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杨安邦
摘? 要 分析微课应用在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意义,把微课引入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实践中,在前置性学习、核心概念突破、练习三个阶段将微课应用于实际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 微课;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
中图分类号:G623.5?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03-0110-03
1 前言
微课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通过简短的视频和趣味性教学素材,引导展开思维深入学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的载体也越来越多样化,从起初的计算机视频软件,到现在的动画软件、交互式白板,以及便携式平板电脑等,突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同时更能够体现知识多样化的特征[1]。在教学中,微课往往是以某一个重难点知识为切入点,对重难点展开深度讲解,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在小学中段图形与几何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微课教学的实际意义有一定程度了解的基础上,从不同的教学阶段展开对微课的实践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微课在小学中段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意义
直观演示效率高? 在开展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和动画展示与几何图形相关的素材,与传统教学的口头导入相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新课讲授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视频素材,节省了教师在课堂上画几何图形、书写概念的时间。特别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学生对一些比较抽象的立体图形的面积与体积的计算很难突破,主要原因是学生无法在课堂上找到知识的原型,不能够从原型启发来展开想象。而微课可以通过慢镜头展示图形的拆分和组合,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一个图形是由多少个面组成,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微课不但可以节省教师板书和作图的时间,还可以将抽象化几何知识的原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从原型启发的角度思考。
联系生活显价值? 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和升学,往往会给学生施加很多压力,长此以往,学生会思考:每天学习的理论知识对自己究竟有什么作用呢?很多教师只是告诉学生,只有听懂了理解了,在练习和考试中才能够应用自如,所以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就只是为了完成作业、应付考试。将微课作为图形与几何教学的载体,教师可以结合互联网搜集与图形几何教学相关的素材,直接将生活中学生经常体验到的情境展示出来,引发学生思考如何用几何知识去解释现象,知道图形和几何知识实际上大多数都是以生活实物和现象为背景。或者将学生感兴趣的动漫作为核心概念讲解的材料,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教学和生活之间的关联,体验知识的实用价值。
储存读取利消化? 小学生知识理解程度有限,特别对于抽象的几何图形知识,很多学生听完教师讲解,基本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需要课后花时间消化。但从目前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是通过做练习题、翻阅课本的方式来突破疑难,没有教师的指导,他们闭门造车,只会越陷越深。因此,教师讲解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而微课可以将“教师”带回家,让学生在家里同样能享受优质的教师资源。大多数微课录制视频都有储存和读取功能,教师制作好微课并在课堂上应用后,要求学生自己复制到U盘,或者直接上传至家长微信群,让家长在课后指导学生学习,消化课堂上没有理解的知识。学生还可以在微课网上下载知名教师制作的微课视频,有针对性地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学习,从而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3 微课在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基于微课的前置性启发策略的实践研究? 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教师需要在前置性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新课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知识框架,启发学生的思维[2]。如在讲“平移与旋转”一节时,教师可以将微课作为前置性学习的载体,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首先,利用微课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移与旋转。如图1所示是缆车和汽车行驶的微课视频,该视频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师提问:“汽车和缆车都是沿着直线行驶,它们的运动方式改变了吗?”学生回答:“没有改变。”因此,教师可以从直线行驶和方向不變的角度,将平移的概念引入课堂。随后将视频的镜头拉近,展示汽车轮胎运转以及缆车滑轮转动的镜头,让学生思考滑轮和汽车轮胎是否也进行了直线运动?学生做出否定的回答。随后让学生观察滑轮和轮胎的轴,将围绕某点进行圆周运动的旋转概念引入课堂,这样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就有了大致的了解。
最后,教师继续用微课展示一个平面方格,在方格中有一个正方形,此刻正方形正在向右移动。同时,微课还为学生呈现五分钟内时钟的分针转动的角度,启发学生是否可以在数量上解释平移和旋转。
在前置性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微课来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初步感受知识,并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需要理解的新知识中,从而促进教学的有效开展。
基于微课的核心概念讲解实践研究? 核心概念讲解是小学中段图形与几何教学的大动脉,教师应牢牢抓住核心概念的讲解,通过教学艺术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抽象化知识。如在讲授“三角形”这一节内容时,核心概念是三角形内角和。在讲授三角形内角和时,如图2所示,教师向学生展示微课视频《三角形兄弟之争》,视频中显示直角三角形个头最大,钝角三角形虽然个头最小,但它有一个最大的角。直角三角形认为自己个头最大,肯定是自己的内角和最大,而钝角三角形仗着自己有一个最大的角,认为自己才是内角和最大的三角形,这让围观的锐角三角形陷入沉思。
为了帮助锐角三角形解疑,教师为每一位学生发放一些不同大小的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纸片,要求学生动起手来量一量不同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学生通过多次测量和实践后发现,无论三角形大小和种类如何改变,内角和始终是180°。
随后视频中又展示钝角三角形将直角三角形直接劈成两半,这时候钝角三角形认为直角三角形内角和肯定减少了一半;同样,钝角三角形立刻又和锐角三角形结合成为一个新的三角形,新的三角形认为自己此时的内角和一定大于180°。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验证上述说法是否正确。学生利用剪刀将直角三角形纸片剪成两半;将一个钝角三角形和一个锐角三角形组合成一个新的三角形,并用量角器量出三个三角形的所有角大小,最后计算发现,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仍然是180°。
在核心概念讲解过程中,教师通过微课向学生展示探究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内容对问题进行实践探究,并结合动手实践操作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引导学生突破核心概念。
基于微课的应用练习实践研究? 练习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通过练习,学生可以巩固知识、内化方法。但在传统教学中,练习一般都是通过文本题目来向学生展示,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学习后,身心上已经感到非常疲惫,因此可以利用微课向学生展示趣味情境,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如在讲授“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节内容时,教师设置的练习主要包括体积的比较、体积单位的换算。首先,视频中展示的是小明拿着一本数学书和一个苹果,同学们都说他的苹果很大,甚至比他的数学书还大。刚学习完“体积”这一节知识的小明,立刻打算通过计算的方式来比较数学书和苹果的体积大小。小学生对于动画视频内容非常感兴趣,教师询问学生:能否用本节课学习的体积计算方法来比较书本和苹果的体积呢?
学生根据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长×宽×高”,得出数学书本的体积为360立方厘米。对于苹果的体积计算,很多学生不知从何开始。教师在微课视频中展示一个烧杯,烧杯中装了80毫升的水;随后小明将苹果放入烧杯中,发现水的体积上升为200毫升,要求学生将苹果的体积计算出来。学生回顾视频后分析得出蘋果的体积为200-80=120立方厘米,360大于120,所以书本的体积大。
在体积单位换算练习中,通过微课展示两个数值:0.13立方分米、0.000 115立方米。要求学生将其化为立方厘米。由于初次学习换算体积单位,很多学生出现错误。在练习讲解时,通过微课动画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立方米化为立方厘米的过程中,小数点向右移动了六个单位;而立方分米化为立方厘米时,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三个单位,由此强化学生对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的理解。
微课应用于练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趣味性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练习的学习热情,同时可以通过动画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练习中的“疑难杂症”。
4 结语
图形与几何教学是小学数学中段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微课的优势,在前置性学习、核心概念突破、练习三个阶段将微课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初步建构新知识结构,帮助学生理解核心概念,突破教学重难点。
参考文献
[1]白万元.恰当运用现代化手段? 优化小学数学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5):120-121.
[2]宋显奎.图形变换操作材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3):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