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下高职院校《学前卫生学》课程标准制定研究
杨雯珺
摘要:本文从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必要性出发,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卫生学》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学前卫生学》课程标准制定的建议。
关键词:职业能力;学前卫生学;课程标准
一、研究背景
2019年国家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严把教学标准和毕业学生质量标准两个关口,完善教育教學相关标准,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持续更新并推进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仪器设备配备规范)建设和在职业院校落地实施。随着高职教学改革的深入,课程标准由于其对教学的重要指导意义日益受到重视。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依据国家和地方部门发布的相关标准,结合本校教育教学实际,组织推进课程标准制(修)订工作迫在眉睫。
高职教育以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重中之重,为了实现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落地,笔者以为应该依托课程改革来促进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提高,课程改革必先改革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随着学前教育事业和幼儿园教育改革的发展,幼儿园对教师职业能力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由于政策和市场的导向,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开办学前教育专业,为幼儿园培养教师,但由于受到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理念等的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不尽相同。为了进一步规范人才培养的标准,真正满足幼儿园的需求,本文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卫生学》课程标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学前卫生学》课程标准制定的建议。
二、《学前卫生学》课程标准的现状与问题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制订课程标准,对明确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内容与实施方案、规范课程教学过程、指导教师高质量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现状
当下我校《学前卫生学》课程标准已经制定完成,包括课程性质、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教学实施、考核与评价、教学资源素材等。该课程标准修订于2019年5月,总体结构完善,符合校本特色。本课题我们前期做了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能力调查问卷,回收问卷130份,有效数据120份,问卷涉及职业能力方方面面,基本涵盖了学前教育领域所要的各种职业能力,这里只统计与卫生学有关的一些数据,数据显示96.77%的被试者认为幼儿园教师应具备儿童身心发展知识,87.9%的被试着认为安全常识很重要,涉及幼儿园卫生保健与安全常识和态度、幼儿园安全隐患判断与处置等知识被使者都认为使非常重要的职业能力之一。这份问卷给出的数据结果与我们预期是符合的,与该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体系中占据的重要位置也是匹配的,故该课程的课程标准如何更好服务于我们的高职学生,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问题
反观当下本课程的课程标准,笔者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课程标准设置不规范,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前瞻性等有待提高等问题。
(1)课程名称概念模糊。目前课程标准使用的课程名称是《幼儿卫生学》,可实际上所使用的教材适用于卫生学的儿童年龄应该是0—6岁,因为我们的毕业生去向不仅面对3—6岁群体的幼儿园,还可以进入0—3岁的早教或者亲子园等机构。另外就“卫生学”课程自身内容而言,很多内容都涉及了0—3的儿童养育问题,如儿童生理解剖、常见心理卫生问题、营养学基础知识、儿童常见疾病及基本急救等,所以使用“学前卫生学”的概念更符合课程内容。
(2)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界限模糊。课程定位主要是探讨该课程服务于什么群体,解决什么问题。《学前卫生学》课程主要是服务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使学生获得0—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卫生常识教育、营养教育、安全教育、生长发育教育、急救护理、幼教机构的保育工作常规等知识。
(3)实训课时体现不够突出。课程标准里提到卫生学理论学时36学时,实践学时18学时。在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实施上没有明确细化实训项目和实训课时的实施方案,目前教学内容安排与教学实施上主要是理论学时的安排,也就是说实践学时18并没有显著展现出来。这就没有充分体现出教育设计思路中提到的“结合大量幼儿园保育实践经典案例,以实训项目的形式,对学生开展技能训练,突出学生的保教实践能力为主线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特色”。
(4)任务模块提炼不够。当下课程标准展现出来的教学实施主要还是按照教材的章节去设置的,并没有提炼出特色化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任务模块或者项目模块出来。教材章节符合知识学习的逻辑安排,能够较好体现这么学科的系统知识,但是对于高职学生而言理论是知识够用就好,实践知识重中之重的特色更应该提炼。
