑文节选如下:
“国朝洪熙初,余休至而归,偕侍讲余正安,佥宪黄汝申,尝一造焉。周览故迹,徒有感慨而已。正统元年,东莞翟溥福来守是郡,考图阅志,喟然叹曰:‘前贤讲学之所,乃废驰若是,岂非吾徒之责哉。于是率僚属捐俸入以为之倡,而三邑尚义之士,叶刚、杨振德等,闻风而兴,或出资费,或助力伇,刬废除荒,取材僦工,先作礼殿、大成门、贯道门;次作明伦堂、两斋、仪门、先贤祠,以及燕息之所,凡为屋若干间。兴事于三年秋七月,讫工于是年冬十二月。”
据明罗亨信《觉非集》卷四之《中顺大夫南康郡守翟公墓志铭》和《同治南康府志》载:翟溥福(1381-1450),本名翟溥,字溥福,一字本德,别号慎庵,广东东莞人。洪武二十六年(1393)翟浦福与罗亨信同入邑痒,受业于司训黄先生,永乐元年(1403)领乡荐,会试礼闱,次年与罗亨信同登进士第。永乐四年(1406)授青阳(安徽)县令。永乐七年(1409)丁母忧。起复之后,调知新淦(江西)县令,永乐九年(1411)通过政绩考核,执政者评其诗文曰:“抚字有方,词章可录。”于是复任。宣德元年(1426),入京升任刑部主事。宣德六年(1431)丁父忧。服阙,还朝迁任员外郎。正统元年(1436)七月,经监察御史、江西建昌人魏源荐举,出任南康知府,辖星子、都昌和建昌三县(治今星子、都昌、永修和安义,安义从永修分出)。
胡俨(1360-1443),字若思,江西南昌人。通晓天文、地理、律历和卜算。明洪武二十年(1387)举于乡,成祖朱棣期间以翰林检讨直文渊阁,迁侍讲。永乐二年(1404)累拜国子监祭酒。重修《明太祖实录》、《永乐大典》、《天下图志》中皆充总裁官。洪熙元年(1425)加太子宾客致仕,仍兼祭酒。
罗亨信(1377-1457),字用实,号乐素,东莞篁村人。宣德十年至景泰元年(1435-1450),历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奉命巡抚大同、宣府,参赞军务。翟溥福与罗亨信不仅为至交,且为姻亲。《中顺大夫南康郡守翟公墓志铭》是罗亨信在翟溥福卒后半年所撰,为翟溥福的第一篇传记。
翟溥福在南康府任上做了三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一、释放南康灾民
翟溥福到任之前,正逢南康闹灾荒。据《同治南康府志》载:宣德八年(1433)水灾、宣德九年(1434)旱灾。百姓无以为食,富豪之家却囤积有余,前任知府非但不赈济灾民,反而与乡绅一道欺压灾民。灾民为维持生计,只好涌入富家抢夺谷米。官府逮捕百余灾民,以强盗罪论处。翟溥福通过调查,体恤百姓之难,将他们施以杖刑、责罚一番后予以释放,其仁爱之心甚嘉,为当地百姓所拥戴。
二、重修紫阳堤
南康因交通便利,素有“南国咽喉,西江锁月”之称,赣江、抚河、饶河、信江、修河五大水系在南康汇入鄱阳湖。此地虽水路畅通,交通便利。然贡品、茶叶、瓷器、粮食、药品、盐巴、布匹等漕运物资往返于此,常遇风涛侵袭,往来舟楫时有事故发生,皆引起历任地方官员重视。
紫阳堤始建于北宋元佑年间(1086-1093),知军吴审礼“构木为障”,但由于以木为障,难以抵挡风雨的侵袭,十余年就废弃了。北宋崇宁四年(1105),知军孙乔年改用石筑500余米长堤,堤内又疏浚两个停泊之所,俗称“内澳”,可容小船千艘。南宋淳熙六年(1179),朱熹发动南康府百姓以及地方士绅赞助募捐筹钱全面维修石堤,故得名紫阳堤。南宋嘉定九年(1216)知府陈宓,招集饥民筑堤。淳祐二年(1242)张虑知南康軍,继陈宓修堤。
到了明正统元年(1436),南康迎来了翟溥福,他为官素以关心民生、关心百姓疾苦为政要。此时的紫阳堤作为南康的一项重要水利工程已年久失修,石块之间出现松动,多处坍毁破损,亟待修缮,他上任不久便果断率民众筑石重修加固紫阳堤坝百余丈。使得这项民生工程在此后的几百年间还能继续发挥利民惠民的作用。
如今,残存的石堤依旧坚固。紫阳堤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鄱阳湖畔的胜景之一。
三、重建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隶属南康府,坐落于庐山五老峰东南麓,因南宋理学家朱熹振兴,制定《白鹿洞书院揭示》,声名愈振,被誉为“天下书院之首”、“海内书院第一”。
