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新任教师培养

    肖鹏

    摘? 要 新任教师培养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助推课堂教学改革持续发力的后备力量,被视为评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但新任教师同时面临理论功底不深、执教信心不足、授课经验匮乏等窘境。立足于提升新任教师教学水平,从三个方面剖析制约新任教师发展的症结所在,为新任教师快速走进课堂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新任教师;高校;教学改革;教学素质;雨课堂;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5?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02-0028-03

    On Training of New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XIAOPeng

    Abstract The training of new teachers is a key link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t is a reserve force that promotes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s. It is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for evalua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However, the new teachers also face the dilemma of not having a deep theoretical foundation, insufficient confidence in teaching, and lack of teaching experience. Based o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level of new teache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rux of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achers from three aspects, and provides useful reference for new teachers to enter the classroom quickly.

    Key words new teach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quality; rain classroom; flipped classroom

    1 前言

    “教師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双一流”“新工科”“金课”等高端名词在全国范围不断引领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校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加入教师这一神圣职业,成为各个院校的潜力军[1]。新教师学历高、眼界宽、信心满,为高校改革和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存在教学经验欠缺、职业素养匮乏、任职经验不足等短板弱项。如何在短时间内使一名新教师具备独立授课能力,实现知识供给侧与需求侧无缝对接,围绕教学目标达到教学标准,是每一所高校面临的紧迫难题。

    2 构建雄厚理论功底

    高校课程设计辐射面广、聚焦点多,尤其对于跨专业新教师而言,应该具备短时间内快速掌握本专业相关知识的能力。实现的方法有很多,可利用网络资源优势,选择本专业微课、慕课,或者采取随堂跟听等方式,但这只是概要的了解。要想从根本上吃透,触类旁通,还需在基础上多下功夫,利用基础实验、理论仿真、公式推导等有效手段,实现对知识的辅助理解,从多角度完成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消化。同时,实时跟踪国内研究现状与国际发展趋势,为本专业不断注入新鲜血液。理论知识的积累只是一个度量标准,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如何高效地进行传输才是关键。

    为知识逻辑重构提供保障? “学为中心”的体现便是围绕学生开展课堂教学,摒弃“教为中心”满堂灌式教学方法。在教之前应充分摸清学情特点,结合专业背景,有针对性地去突出专业特色。高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标准各不相同,很难有一本通识教材去满足各类人才培养需求,这就要求新教师对教材以及本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积累和反思,结合专业特色,重构教材知识逻辑顺序,甚至要挑选两本以上的教材才能完成教学目标,这极大限度地挑战着新任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反之,没有雄厚理论功底的坚强保障,对知识逻辑的重构谈何容易,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可测度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在正式接受教学任务之前,一定要对本专业知识有深刻理解和掌握,施教过程中才能侧重重点、突破难点。

    为突出课程核心提供支撑? 每门课程都有它存在的必要性,依照课程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应该着重突出课程的主体性和必要性。这就要求教师对课程结构设计、内容分布、学时配比有较深研究,缺乏深厚的理论功底,很难对课程的整体性、结构性和条理性有深刻的感悟。雄厚的知识储备能够围绕核心内容,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掌握重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相反,如果完全照本宣科、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仅授课质量不高,也不能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支撑作用。

    为丰富课堂内容提供保证? 知识的储备不单单局限于本专业、本方向,应是多维度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地融入自身思考的精华。这一点表现在施教过程中的旁征博引,不仅可以丰富授课内容,增加课堂信息量,还可以吊足学生胃口,激发自学欲望,从而高标准达成教学目标。渊博的知识储备对新任教员是很大的挑战,也是实现自身素质提升的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为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提供了有力支撑。

    3 树立强大授课信心

    适当的紧张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但是如果过分紧张则可能导致无法完成教学目标。新教师首次接触讲台,作为知识传输的纽带,会出现紧张为难情绪,导致教学内容讲不深、讲不透、讲不清,知识重难点不突出,驾驭课堂能力不足,教学目标很难达成,追根溯源是没有突破自我,还没有真正实现教师身份的转变。克服紧张情绪因人而异,但最有效的途径便是多上讲台勤加练习,熟悉授课环境,逐渐摆脱为难心理。

    克服职业恐惧,实现角色转变? 每名新教师在走上讲台之前,都或多或少存在恐惧心理。从影响因素来分析,主要是职业恐惧。作为新教师,面临生活角色和职业角色的冲突,受教育者和施教者的身份冲突,从而出现因身份转换障碍而造成的恐惧情绪[2]。首先,遇到问题不是逃避而是迎面回击,只有战胜困难才会增强面对恐惧时的信心,如此良性循环下去,新教师才能逐渐成长起来。其次,职业恐惧一方面还来源于新教师对工作的高标准、高期待。想把工作干好,可又怕干不好,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如果能够妥善地处理好这种心态,把压力转化为动力,积累下来的就是宝贵的管理经验和教学技巧。