(5)教学条件有待提高。当下课程标准的教学条件提到本课程教学需要的实训设备:人体八大系统模型及组件、心肺复苏模拟教具、婴幼儿身高体重称、身高坐高计、儿童视力表灯箱、肺活量计、婴幼儿护理台、初生儿洗澡抚触套餐、血压计、体温计、儿童观察床等仿真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这些基础设施在教学实践中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6)实训环境与本课程不符。目前提到的校内实训设备和实训基地微格教室如舞蹈教室、琴房、画室、数码钢琴教室、多功能大厅、多媒体教室等能够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其他部分课程的实训要求,对于卫生学而言还远远不达标,没有体现出卫生学的课程特色。
(7)当下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要求体现不够。一方面体现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到要探索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另一方面体现在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课程标准提到该课程的主讲教师和教学团队均已获得初级和高级职称、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具备学前教育专业高校教师资格证。并无提及双师型教师的情况,双师教师是高职教育提高培养质量的核心影响因素。
(8)信息化教学手段不足。《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到要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反观当下课程标准信息化手段略显薄弱,教学方法多为讲授法、案例法、討论法、小组角色扮演或者操作法等,互联网和信息化的身影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够的。
三、完善《学前卫生学》课程标准制定的建议
课程标准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更新和修订的,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越来越重视,修订课程标准紧随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迫在眉睫。笔者主要从《学前卫生学》课程标准建设应遵循的原则、课程标准内容建设及实施建议三个方面阐述。
(一)课程标准遵循原则
课程标准应遵循的原则问题,是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一脉相承的。课程标准是规范一门课程性质和课程定位以及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指导性文件,是为高职教育本质服务的,高职教育遵循学生本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同样课程标准也应该着力突出这一原则。
(二)课程标准内容建设
课程内容是实现这门课程教育目标的载体,《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也是三学之一课程,内容应该有理论和实践学时,重点倾向实践学时,所以教学学时和教学实施侧重点应该放在实训项目模块,尤其是要对实训项目进行提炼。
(三)课程标准实施建议
课程标准实施同等重要于制定,制定只是一种理论性的陈述,而实施才是决定高职教育高低的核心。我们应该避免制定与实施不同步,脱节的现象,制定为实施服务,实施为学生职业能力服务。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落实课程标准的实训课时和实训课时的教学实施。
(2)提高课程信息化教学水平。利用虚拟课堂、仿真平台等先进手段,以及大师课堂进校园、一线教师进课堂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可以作为校内课程的补充。
(3)加强教师双师的占比。必要时可以邀请一线教师担任实训课的授课,校内教师也可以每年定期去一线进行企业实践锻炼或者教育教学研究。
(4)加强实训课的考核比例。加强实践操作和实践教学成果展示的占比,对高职学生的导向就是职业能力为重。
(5)提高课程实训条件的硬件设施,建立课程对应的实训室和完善实训设备。
(6)探索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教育长期模式。鼓励学前作业高职学生考取与课程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以探索出一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如育婴师初、中、高的级别证书、保育员等级等来加强和夯实毕业生的职业能力。
四、结语
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高职院校课程标准的制订应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在研究课程标准的内容和结构时,一方面要结合相关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凸显职业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全面考虑课程教学的具体规范,从课程信息、课程性质定位入手,到课程考核、课程实施要求等,将课程教学的基本要素纳入其中,成为一个完整的课程教学规范体系。无论是课程性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抑或是实践条件建设、课程资源配备,还是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的选取上,都应该围绕实现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出实施要求,将其贯穿于课程标准的设定中,来凸显职业能力培养的诉求。
参考文献:
[1]黄英明.澳大利亚核心技能培养体系剖析及其启示[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5):1-3.
[2]赵琪,沈王仙子,赵扬.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下高职院校《税费计算与申报》课程标准制订研究[J].教学改革,2019(09):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