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游离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黄荣华 王杰 范亚生
【摘要】目的 研究使用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游离方式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手指皮肤缺损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分号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其中,对照组实施髂腹皮瓣游离修复治疗,观察组实施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游离修复治疗,研究对比两组患者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皮瓣一期愈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游离修复治疗方式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提高皮瓣愈合率,未来可在临床上推广普及。
【关键词】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游离;手指皮肤缺损;愈合率
【中圖分类号】R6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9..01
手指皮肤损伤在手指外伤中的出现率比较高,传统在临床中经常使用髂腹皮瓣游离修复和邻指皮瓣修复等方式来进行指部皮肤修复,由于这种修复方式需要二次断蒂,修复过程所需时间场,具有严重的缺陷,不利于患者的早期手指功能锻炼。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常常在临床中采取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游离修复方式来修复指部皮肤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主要通过探究分析采取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游离修复指部皮肤的效果,并与使用髂腹皮瓣游离修复方式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具体的数据资料情况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手指皮肤缺损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分号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其中,对照组男10例,女8例,年龄33~55岁,平均年龄(42.3±5.2)岁;观察组男9名,女9名,年龄34~53岁,平均年龄(42.8±5.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及家属对于本次试验过程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髂腹皮瓣游离修复治疗方式,选取腹股沟韧带中下约2.5 cm扪及股动脉搏动处作为皮瓣的旋转点,将脐部和髂前上棘顶点的连线作为中轴线,首先切开设计皮瓣远端的一侧并且明确供血动脉,其次将皮瓣与深筋膜浅面往血管蒂进行锐性分离[1],在修剪后移植至受区,将皮瓣蒂缝合为皮管,直接将供区的皮肤缝合,最后进行纱布绷带的固定。对照组采用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游离修复治疗方式,首先将优势侧指的动脉与掌侧静脉进行游离,在腕关节掌侧处进行皮瓣设计并且把桡动脉掌浅支作为轴线实施皮瓣分离,然后将蒂部进行桡动脉掌浅支连接,同时使其吻合指固有动脉和桡动脉掌浅支、静脉和掌侧静脉以及手指固有的神经等[2]。另外采取骨折固定、肌腱修复、直接缝合供区创面并包扎等手段。术后将患者身体适当抬高,指导患者锻炼下肢,促进下肢血液回流。
1.3 观察指标
统计计算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以及皮瓣一期愈合率,并且进行对照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采用髂腹皮瓣游离修复治疗方式,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4例,发病率为22.22%;皮瓣一期愈合10例,愈合率为55.56%。观察组患者采用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游离修复治疗方式,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0例,发病率为0.00%;皮瓣一期愈合17例,愈合率为94.44%。见表1。
3 讨 论
传统的髂腹皮瓣游离修复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其效果远远达不到令大部分患者满意的地步,近年来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游离修复治疗的方式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这种手术方式相比其他方式手术过程简便,其皮瓣设计更加灵活[3],修复后的感觉也比较好,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大大降低,皮瓣一期的愈合率较高,患者满意度高。
综上所述,,在当前阶段针对手指皮肤缺损患者,通过实施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游离修复的治疗方式能够显著降低手指皮肤缺损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提高皮瓣一期愈合率,未来可在临床上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 刘国宝,许硕贵,石盛生,费红良.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修复治疗手部创伤组织的效果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8,16(12):1967-1969.
[2] 吕建敏,林传甫,朱孜冠.腕掌侧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对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05):785-788.
[3] 谭青松.腕掌侧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并桥接手指动脉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6,35(35):62-63+66.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