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的途径
浩必斯哈拉图 包莹 刘继伟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各项工程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各项生产、经济活动与工程建设均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影响到地震观测环境,无形中增加了地震监测工作难度。与此同时,地震监测设备与光缆时常遇到被盗问题,种种因素的存在,影响到地震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相关人员有必要重视起地震台站监测设施与观测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本文在阐述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破坏事件种类的基础上,对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破坏的原因与后果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分析,最后提出了加强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地震台站 监测设施 观测环境 保护
中图分类号:P315.78 文献标识码:A
所谓“地震台站监测设施”主要是指地震站监测设施、地震遥测台网设施以及相关其他地震监测设施。所谓“地震观察环境”主要是指确保地震监测设施得以正常运行的周围各种因素的总和。近年来,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化进程加快,各类工程项目不断增多。部分工程项目在施工建设过程中,破坏了地震台站监测设施以及地震观测环境,更为严重的是直接损坏了地震站监测设施,例如光缆的丢失,地震监测设备的损坏等,造成地震站无法进行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防震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部分无人值守的地震站,常年没有得到相应的维护与管理,造成部分设备老化严重,同时经常发生盗窃事件,影响到地震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无论从防震工作角度而言,还是从保护国家财产角度而言,本文对“加强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破坏事件种类分析
地震台站主要是借助各项地震仪器,进行地震观测的观测点,同时也是开展地震观测与研究的基层机构。随着中国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并在地震观测中得到了推广应用,有效增强了地震台站地震监控范围与监控能力[1]。截至当前,我国建成的国家级地震监测站已经超过了130个,省级地震监测站已经超过了270个,市县级地震监测站更是超过了580个。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观测网络基准站、基本站以及不定期观测点等。
然而,现阶段我国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总结起来,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1监测设备与光缆被偷窃
鉴于大部分地震台站属于无人值守站,同时地震监测设备具有较高的价值,造成被盗现象十分严重。以江西省九江地区的都昌地震台为例,年累计被盗电缆超过500米,应急电线的偷窃米数超过了1500米,被盗设备与电缆均在废品收购站找到。
1.2城市工程建设破坏与影响地震监测环境
在众多影响到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的因素当中,城市工程建设具有更大的破坏性。以北京地区太平庄地震台强拆事件而言,地下流体观测综合台地的观测井与相关装置被掩埋,造成大量地震观测数据遗失,同时不利于地震观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1.3人为活动影响地震监测
除了上述因素对地震台站观测具有较大的影响之外,人为活动与交通运输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以江苏宿迁地震台而言,地震台观测环境受到周边企业爆破活动的影响,同时地磁观测受到周边农业活动的影响,造成短水准等观测手段无法发挥效能。除此之外,各项基础设施破坏严重,无法支撑各项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遭到破坏的原因与后果
2.1原因
地震臺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造成破坏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缺乏相应的认识。现阶段,相关人员对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认识不足,造成在科普教育方面有所不足。这样一来,势必会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对地震监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会造成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行为中,并不注重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的保护,进而时常出现破坏地震观测设施与环境的行为[2]。
第二,对破坏所需要承担的责任认识不清。鉴于上述所说的法制教育不足,造成广大人民群众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行为,已经触及法律,同时没有认识到触及法律所需要的承担后果[3]。
第三,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概念缺乏相应的认识。大部分群众虽能够认识到加强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是鉴于认识不足,即无法掌握地震观测环境的具体范围,从而在日常生产活动中,无意破坏了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地震监测工作无法顺利进行[4]。例如部分地区就没有对防震减灾进行相应的科普教育,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对地震仪器的认识,从而造成设备破坏严重。
第四,疏于日常管理。鉴于地震台大部分处于偏远山区,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造成无法实施精细化管理,部分防范措施无法落到实处,从而影响到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5]。
2.2后果
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遭到破坏之后,所造成的后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影响到地震观测资料。一旦地震监测环境遭到破坏,势必会影响到地震监测工作的开展,即使相应的监测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监测工作结果的可靠性与真实性无法保障,无法为地震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从而无法预测地震,防治灾害的发生[6]。
第二,破坏地震区域观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阶段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逐渐上升到台网观测,一旦地震监测环境遭到破坏,势必会影响到监测结果,不利于准确判断地震的具体情况。
第三,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如今,我国的科学技术进一步增长,相应的研发实力得以进一步提升,地震监测设备的科技含量也随之提高,造价自然也就进一步提高。同时地震监测站具有国家投资兴建,一旦地震监测设施被盗,或者是地震监测环境遭到破坏,均会影响到国家资金的投资。
3 加强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分析
鉴于现阶段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同时不利于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因此,国家有必要重视起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针对所产生的问题,结合问题出现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以此确保地震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3.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意识
