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到大自然中认识美

冉乃彦
据说,科学家袁隆平之所以一辈子投身农业,与他小时候的一次审美体验有关。袁隆平回忆道:6岁时,母亲带他去过一次果园。他惊叹“那一切,实在是太美了”!他后来下定决心——攻读农学专业。
过程是这样的:
袁隆平6岁那一年,初秋季节,他随母亲到汉口郊区一家果园去游玩。对于在城市里住惯了、从没见识过农村果园的袁隆平来讲,那简直是一次神奇美妙的大自然之旅。他牵着母亲的手,蹦跳着走在繁茂稠密的果林里。红红的苹果灿烂地挂在树梢,绿绿的葡萄像一串串碧玉,果树之间的空地上,间种着在那个年代还稀有的西红柿。毛茸茸的枝杈上,结着红、白、黄、绿几种颜色的果实,真是美极了。还有那绿葱葱的片片竹林……
幼年的袁隆平爱上了这美丽的果园,爱上了这绿色的世界,他实在不愿离开这里。正如袁隆平后来所说:“从此,每到果子成熟的季节,我记忆中那个美丽的果园便飘进我的心灵,满园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我觉得那一切实在是太美了!我当时就想,将来我一定要去学农。”
大自然既广袤无垠,又细致入微。大自然的美“能培养细腻的情感,帮助感觉到人的美”。学生们对大自然审美的过程,就是他们的情感变得更加敏锐和细腻的过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体验这些极其重要的具有世界观意义的真理的环境、背景,是大自然的美。……少年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激动人心的思想的影响下,从情感审美方面对世界的观察变得更敏锐了。”
大自然的美,还能够促使我们思考人生的美。对周围世界美的观察和感受,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重要的思想——即世界、大自然和美的生命是永恒的,而我自己只能生活在大自然指定给我的一段时间内,因此,每个人在青少年时期,最重要的就是要考虑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我们教师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做好这些引导工作,大自然的美,就不仅能培养学生细腻的感情,还能够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怎样获得人生的美。
现在的学生们,特别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如果天天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奔忙,在物质产品的享用中成长,在水泥森林的围城里度日,在网络电视的陪伴中幻想,势必会成为没有“根”的一代。他们缺少仰望茫茫夜空的经历,很难理解宇宙的无限性;他们很少在春夏秋冬中观察各种生命现象,就得不到多样性的精神滋养。所以,他们最急迫地需要亲近大自然。
亲近大自然,不只是简单地走向大自然,还需要注意下面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亲近自然美的时候,要与劳动和思考结合
我们教师都有这样的经验,并不是仅仅把学生们带到自然环境中,他们就必然受到教育。虽然校园里有许多花草树木,但是由于学生们没有亲自参与对它们的服务和管理,就不可能产生感情,也就谈不上什么教育。相当多的学校组织的春游、秋游,由于指导思想不明确,虽然去的可能是有名的景点,但是教师没有引导学生们去观察、调查和思考,也就没有什么收获,甚至有些学生把品尝美食当作春游、秋游的主要内容,这就更远离了美育。
学校与家庭开展活动,一是要注意在引导学生到大自然的时候,不要忘了让学生亲自参与劳动。哪怕在景点捡拾垃圾,为花草浇水、除虫,也比单纯地赏花观景更能触动他们的心灵。因为,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美化了大自然,改变了大自然,才能增加与大自然的感情,才能发现自己的本质力量。二是在亲近大自然的时候,要启发学生们学会思考。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使少年在与大自然的交往中发展自己的智力,激发创造性,这在少年的精神生活中是很重要的。学生观察到大自然的春夏秋冬,乃至一棵小草的成长衰败,就会对书本上讲的一切事物都有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自然规律有所感悟,才能进一步思考世界是怎么回事、人生是怎么回事。
二、年龄不同,方法不同
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在进行审美教育的时候,务必要认真考虑各自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例如,人生的根基是在儿童时期打下的。在儿童期要培养和发展对一切有生命的和美的东西的同情心和怜悯心。这时候学生要学会观察日出、日落时朝霞和夕阳的美,观察蜻蜓在阳光下如何扇动它透明的翅膀奋力高飞……他们就会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情:要保护好世界上这些美好的事物。
而初中学生则会透过大自然的美,思考后面的规律。大自然在少年面前展示着许多真理,如物质的永恒性、宇宙的无限性、能量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生物和非生物的统一。洞察这些真理的本质,对少年来说是多么出乎意料的发现……这些思考,会引导初中学生发现世界是一个和谐的、丰富多彩的、美的整体,将使他们逐步建立正确的、深刻的世界观。
在高中阶段,则需要将思想逐步系统化、理论化。那些碎片化的知识和各自独立存在的理念,已经不能满足高中学生进一步拓展精神世界的要求了。
有调查表明:从小学到大学,其中高中、大学阶段“依据社会舆论和流行时尚做出审美判断”的学生最多,这说明他们在思想逐步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中,虽然超出了“依据兴趣和爱好做出审美判断”的比较低层次的水平,但是还没有达到理想的境界。通过美育引导高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我们高中教师的任务。
三、要有恰当的运行机制和阵地
苏霍姆林斯基说:“多年的经验证明,有的儿童和少年,心灵中的善良感迟钝、没有想变得更好的真诚的愿望,就会对动物冷酷地、残忍地‘开膛破肚,对大自然的美肆意破坏。人的尊严感的迟钝会使一个人看不到大自然的美。”
的确如此,如果学生“善良感迟钝、没有想变得更好的真诚的愿望”的时候,即使来到大自然的环境中,他也感受不到其中的奥妙和美好。因为在这些学生的内心世界中,还是杂草丛生、一片荒芜。对此,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校或者家中建立的“美丽角”里读书,在大自然中爱上自己喜爱的一块绿色草地、一个葡萄园……
可以说,简单地走进大自然,不如有目的地去观察大自然;而单纯观察大自然,又不如亲自去种一棵树、养一盆花,通过不断地与花草树木亲密交往,让大自然成为陪伴他成长的好朋友。
四、在真善美和谐发展中,大自然的美才起作用
大自然的美对培养高尚的精神方面起的作用很大。它能够培养学生感知事物、现象和人的心理活动的各种细微表现与差异的能力。
大自然的美和一些科学规律有相通之处,因此,美也可以启真。英国科学家狄拉克说过:“有时候,如果遵循你的本能提供的通向美的问题而前进,你会获得深刻的真理,即使这种真理与实验是相矛盾的。”
大自然也是善的源泉。当年轻的心灵在人的崇高的美(善良、正义、人道、同情心、嫉恶如仇)的感染下变得高尚时,大自然的美才能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为什么是这样呢?苏霍姆林斯基解释道:“作为进行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一种手段,大自然的美,只有在对人的个性施加精神影响的所有手段普遍和谐的情况下,才能起作用。”因此,要使大自然的美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我们有意识地作出自己的努力。
相关文章!
  • 团体辅导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郭丽摘 要: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内容。提高心理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小学散文教学凸显浓浓“语文味”

    周丽琴【摘? 要】散文教学凸显浓浓“语文味”,需要从文体特点视角展开教学设计,让学生围绕文体特征展开阅读理解,对文体语言特征进行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