受朱熹理学思想影响,历朝皆重视白鹿洞书院,极力推荐政事与文章兼优的官员赴南康主持军政事务。这些官员都将兴复书院、培育贤才视为己任。他们或延请名师、或清理洞事、或派府、县两学教官轮管督务和讲学,由此薪火相传延续不断。
但是从元至正十一年(1351)到明正统元年(1436)这八十五年间,白鹿洞书院一直处于荒废状态。因至正十一年(1351),朝廷与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在赣北交战,鄱湖一带硝烟四起,白鹿洞书院惨遭侵袭,森林植被、建筑、碑刻损毁严重,书籍、档案基本荡失。
翟溥福公务之余赴白鹿洞凭吊先贤遗迹,呈现于眼前的却是一片荒芜景象,他思绪万千,长叹道:庙宇和道观毁了,可以化缘重修;书院乃儒士习圣贤书之处所,为何无人问津?这是朝廷的悲哀、儒士的耻辱!他欲尽微薄之力,使“白鹿洞书院之名复闻于天下”。
然明初朝廷规定从中央到地方必须设立官学,科举诸生从官学中产生。官学除国子监、太学外,还有宗学、武学、医学、阴阳学等,地方普通学校皆称儒学。其时明廷已置书院于官学之外,朱元璋诏令“诸旧书院以不隶于官”“改天下书院山长为训导,书院田皆令入官”。这也是白鹿洞书院于明初一直处于荒废状态的主要原因。这种情况下翟溥福欲重振白鹿洞书院自然没有官府经费支持。
他首先召集府县官绅,共商重建事宜,并率先捐款助力。他的倡导立即得到南康军民的积极响应和支持,特别是叶刚、梁仲、杨振德三位义士更是“闻风而兴”,他们纷纷慷慨解囊,你出资金,我出劳力。由于齐心协力,从明正统三年(1438)七月到十二月,僅用半年时间,重建工作便落下帷幕,白鹿洞书院再度成为读书人心中的“圣域”、“贤关”。
翟溥福主要兴修了书院建筑,因为建筑是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白鹿洞书院古志五种》载:他先从礼圣殿、大成门、贯道门入手,再维修明伦堂、两斋、仪门、先贤祠以及燕息之所,建屋宇若干间。他力图恢复白鹿洞书院的宋元原貌,但所建殿宇又有所不同,略有改变。
“礼圣殿”,书院祭祀孔子及其门徒的地方,也是对历代儒家圣人施之以礼的地方。朱熹认为:“礼,谓制度品节也。”南宋淳熙九年(1182),朱子赴浙东提举时,捐钱三十万委托知军钱闻诗创礼圣殿并两庑。淳熙十年(1183)朱端章知南康军,动工兴建,元末被毁。明正统三年(1438)南康知府翟溥福兴建,并易名大成殿。“大成”取《孟子·万章下》载:“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天下书院均有礼圣门、礼圣殿或大成门、大成殿等建筑。翟溥福又于大成殿左立三贤祠,祀宾客(李渤)、周子(濂溪)、朱(熹),配以陶渊明、刘凝之、陈了翁、刘道源。
“贯道门”、“由礼门”。旧在明伦堂前,翟溥福所建。《论语·里仁》载:“吾道一以贯之。”《贯道门由礼门记》载:“贯道者,取一以贯之之义;由礼者,即孟子‘礼,门也,惟君子能出入是门之义”,“于是师生出入,多由贯道;宾主揖让,则在由礼”。
“明伦堂”,翟溥福建。朱熹《<大学章句>序》:“夫以学校之设,其广如此,教之之术,其次第节目之详又如此,而其所以为教,则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馀,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伦之外,是以当世之人,无不学。”明伦堂就是书院的讲堂,是教师向生徒既传授文化知识又灌输封建伦理道德的地方。
“仪门”,即书院大门。取有仪可象之意,官员或贵宾到仪门之前一般都要下马或下轿,书院山长在此引入书院之“春风楼”休憩。
“文会堂”,亦称“会文堂”、“君子堂”。在明伦堂左。南宋嘉定间,朱在建会文堂,陈宓改文会堂。绍定中,军守史文卿改君子堂。元末皆废。翟溥福再建。
“东西二斋”即延宾馆两边诸生之斋舍。朱子建,后毁。翟溥福重建。
白鹿洞书院重建工作完工后,根据《同治南康府志》载:翟溥福“延师训其子弟,朔望躬诣讲授。”又载:“永乐二年(1404)进士汪康,星子人,由临川归乡,主讲白鹿洞书院”。为诸生“传道、授业、解惑”,翟溥福本人每逢初一、十五也亲临书院讲学。
翟溥福之重建,功绩不亚于朱熹之振兴,基本奠定了白鹿洞书院明清以来的格局。明正统七年(1442),监察御史张谦巡视南康,对翟溥福倍感赞赏:“能兴文教,郡守美事也。”同时,邀请胡俨撰文立碑纪念。