第一,设立明显的标志牌。在监测设施与观测环境范围内设立明显的标志牌,并且需要在标志牌当中明确所需要的保护范围,同时详细阐述各项监测设施的具体情况,便于广大人民群众掌握各项情况。除此之外,相关承建单位需要将地下电缆所在位置,以书面材料方式,下发各相关单位,让其掌握电缆的具体情况,便于开展后续的维护管理工作。
第二,定期开展宣传教育。具体为报刊、电台、宣传资料印发以及张贴标语等方式,加大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同时需要加强相应的法制宣传,切实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保护意识与法制意识,为加强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第三,加强治安管理。建立工作联系机制,同时需要充分发挥各级公安工作的优势,建立安全工作联系机制与相关安全制度。除此之外,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3.2加强行政执法,明确全社会保护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的义务
针对一些偷窃地震台站监测设施的行为,或者是破坏地震观测环境的行为,需要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对于一些违法行为严重的,需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除此之外,贯彻落实相关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同时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各项法律制度落实到实处,避免一些设置电磁辐射装置或者是污染观测井水等行为的出现。
3.3加强部门合作,全面提升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力度
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主要涉及的部门,有公安部门、城市规划建设部门以及地方政府。具体为依托公安部门,加大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力度,同时联系城市建设规划部门,避免城市建设影响到观测环境;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主要是为宣传教育做好相应的准备。
由上述分析可知,地震台站往往坐落在偏远山区,或者是人员稀少的地区。为防治一些偷窃行为的出现,需要在地震台站安装一些监控设备,以此提升地震监测设施的能力。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要想完全避免城市建设对地震观测环境与设施的影响,仅仅依靠城市建设规划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足的,还需要借助科学技术的力量,加强地震系统的研发,即研制出具有较强干扰力的地震监测仪器,以此降低城市建设的影响。
4 结束语
地震监测作为一项公益性工作。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过量的经济活动与人为活动,均会影响到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不利于地震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相关部门以及相关人员有必要承担各自的责任,落实好保护工作,为防震减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程鑫,吴雯雯,张佑龙,王远,朱生水.安徽省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对策研究[J].防灾减灾学报,2017,33(4):74- 80.
[2] 董晓燕,姜姗姗.合理保护地震台站观测环境和监测设施[J].防灾减灾学报,2016,32(04):81- 84.
[3] 贾华,秦波,起卫罗.云南省地震台站观测环境保护典型案例及探讨[J].国际地震动态,2016(5):25- 28.
[4] 史凱,蔡艺,吴东,赵兵,樊晓春.南京市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的实践与探索[J].防灾减灾学报,2015,31(4):83- 88.
[5] 郭林旺,齐贵兵.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山西地震,2015(1):44- 45.
[6] 梁雪萍,王斌,周健,严超,郭灏明.盐城地震台地震监测环境保护的思考[J].国际地震动态,2014(5):24- 29.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各项工程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各项生产、经济活动与工程建设均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影响到地震观测环境,无形中增加了地震监测工作难度。与此同时,地震监测设备与光缆时常遇到被盗问题,种种因素的存在,影响到地震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相关人员有必要重视起地震台站监测设施与观测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本文在阐述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破坏事件种类的基础上,对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破坏的原因与后果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分析,最后提出了加强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地震台站 监测设施 观测环境 保护
中图分类号:P315.78 文献标识码:A
所谓“地震台站监测设施”主要是指地震站监测设施、地震遥测台网设施以及相关其他地震监测设施。所谓“地震观察环境”主要是指确保地震监测设施得以正常运行的周围各种因素的总和。近年来,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化进程加快,各类工程项目不断增多。部分工程项目在施工建设过程中,破坏了地震台站监测设施以及地震观测环境,更为严重的是直接损坏了地震站监测设施,例如光缆的丢失,地震监测设备的损坏等,造成地震站无法进行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防震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部分无人值守的地震站,常年没有得到相应的维护与管理,造成部分设备老化严重,同时经常发生盗窃事件,影响到地震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无论从防震工作角度而言,还是从保护国家财产角度而言,本文对“加强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破坏事件种类分析
地震台站主要是借助各项地震仪器,进行地震观测的观测点,同时也是开展地震观测与研究的基层机构。随着中国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并在地震观测中得到了推广应用,有效增强了地震台站地震监控范围与监控能力[1]。截至当前,我国建成的国家级地震监测站已经超过了130个,省级地震监测站已经超过了270个,市县级地震监测站更是超过了580个。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观测网络基准站、基本站以及不定期观测点等。
然而,现阶段我国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总结起来,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1监测设备与光缆被偷窃
鉴于大部分地震台站属于无人值守站,同时地震监测设备具有较高的价值,造成被盗现象十分严重。以江西省九江地区的都昌地震台为例,年累计被盗电缆超过500米,应急电线的偷窃米数超过了1500米,被盗设备与电缆均在废品收购站找到。
1.2城市工程建设破坏与影响地震监测环境
在众多影响到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的因素当中,城市工程建设具有更大的破坏性。以北京地区太平庄地震台强拆事件而言,地下流体观测综合台地的观测井与相关装置被掩埋,造成大量地震观测数据遗失,同时不利于地震观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1.3人为活动影响地震监测
除了上述因素对地震台站观测具有较大的影响之外,人为活动与交通运输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以江苏宿迁地震台而言,地震台观测环境受到周边企业爆破活动的影响,同时地磁观测受到周边农业活动的影响,造成短水准等观测手段无法发挥效能。除此之外,各项基础设施破坏严重,无法支撑各项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遭到破坏的原因与后果
2.1原因
