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领中国腾飞的伟大新时代
郭铁成
【摘要】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客观上要求中国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转换发展动力,实现创新驱动,完成全面腾飞。中国腾飞不仅具有客观基础、客观要求,而且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其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關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腾飞 新时代 主要矛盾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8.01.008
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就是中国腾飞的伟大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新时代的中国已经具备腾飞的物质技术基础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已经解决了温饱难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果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来判断,我们已经位于新的历史起点,具备了腾飞的物质技术基础。
我国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有9个省份国内生产总值逾3万亿元,超过世界上许多国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化经济蓬勃发展,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2016年纳入统计的146个国家高新区生产总值8.8万亿,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1.8%,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支撑。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2万亿斤。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建设快速推进,比较完备的基础设施体系已经形成。我国国际地位、人民精神风貌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华民族焕发出崭新姿态。
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进入发展中国家前列。主要标志是大量科技要素变成生产力,创新正在成为发展的驱动力。中国创新频率加快,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多个重要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2016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达到1.57亿元,多年位居世界第二位;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11%,超过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多年,也多年超过欧洲平均水平。科技人力资源8100多万,其中研发人员540多万,均位居世界第一位。SCI论文数量、被引频次均位居世界第二。发明专利申请量133.9万件,多年居世界第一;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22.7万件,位居世界第三。技术合同交易额迈上万亿台阶,达1.14万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
我国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显著改善。最近五年,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在4%以下。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2016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4%。最近五年,解决了6500多万人就业问题、2790多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和880多万城镇困难人员就业问题。近8000万困难群众改善了居住条件。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94%,到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将达到9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实现高等教育基本普及。目前,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实现了全民医保。我国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已经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从国际经验看,在后发国家开始现代化的时候,已经丧失了少数先发国家经济起飞时的优越条件,或者说出现了物质技术条件的刚性约束。因此一些后发国家按照先发国家模式进行现代化时,容易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长期疲软乏力,人民生活徘徊不前。而我们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顺利完成了创新发展的物质技术积累,从根本上打破了不利条件的刚性约束,使得中国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以后,能够适时开始创新腾飞。
解决新时代的主要矛盾要求中国腾飞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客观上要求中国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转换发展动力,实现创新驱动,完成全面腾飞。
一方面,我国已经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需要的结构、质量都已经转型升级。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的生存等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以后,高层次需要成为主要追求。根据恩格尔定律,在低收入阶段,人的需要主要是物质性的;而随着收入的提高,非物质性需要成为主要的需要。因此,在达到小康水平以后,人们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需求凸显,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另一方面,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城乡、区域、产业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环境发展不协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不对称,以及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发展不充分主要表现在发展的总量大但人均不足、数量多但质量不高、体量大但创新能力不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要求中国实现全面腾飞。腾飞就是“强起来”“活起来”“挺起来”,发展更平衡、更充分且可持续。
“强起来”,就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到建党100周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2020年,到21世纪中叶,分两步走。第一步,从2020年到2035年,用15年的时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步,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活起来”,就是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起来,人民共同富裕,人民当家作主,社会公平正义,文化繁荣昌盛,环境优美宜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在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时刻,焕发出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展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用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真理力量。
“挺起来”,就是挺起腰板,自尊自信,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起来、活起来,拓宽了人类现代道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方案和摆脱“中等收陷阱”的战略选择;同时扩大了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赢得推进持久和平的主动权和主导权,中国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从总体上来看,中国腾飞将经历创新起飞、创新跃升、创新繁荣三个阶段。创新起飞是在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的历史起点,建设创新型国家,跨入全面小康社会,大约需要一至两年时间;创新跃升是在全面小康基础上开始局部飞跃,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约需要15年时间;创新繁荣是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础上全面跃升,建设科技强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约也需要15年时间。这三个阶段与党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是一致的。
创新腾飞将呈现以下特征:
——投入要素逐渐转向智力、知识和数据,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
——中等收入人群成为社会主体,居民生活水平普遍升级;
——原始创新、使能创新、颠覆性创新、引领性创新常态化,国家科学技术能力和科学技术体系现代化;
——社会利益表达、协调、聚集机制完善,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新时代的指导思想引领中国腾飞
