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田陆妹
摘要:对猪圆环病的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猪圆环病;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1-0027-01
猪圆环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猪受到了圆环病毒的感染而引起的,猪圆环病在母猪繁殖期间属于发生率较高的传染病之一,猪圆环病的发生可能导致仔猪在断奶后出现系统性的肾脏衰竭综合征而引起死亡,给养猪行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探讨猪圆环病的诊断方法与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提高猪的饲养质量和养猪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1 猪圆环病的诊断
对猪圆环病的诊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①临床表现方面。猪圆环病发病之后的临床表现以异常消瘦为主,常见猪腹股部位出现淋巴结异常肿大,也有部分仔猪出现呼吸困难,也可能同时伴随严重的不良反应,如皮炎肾病综合征,出现皮炎肾病综合征不良反应的仔猪临床表现为脾脏部位异常肿大,解剖尸体可发现脾脏两端稍微下垂,肾脏有明显的水肿,肾脏体积和质量是正常猪的10倍左右。②对猪进行病理学检验,检验结果符合圆环病的病理切片判断标准,其病理组织变化的基本特点是淋巴细胞基本消失,在病理组织培养后会出现肉芽肿样的炎症现象。③病毒学特征变化。发病猪淋巴组织内可以检测到大量的PCV-2[1]。
猪圆环病的鉴别诊断:由于与猪圆环病类似的病较多,因此,临床上应注意鉴别诊断。如猪圆环病与猪蓝耳病等,在此情况下,需进一步进行病理和病毒学方面的诊断[2]。
2 猪圆环病的防治
2.1 猪圆环病的预防
由于猪圆环病的发生是由猪圆环病毒引起,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应注意做好其他可能引起猪圆环病类疾病的预防工作,如猪的呼吸障碍综合征、猪细小病毒病等,提高猪的免疫力和加强营养,对于猪圆环病的预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猪圆环病的高发地区和高发季节,还应该注意采取相应的药物预防措施,对于可能存在潜在发病危险的猪群给予头孢噻呋。注射给药剂量为0.2 mL/次,而对断奶的仔猪可将预防药物加入其饲料中,如将阿莫西林150 g与猪饲料搅拌均匀后给料,也可以在每日的饲料中加入强力霉素等药物。
2.2 猪圆环病的治疗
在猪圆环病的治疗方面,目前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仍以加强养殖场的饲养管理和在猪圆环病高发季节进行药物预防为主,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确诊和早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根据猪圆环病发病的不同临床表现采取针对性的用药措施,控制继发感染的可能性,最大限度降低猪的病死率,具体措施如下。
(1)对刚进入养殖场的生猪要进行严格的检验与检疫,必要时可以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隔离饲养,观察无明显异常疾病现象后可混群饲养。
(2)在养猪场的管理过程中,要建立严格的、系统化的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养猪的生物安全。饲养场所要时刻保持清洁,注意保证养猪环境具有良好的通风性能,最大限度降低氨气等有害气体的影响;养猪场的饲养密度要适当,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过度养殖,以免增加猪圆环病等的发生几率[3,4]。
(3)对猪圈要进行严格、彻底的清毒,这样可抑制传染源,避免养殖场出现较大的疫情[5]。目前常用的消毒液主要有以下几种:3%的氢氧化钠溶液、0.2%的过氧乙酸溶液。0.5%的强力消毒液。
(4)有学者提出治疗时将仔猪与母猪分开治疗,仔猪用药:哺乳仔猪在3、7、21日龄注射三针得米先,断奶前1周至断奶后半个月,在每吨饲料中添加1.5 kg利高霉素或强力霉素150 g,断奶前后各饲喂1周或断奶后半个月饲喂。母猪用药:在母猪产前1周和产后1周,按每吨饲料中添加1.2 kg利高霉素,2.5 kg15%金霉素,150 g阿莫西林进行饲喂。
3 小结
猪圆环病是一种具有极强传染性的疾病,其发生主要是由于感染性因子和非感染性因子共同作用,因此对于养猪场的工作人员来说,找到猪圆环病发生的原因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针对猪圆环病发生的原因以及其病理表现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措施,遏制其传染,这对于提高养殖场的饲养质量和养殖场经济效益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周海范,夏平安,崔保安,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复合PCR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河南农业科学,2007(1):106-109.
[2] 杨新立.一例猪瘟与猪圆环病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控[J].草业与畜牧,2012(5):54-55.
[3] 肖 军,张 宁.一例猪蓝耳病、猪圆环病引起育肥猪发病的案例分析[J].中国动物保健,2015(8):69-70.
[4] 孙桂云.猪圆环病与非典型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11):149-150.
[5] 邱 涓,赖立新.规模猪场猪圆环病、蓝耳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的综合控制措施[J].福建农业科技,2011(1):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