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经典教育三法
莫志娟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作品教学是一个困扰我多年的问题,近来,我对如何在教学中将作者的思想情感、人格魅力有效地融入课堂,让学生感知经典的丰富内涵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总结出实施经典教育的三个方法。
一、环境陶冶法
经典教育不能仅限于课堂上,生活中很多场所都可以实施,校园中更是有很多适合经典教育的地方。如,可以在校园的板报上定期更换经典作品,像《石灰吟》《墨梅》《如梦令》等,都是很好的素材。学生每天早上来到学校,就会看到板报上诸如“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词句,他们会不自觉地在心里默念。也可以制作一些小卡片,贴在学生的课桌上,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够看到经典词句,时间长了,自然就会明白“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等名句所表达的深层意义。举办课外阅读竞赛、经典诗文朗诵会、名句接龙等也是不错的方式,因为学生喜欢参加这样形式活泼的活动,在活动中自然地会感悟经典,接受熏陶。还可以将诵读设计成固定活动,如每天在语文课前开展5分钟的诵读比赛,或每天轮流选择一个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古诗词,都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诵读对话法
经典作品源远流长,诵读经典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文学素养。所以,在实施经典教育中,要重视诵读的作用,创造条件实现人人诵读、天天诵读。如教学《如梦令》,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古琴、古筝的音乐,让学生在优雅的琴韵中反复诵读,体会字中深意。这样的意境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到一种忘我的境界,当有音乐响起时,学生就会产生吟诵的兴致。音乐抑扬顿挫,还能帮助学生把握诵读速度,仔细品味汉字、汉语的节奏与韵律。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下,学生充满感情、富有韵律地诵读,这样可以更好地感悟和理解诗歌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经典,在脑海中想象诗歌展示的画面,感悟作者的精神境界,感知诗歌语言的优美细腻。需要注意的是,反复诵读并不等同于背诵,要让学生将所读的内容吸收、内化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三、情境激发法
过去的教学模式,教师单一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制约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在经典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凸显出来。课堂教学不单单是老师传授知识,而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共鸣,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活力。经典作品往往历史久远,内容也比较深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需要选准切入点,寻找贴近学生实际的话题,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更好地感悟经典文本。创设经典情境可以唤醒学生的经典记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如教学《石灰吟》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作品产生的背景。少年于谦非常喜欢学习,从小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有一天,他经过一座石灰窑,看到工人们在煅烧石灰,山石经过熊熊烈火的烧烤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于谦对所看到的场景进行了艺术加工,创作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从这首诗的表面来看,是对石灰进行歌颂,其实诗人是将自己的远大理想蕴涵其中。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就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凛然正气。
经典教育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陶冶学生心灵,让其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和经典作品的魅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设经典情境,让经典教育深入学生的心中。
(责 编 肖 飞)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作品教学是一个困扰我多年的问题,近来,我对如何在教学中将作者的思想情感、人格魅力有效地融入课堂,让学生感知经典的丰富内涵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总结出实施经典教育的三个方法。
一、环境陶冶法
经典教育不能仅限于课堂上,生活中很多场所都可以实施,校园中更是有很多适合经典教育的地方。如,可以在校园的板报上定期更换经典作品,像《石灰吟》《墨梅》《如梦令》等,都是很好的素材。学生每天早上来到学校,就会看到板报上诸如“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词句,他们会不自觉地在心里默念。也可以制作一些小卡片,贴在学生的课桌上,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够看到经典词句,时间长了,自然就会明白“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等名句所表达的深层意义。举办课外阅读竞赛、经典诗文朗诵会、名句接龙等也是不错的方式,因为学生喜欢参加这样形式活泼的活动,在活动中自然地会感悟经典,接受熏陶。还可以将诵读设计成固定活动,如每天在语文课前开展5分钟的诵读比赛,或每天轮流选择一个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古诗词,都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诵读对话法
经典作品源远流长,诵读经典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文学素养。所以,在实施经典教育中,要重视诵读的作用,创造条件实现人人诵读、天天诵读。如教学《如梦令》,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古琴、古筝的音乐,让学生在优雅的琴韵中反复诵读,体会字中深意。这样的意境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到一种忘我的境界,当有音乐响起时,学生就会产生吟诵的兴致。音乐抑扬顿挫,还能帮助学生把握诵读速度,仔细品味汉字、汉语的节奏与韵律。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下,学生充满感情、富有韵律地诵读,这样可以更好地感悟和理解诗歌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经典,在脑海中想象诗歌展示的画面,感悟作者的精神境界,感知诗歌语言的优美细腻。需要注意的是,反复诵读并不等同于背诵,要让学生将所读的内容吸收、内化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三、情境激发法
过去的教学模式,教师单一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制约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在经典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凸显出来。课堂教学不单单是老师传授知识,而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共鸣,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活力。经典作品往往历史久远,内容也比较深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需要选准切入点,寻找贴近学生实际的话题,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更好地感悟经典文本。创设经典情境可以唤醒学生的经典记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如教学《石灰吟》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作品产生的背景。少年于谦非常喜欢学习,从小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有一天,他经过一座石灰窑,看到工人们在煅烧石灰,山石经过熊熊烈火的烧烤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于谦对所看到的场景进行了艺术加工,创作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从这首诗的表面来看,是对石灰进行歌颂,其实诗人是将自己的远大理想蕴涵其中。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就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凛然正气。
经典教育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陶冶学生心灵,让其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和经典作品的魅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设经典情境,让经典教育深入学生的心中。
(责 编 肖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