中国腾飞具有客观基础、也有客观要求,还需要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新思想引领。这个新思想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八个明确”和“十四条方略”,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据新华网报道,3万多字的十九大报告,“人民”二字多达200次。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是创新发展,而不是粗放式、外延式、低端化的发展。坚持创新发展就是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人才资本、知识产权和数据资源作为新动能的核心要素。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实现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重大突破,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成科技强国。深化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是协调发展,而不是分割式、孤岛式、畸形化的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就是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济体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促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老少边穷地区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推动中部崛起,引领东部地区优化发展。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支持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实施四化同步战略,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坚持五位一体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是绿色发展,而不是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就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先进的生态文明。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着力解决大气、土壤、水等突出的环境问题,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体系;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改革生态监管体制,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以人民為中心的发展就是开放发展,而不是小国寡民式的发展。坚持开放发展就是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和人类共同体建设。统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合作发展。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对外贸易强国建设,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政策。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积极参与全球政治经济治理,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是共享发展,而不是两极分化式的发展。坚持共享发展就是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进展,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分、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习近平同志在新时代进一步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腾飞的北斗导航。
责 编∕樊保玲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principal contradiction in our society has changed from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increasing material and cultural needs of the people and the backward social production" to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eoples growing need for good life and the imbalanced and inadequate development". To resolve this contradiction, China need to speed up the formation of a new mode of development, shift the driving force of development, pursu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and achieve the all-round take-off. China's take-off not only has the objective conditions and requirements, but is also guided by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This thought carries forward Marxism, an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heo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rystallization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collective wisdom of the Party and the people. Its core is the people-centered development thinking.
Keywords: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Chinas take-off, new era, main contradiction
【摘要】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客观上要求中国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转换发展动力,实现创新驱动,完成全面腾飞。中国腾飞不仅具有客观基础、客观要求,而且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其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關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腾飞 新时代 主要矛盾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8.01.008
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就是中国腾飞的伟大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新时代的中国已经具备腾飞的物质技术基础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已经解决了温饱难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果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来判断,我们已经位于新的历史起点,具备了腾飞的物质技术基础。
我国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有9个省份国内生产总值逾3万亿元,超过世界上许多国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化经济蓬勃发展,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2016年纳入统计的146个国家高新区生产总值8.8万亿,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1.8%,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支撑。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2万亿斤。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建设快速推进,比较完备的基础设施体系已经形成。我国国际地位、人民精神风貌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华民族焕发出崭新姿态。
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进入发展中国家前列。主要标志是大量科技要素变成生产力,创新正在成为发展的驱动力。中国创新频率加快,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多个重要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2016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达到1.57亿元,多年位居世界第二位;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11%,超过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多年,也多年超过欧洲平均水平。科技人力资源8100多万,其中研发人员540多万,均位居世界第一位。SCI论文数量、被引频次均位居世界第二。发明专利申请量133.9万件,多年居世界第一;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22.7万件,位居世界第三。技术合同交易额迈上万亿台阶,达1.14万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
我国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显著改善。最近五年,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在4%以下。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2016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4%。最近五年,解决了6500多万人就业问题、2790多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和880多万城镇困难人员就业问题。近8000万困难群众改善了居住条件。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94%,到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将达到9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实现高等教育基本普及。目前,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实现了全民医保。我国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已经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从国际经验看,在后发国家开始现代化的时候,已经丧失了少数先发国家经济起飞时的优越条件,或者说出现了物质技术条件的刚性约束。因此一些后发国家按照先发国家模式进行现代化时,容易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长期疲软乏力,人民生活徘徊不前。而我们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顺利完成了创新发展的物质技术积累,从根本上打破了不利条件的刚性约束,使得中国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以后,能够适时开始创新腾飞。