《重建白鹿洞书院记》中有这么一段:“余惟郡守者民之师帅,教化者,政之先务,而狱讼征输簿书期会不与焉。今溥福兴废举坠,能为人之所不为,可谓达治本知先务矣。然必有教之之师,养之之具,拨隽髦而造就,乐菁莪而长育,俾之知明诚之两进,与敬议而偕立,志伊尹之志,学颜子之学,庶不负先贤立教之本旨也。他日有贤者,兴道明德,立以嗣夫先贤之教者,则溥福今日兴建实为之张云”。这段话说,翟溥福作为一郡的郡守是当地百姓效仿的榜样,教导感化之事,是为政最重要的工作,至于狱案审理征税均输登记造册等一起都不能与之相比。今翟溥福重建振兴已荒废、毁损的白鹿洞书院,能够做其他人所不做的,真是可以说是通晓治理地政的根本、明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政务。这以后必定要延聘教学的教师,齐备教化工作所需的设施,选拔英俊杰出的人才认真培养,努力地培育人才而不懈。使学生一步步了解“明”与“诚”之关系(即明则诚诚则明),及“敬”与“义”两者的配合。立下商朝贤相伊尹忠诚的志向,学习孔子著名弟子颜回的学识及学习态度与方法,这才不辜负前辈圣贤立教的根本宗旨。将来有贤明的人士,也要更进一步振兴天道之学、彰明显扬道德,建立、继承前辈圣贤的教化事业,那么溥福现在正在做的振兴书院之事,就实在是在为此打下了基础,并做出了榜样。
翟溥福知南康府期间,虽没留下诗词歌赋及摩崖碑刻,但他这种天下为公,不徇私利之风范,值得后人学习和深思。其辞官归隐之日,南康父老乡亲争赆金帛,悉不受。众挽舟涕泣,因建祠湖堤祀之,又配享白鹿洞之三贤祠。三贤者,唐李渤,宋周敦颐、朱熹也。
[参考文献]
[1]江堤.中国书院小史[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15.
[2]周銮书等.千年学府[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
[3]李科友.白鹿洞书院的秘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
[4]吴国富等.白鹿洞书院[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3.
[5]李宁宁等.白鹿洞书院艺文新志[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6]孙家骅等.白鹿洞书院碑刻摩崖选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4.
[7]吴宗慈.庐山志[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
[8]李科友.江西古代文明探索[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9]吴国富.新纂白鹿洞书院志[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
[10]姜南星.星子县志[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
[11]李材栋.白鹿洞书院考略[J].江西教育学院学刊,1985.
[12]林白.中国科举史话[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
[13]朱瑞熙.白鹿洞书院古志五种[M].北京:中华书局,1995.
[14]尹选波.中国明代教育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5]姚汉荣.中国古代文化教育简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
[16]吴国富.庐山与明代思潮[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
[17]李才栋.江西古代书院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
[18]李材栋.白鹿洞书院史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黄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