地震臺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造成破坏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缺乏相应的认识。现阶段,相关人员对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认识不足,造成在科普教育方面有所不足。这样一来,势必会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对地震监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会造成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行为中,并不注重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的保护,进而时常出现破坏地震观测设施与环境的行为[2]。
第二,对破坏所需要承担的责任认识不清。鉴于上述所说的法制教育不足,造成广大人民群众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行为,已经触及法律,同时没有认识到触及法律所需要的承担后果[3]。
第三,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概念缺乏相应的认识。大部分群众虽能够认识到加强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是鉴于认识不足,即无法掌握地震观测环境的具体范围,从而在日常生产活动中,无意破坏了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地震监测工作无法顺利进行[4]。例如部分地区就没有对防震减灾进行相应的科普教育,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对地震仪器的认识,从而造成设备破坏严重。
第四,疏于日常管理。鉴于地震台大部分处于偏远山区,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造成无法实施精细化管理,部分防范措施无法落到实处,从而影响到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5]。
2.2后果
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遭到破坏之后,所造成的后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影响到地震观测资料。一旦地震监测环境遭到破坏,势必会影响到地震监测工作的开展,即使相应的监测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监测工作结果的可靠性与真实性无法保障,无法为地震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从而无法预测地震,防治灾害的发生[6]。
第二,破坏地震区域观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阶段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逐渐上升到台网观测,一旦地震监测环境遭到破坏,势必会影响到监测结果,不利于准确判断地震的具体情况。
第三,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如今,我国的科学技术进一步增长,相应的研发实力得以进一步提升,地震监测设备的科技含量也随之提高,造价自然也就进一步提高。同时地震监测站具有国家投资兴建,一旦地震监测设施被盗,或者是地震监测环境遭到破坏,均会影响到国家资金的投资。
3 加强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分析
鉴于现阶段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同时不利于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因此,国家有必要重视起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针对所产生的问题,结合问题出现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以此确保地震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3.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意识
第一,设立明显的标志牌。在监测设施与观测环境范围内设立明显的标志牌,并且需要在标志牌当中明确所需要的保护范围,同时详细阐述各项监测设施的具体情况,便于广大人民群众掌握各项情况。除此之外,相关承建单位需要将地下电缆所在位置,以书面材料方式,下发各相关单位,让其掌握电缆的具体情况,便于开展后续的维护管理工作。
第二,定期开展宣传教育。具体为报刊、电台、宣传资料印发以及张贴标语等方式,加大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同时需要加强相应的法制宣传,切实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保护意识与法制意识,为加强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第三,加强治安管理。建立工作联系机制,同时需要充分发挥各级公安工作的优势,建立安全工作联系机制与相关安全制度。除此之外,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3.2加强行政执法,明确全社会保护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的义务
针对一些偷窃地震台站监测设施的行为,或者是破坏地震观测环境的行为,需要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对于一些违法行为严重的,需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除此之外,贯彻落实相关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同时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各项法律制度落实到实处,避免一些设置电磁辐射装置或者是污染观测井水等行为的出现。
3.3加强部门合作,全面提升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力度
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主要涉及的部门,有公安部门、城市规划建设部门以及地方政府。具体为依托公安部门,加大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力度,同时联系城市建设规划部门,避免城市建设影响到观测环境;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主要是为宣传教育做好相应的准备。
由上述分析可知,地震台站往往坐落在偏远山区,或者是人员稀少的地区。为防治一些偷窃行为的出现,需要在地震台站安装一些监控设备,以此提升地震监测设施的能力。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要想完全避免城市建设对地震观测环境与设施的影响,仅仅依靠城市建设规划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足的,还需要借助科学技术的力量,加强地震系统的研发,即研制出具有较强干扰力的地震监测仪器,以此降低城市建设的影响。
4 结束语
地震监测作为一项公益性工作。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过量的经济活动与人为活动,均会影响到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不利于地震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相关部门以及相关人员有必要承担各自的责任,落实好保护工作,为防震减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程鑫,吴雯雯,张佑龙,王远,朱生水.安徽省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对策研究[J].防灾减灾学报,2017,33(4):74- 80.
[2] 董晓燕,姜姗姗.合理保护地震台站观测环境和监测设施[J].防灾减灾学报,2016,32(04):81- 84.
[3] 贾华,秦波,起卫罗.云南省地震台站观测环境保护典型案例及探讨[J].国际地震动态,2016(5):25- 28.
[4] 史凱,蔡艺,吴东,赵兵,樊晓春.南京市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的实践与探索[J].防灾减灾学报,2015,31(4):83- 88.
[5] 郭林旺,齐贵兵.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山西地震,2015(1):44- 45.
[6] 梁雪萍,王斌,周健,严超,郭灏明.盐城地震台地震监测环境保护的思考[J].国际地震动态,2014(5):24-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