解决新时代的主要矛盾要求中国腾飞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客观上要求中国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转换发展动力,实现创新驱动,完成全面腾飞。
一方面,我国已经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需要的结构、质量都已经转型升级。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的生存等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以后,高层次需要成为主要追求。根据恩格尔定律,在低收入阶段,人的需要主要是物质性的;而随着收入的提高,非物质性需要成为主要的需要。因此,在达到小康水平以后,人们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需求凸显,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另一方面,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城乡、区域、产业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环境发展不协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不对称,以及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发展不充分主要表现在发展的总量大但人均不足、数量多但质量不高、体量大但创新能力不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要求中国实现全面腾飞。腾飞就是“强起来”“活起来”“挺起来”,发展更平衡、更充分且可持续。
“强起来”,就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到建党100周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2020年,到21世纪中叶,分两步走。第一步,从2020年到2035年,用15年的时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步,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活起来”,就是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起来,人民共同富裕,人民当家作主,社会公平正义,文化繁荣昌盛,环境优美宜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在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时刻,焕发出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展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用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真理力量。
“挺起来”,就是挺起腰板,自尊自信,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起来、活起来,拓宽了人类现代道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方案和摆脱“中等收陷阱”的战略选择;同时扩大了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赢得推进持久和平的主动权和主导权,中国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从总体上来看,中国腾飞将经历创新起飞、创新跃升、创新繁荣三个阶段。创新起飞是在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的历史起点,建设创新型国家,跨入全面小康社会,大约需要一至两年时间;创新跃升是在全面小康基础上开始局部飞跃,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约需要15年时间;创新繁荣是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础上全面跃升,建设科技强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约也需要15年时间。这三个阶段与党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是一致的。
创新腾飞将呈现以下特征:
——投入要素逐渐转向智力、知识和数据,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
——中等收入人群成为社会主体,居民生活水平普遍升级;
——原始创新、使能创新、颠覆性创新、引领性创新常态化,国家科学技术能力和科学技术体系现代化;
——社会利益表达、协调、聚集机制完善,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新时代的指导思想引领中国腾飞
中国腾飞具有客观基础、也有客观要求,还需要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新思想引领。这个新思想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八个明确”和“十四条方略”,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据新华网报道,3万多字的十九大报告,“人民”二字多达200次。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是创新发展,而不是粗放式、外延式、低端化的发展。坚持创新发展就是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人才资本、知识产权和数据资源作为新动能的核心要素。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实现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重大突破,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成科技强国。深化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是协调发展,而不是分割式、孤岛式、畸形化的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就是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济体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促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老少边穷地区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推动中部崛起,引领东部地区优化发展。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支持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实施四化同步战略,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坚持五位一体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是绿色发展,而不是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就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先进的生态文明。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着力解决大气、土壤、水等突出的环境问题,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体系;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改革生态监管体制,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以人民為中心的发展就是开放发展,而不是小国寡民式的发展。坚持开放发展就是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和人类共同体建设。统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合作发展。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对外贸易强国建设,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政策。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积极参与全球政治经济治理,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是共享发展,而不是两极分化式的发展。坚持共享发展就是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进展,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分、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习近平同志在新时代进一步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腾飞的北斗导航。
责 编∕樊保玲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principal contradiction in our society has changed from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increasing material and cultural needs of the people and the backward social production" to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eoples growing need for good life and the imbalanced and inadequate development". To resolve this contradiction, China need to speed up the formation of a new mode of development, shift the driving force of development, pursu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and achieve the all-round take-off. China's take-off not only has the objective conditions and requirements, but is also guided by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This thought carries forward Marxism, an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heo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rystallization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collective wisdom of the Party and the people. Its core is the people-centered development thinking.
Keywords: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Chinas take-off, new era, main contradi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