    苦练基本功,注重教学素质养成? 本领恐慌也是造成新教师授课紧张的因素之一,精通“讲、演、写、画、态”等教学基本功,可以树立强大授课信心,增强课堂感染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基本功非一朝一夕所能练就,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分起点高低,只要肯下苦功就一定能有收获。授课语言的组织、教姿教态的表现无一不折射出优秀教师的点滴养成。随着信息化手段的广泛应用,电子课件早已取代传统板书,快捷便利的同时还可以增加课堂信息量,自然受到教师的普遍认可。电子课件使学生对整节课的重难点、逻辑关系缺乏系统性、全局性的直观了解,如何实现PPT与传统板书的有机结合,共同呈现课堂的精彩瞬间,还有很长的路值得探索。

    重视岗前培训,积极调整心态? 新教师在岗前培训过程中应主动参与“一堂课”等教学环节设计,在单位搭建的平台上尽情展示自我,树立站上讲台的信心;充分利用以老带新、经验分享、座谈交流等时机,将自己的焦虑与担心多与同事面对面畅谈,排除自身的负面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充分做好施教准备。同时,高校应主动对接新任教师心理疏导工作,努力创造宽松入职适应期,结合个人经历爱好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制订心理疏导计划,体现人文关爱的同时可以减轻新任教师的心理负担,甩掉包袱轻装上阵,提高新任教师培养质量。

    4 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作为大学教师,除了具备高水准的教学基本功外,“教什么”“怎么教”才是更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高质量的课堂设计往往可以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深入人心,而這也是新教师需要下功夫学习的地方。

    课堂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 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往往离不开授课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深刻感悟。新教师经历少、阅历浅,缺乏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往往在课堂内容选择方面无从下手。归纳总结起来,应该围绕三方面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1)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同一门学科知识总量呈几何倍增,以至于教师不需要也不可能将所有知识点都完整地传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对本学科知识融会贯通,选择并设计有利于学生能力提升和正确价值观养成的、体现学科特色高度凝练的、能够引领学生触摸知识前沿的课堂教学内容体系。

    2)教学内容设计必须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求知探索精神。对于照本宣科、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手段应该抵制,不仅达不到教学目标,还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久而久之便失去对知识的渴望,这是教育最坏最失败的结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探索过程中,学生会受到新的启发,或新的收获,这要比教师“言传身教”“现身说法”来得直接,对知识的记忆也更扎实。

    3)课堂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还应有助于学生掌握复杂而精湛的学习技能。在授课过程中,时刻秉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是一个基本要求,更应注重学生学习技能的提升,这些技能将会令学生一生受用[3]。

    信息化手段的合理运用? 高等教育信息化手段得到量的推广,雨课堂、翻转课堂在助推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作为新教师,在课堂信息化手段运用方面稍显能力不足,信息化手段不敢用、不想用,课堂教学手段变得单一乏味。结合自身经历,笔者认为新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升课堂信息化手段运用能力。

    1)多听多看多参与。利用“中国大学MOOC”APP,选择相关授课领域课程自学习,多看名师大家如何游刃有余地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借助各类比赛等时机,主动参与课程团队授课制作过程,搞懂课程教学内容与信息化手段运用的必然联系,逐渐掌握使用方法。

    2)深挖信息化手段内涵实质。只有掌握了各类信息化手段运用核心,才能发挥好倍增器的作用,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一节课所包含的信息化手段不宜过多,否则授课时容易急于追求课堂外在表现形式而忽视教学目标的达成,反而大幅降低课堂教学质量。

    为教学改革提供有益遵循? 传统授课理念对新任教师束缚较少,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思维开阔、想法多样,面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发展趋势,他们总能找到切入点,将课堂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这对课堂信息化革新、教育教学改革等是十分有益的,高校应坚持鼓励态度助推新任教师的创新思维,为改革探寻有益支撑,将改革走深走实。

    5 结语

    对一名新任教师而言,上好人生中的第一课绝非易事,通过不断磨砺、反复练习、积极思考,才能悟出施教之道,才能呈现出精彩课堂。同时,新教师所承受的压力是多方面的,要正确看待责任与动力的辩证关系,只有在不断战胜困难的前提下才能逐步成长,才能肩负起教师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李文强,苏涛,李连,等.军事院校新教员初授课建议与注意事项[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7(4):144-145.

    [2]欧建花.新教师恐惧研究:以顺德某校新教师为例[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4.

    [3]赖绍聪.论课堂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与有效凝练[J].中国大学教学,2019(3):54-58,75.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