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的主要思想及其在当下社会的影响

    史慧超

    摘要: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它的主张可用《坛经》的四句话来概括: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它指导我们持平常心,豁达处世;怀慈善心,传递温暖;禅意生活,调节快节奏的生活;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关键词:禅宗;平常心;慈善心;自然;和谐

    一、禅宗的兴起

    在禅宗未兴起以前,印度便有“瑜伽”。在英文中为“牛轭”,引申为“管束”:即如何才能管束我们的心。古印度的瑜伽又发展为佛教的禅法和胜论-瑜伽派,胜论-瑜伽派变繁琐成为了后来的密宗,而变简易的就是我们所说的禅宗。在中国,达摩被视为禅宗初祖。后来慧能的南宗成为中国禅宗的主流。

    二、禅宗的主要思想

    (一)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佛祖拈花,迦叶微笑。这里不需要语言,语言是苍白无力的,只能靠自己的心去领会。慧能在与无尽臧尼的一次对话中,形象地说明了佛性和文字没有关系。慧能说:“佛性好比是天上的月亮,文字就像我们的手指;手指可以指出明月的所在,但手指却不是明月本身,看月亮也不一定非得通过手指。”①慧能正是用这种方法来悟禅。有一则公案,说禅师问学僧,如果有人掉进了千尺深的水井,不凭借任何东西应该怎么救他?学僧听后只觉奇怪,认为禅师所说的根本不合实际。其实,世界上也就没有那么深的水井,只是学僧的学力尚浅,不得开悟。由此可见,禅宗就喜欢用这种“不合实际”的言行来促使学僧醒悟。棒喝、不合逻辑的言语就是禅宗常用的教学方法。

    (二)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每个人都想成为佛,但是成佛的要求在禅宗出现以前是非常高的,需要出家,并遵守各种清规戒律。因为过程艰难,所以过去的佛教认为只有极少数人能修成佛,能修成佛的人,一定都是有“佛性”的人。慧能初见弘忍就提出了人人都有“佛性”的说法,这就为“人人皆可成佛”提供了可能。禅宗认为人人都有“佛性”,只要修炼好心性便能成佛,因此注重心性的修炼,以发现心灵的本真。我们的自心、自性便是成佛的内在缘由。世间复杂的莫过于人心,心烦、心乱便是没有管理好自己的心。禅宗就是要人们学会管理好自己的心。我们要学会倾听自己的心声,理清内心的想法,然后把消极、多余的东西扔掉,给自己一颗清静的心。

    三、禅宗在当下社会的影响

    (一)持平常心,豁达处世。关于禅法机要,马祖曾言:“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只如今行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②慧能强调心地不染不著,马祖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思想。

    作为学生,每一次考试,我们的双眼总是紧盯他人的分数,不是惋惜自己,就是羡慕别人。长大有工作了,大家开始比谁的工资高。总之,我们的目光总是在别人身上,总能生出不满之情,却从来不曾关注、认清自己拥有什么。

    持一颗平常心,是认真关照自己所拥有的并且爱护他们。当你在做一件事时,若能保持平常心,就不会被其他心思所打乱。这时你的心是澄澈、空灵的,而此时便是智慧、潜能迸发的时机。

    (二)怀慈善心,传递温暖。佛陀曾经舍身饲虎,割肉喂鹰。佛经这样的记载不胜枚举,千百年来这样大肆弘扬,并不是要误导人们焚身、剜肉,而是为了向世人昭示一种大慈大悲的宏愿和决心。

    毛泽东曾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我们要有善念,更要有善举。就最近“扶不扶”问题来说。老人摔倒,路人将其扶起,这本是值得称赞也值得感谢的事儿。可是,不知从何时起这也成了一种讹诈人的手段。为此,我们会因噎废食吗?不,我们仍应怀有善良之心,智慧地去做善事。这些年,国家无论哪里发生了险情、灾难,都会在第一时间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问候与捐助。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体现着国人日增的慈善之心。

    (三)禅意生活,调节快节奏的生活。净慧法师根据慧能“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精神提出了生活禅这一将佛法融化于世间的方法,进一步阐释了佛就在现实生活中。

    当今,大家每天都疲于奔命,就连坐下来安心吃顿饭都是奢侈。快节奏的生活,使我们变得像陀螺一般。在繁忙的生活中抽空参参禅悟悟道,可以缓解压力、提升生活。其实,静下心来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禅,禅意的画,禅意的诗,甚至一些首饰、家具都带有禅意,所以,我们不要仅限于把禅作为修行的方式,而应该让其获得更为广义的文化内涵。

    (四)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佛家讲佛法是浑然天成的。禅宗要人们尽可能地使自己的身心融入自然,与自然成为一体。禅僧们在回答各种问题时,也非常喜歡拿自然中的山水草木作喻。

    在远古,先民们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崇尚之情。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恩格斯指出:“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这充分说明了我们与自然界是可以友好相处的,而不是你死我活敌对的关系。佛教具有的这种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的精神,完全来源于佛教对于存在,尤其对生命存在的评判价值。禅宗佛教有一种值得羡慕的对生命的尊重。

    结语:禅宗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然而,我们要从中所汲取的并不是成佛成仙之道,而是从中领悟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我们要用慈善、广博的心,与周围的人、与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共同构建真正的和谐社会。

    注释

    ①吴光远、叶舟编著.佛渡有缘人.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年,第45页。

    ②吴光远、叶舟编著.佛渡有缘人.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年,第10页。

    参考文献

    [1]胡适.中国佛学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2]胡适.禅学指归[M].金城出版社,2013年

    [3]季羡林.佛教十五题[M].中华书局,2007年

    [4]钱文忠.天竺与佛陀[M].上海三联书店,2013年

    [5]吴光远、叶舟编著.佛渡有缘人[M].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年

相关文章!
  • 中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产教

    黄燕摘 ? 要:本文阐述了中职计算机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从如何吸引企业、学校专业建设、提升教师团队素质以及学生企业实践四个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

  • 高中物理力学综合题解法探究

    胡小飞一、读清题意,构建物理情景.解决物理问题,读题是第一步,尤其是力学综合题,一般描述过程都复杂,文字、物理量多,审题过程中,一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