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中的学生观变革思考

    母益

    摘? 要:本文主要对学生观与新课程改革进行了简要、理性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关于新课程改革中的学生观变革的几点思考,希望能够为今后的新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学生观;变革思考

    学生观是指人们对于学生这一群体的基本认知与认知的态度,对学校的课程开发、实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一直以来,教育领域从未停止过有关学生观话题的争论与探讨,学校的绝大多数课程与教学改革活动等也是以学生观为最主要的风向标。由國内外教育发展史不难看出,从古至今,无论是教育流派的诞生或教育理论的提出,还是教学改革方案的制订与出台,均以学生观为核心关键,因此,学生观成为了学校教研活动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主体性学生观

    主体性学生观是相对传统受动性学生观的一种说法,是当代新课程改革中学校构建课程体系、开发和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依据之一。

    (一)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基本特征分别为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等。不难理解,能动性是指学生自觉、主动认识客体并且想要积极改造客体的意识能力;创造性是指学生通过探究、求新,进而实现对现实教学活动或学生自身的超越;自主性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拥有自由支配和控制自身活动的权利与能力。

    (二)主体性的学生

    具备上述特征的学生叫做主体性学生,这部分学生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能够较快适应新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设计与完善,进而实现自身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个体的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相统一的,所以学校教育要以学生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作为课程改革方向的重要依据,关注学生个体的生活世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二、促进主体性学生观变革的建议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确立为主要目标。虽然一直以来,人们在持续争论学生与教师谁是教学主体的问题,发展到今天,问题的关键早已不在于谁是主体,而是在教育教学活动应当由谁去发展以及如何发展。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学活动应围绕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中心,教师除了要对自身有充分的认识,对学生也要有一定的了解,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新课程改革中有必要革新传统的课程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确立主体性意识。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关系是动态变化着的,其趋势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主体性越来越明显,而对教师的依赖程度则逐渐减弱。随着学生主体性的日益增强,自我教育与自我发展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教师及他人教育的影响逐渐减弱,最终学生能够脱离教师,独立获取知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终身学习,这也是实施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何李来. 新课程改革条件下的学生观与课程变革[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5).

    [2]吴刚. 奔走在迷津中的课程改革[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04).

    (责任编辑:刘宇凡)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