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课堂的魅力
张东辉
喜欢冬日的人一般偏爱沉静思考,对我来说,2013年的一个冬日是最美好的。这年12月16日,“陆常波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观摩了贾志敏、吴福雷、陆常波三位不同年龄的老师带来的精彩示范课。我们忘记了寒冷,静静地观看风格迥异的三位“大侠”引领孩子们轻松游弋于语言文字之间。
他们的课堂风格迥异,但又有一些相同的特点:不矫揉、不造作,没有纷繁的课件,也没有热闹喧哗的表演。他们的课堂静静的,师生时而会心一笑。如果说三位“大侠”功夫高超,正是高在自然。
我第一次端着相机,近距离欣赏了三堂堪称经典的语文课。在拉近的镜头中,教师、学生的动作、神情更为清晰生动,也更打动我。
陆老师:《人生的开关》
陆常波老师语言幽默,课堂也就有了更多灵动而丰富的瞬间。选择《人生的开关》这样的课文是冒着一定风险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听课者也有一千种不同的人生见解,这类带有明显人生哲理的文章,解读起来,分寸不易拿捏。
《人生的开关》看似简单,其实富含人生哲理。怎样让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揣摩人物的心理,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见解,很不容易。陆老师在课堂上于不经意间解决了这两个难题,足见他的语文教学功力非常深厚。他避开教导性的说教,运用教材教语文。陆老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生在交流碰撞中一次次提出改进意见,也一次比一次概括得好。在这个过程中,陆老师板书“穷、特地、好差事、唯一”“光明、黑暗”“蛊惑、钱、财、权”等关键字词,相机教学多音字、近义词和反义词,扩充词语。这些环节有机地融进整堂课的教学流程,一点儿也不突兀,整篇课文的哲理也渐渐自然地显现。
课堂上,陆老师经常鼓励学生:“没关系,说出你的真实想法。”教师态度谦和地说真话,学生当然也就说真话了;教师教得自然,学生学得也就自然了。这真与真的碰撞,碰撞出了最美的智慧火花。在平等和谐的对话中,学生随着对课文的理解,对自己的“人生开关”有了感悟,不夸大、有冲突、有思考,这是自然的收获。
在我的镜头里,陆老师的课堂“台上是高举的小手,台下是会心的笑声”,自然而美好。
吴老师:《林冲棒打洪教头》
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吴福雷老师于文本和学生之间游刃有余、气定神闲,与学生进行了一场精彩的思维碰撞。睿智的师生共悟激起了全场听课教师的热情。
吴老师功力高超,一是高在选材上。这样的经典文字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值得反复品味的。这也正是“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的一个佐证。二是高在对于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小说教学重在人物形象分析,吴老师抓住一个“逼”字绘出了洪教头之蛮,一个“让”字写出了林冲为人之谦和。三是高在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教师起着文本语言文字与学生运用之间很好的媒介作用,并渐渐地隐到文本和学生之后。他的这节课充分激发了学生读、说、写的愿望,在寥寥几句的点拨后,学生们一个比一个读得精彩、说得畅快,吴老师的自然而隐成就了一个个表现优异的语文学习者。这节课后,“这个班的孩子真厉害!”“这个班谁教的?”成了听课老师相互探寻的问题。可见吴老师教学功力之深。
吴老师常说“但问耕耘,不求收获”。能做到这一点,就能完全投入课堂,课又怎能不精彩?
贾老师:《爸爸的老师》
贾志敏老师的《爸爸的老师》的教学让我充分感知了课堂的神圣、师生治学的严谨及其功力的炉火纯青。
贾老师的课堂有一个“怪现象”:课堂上教师是严谨的,甚至有些严肃;学生是认真的,甚至有点胆怯。然而听众席上却是笑声连着一串笑声。贾老师听不见,他已经功力深厚;孩子们也听不见,他们的眼里只有贾老师,只有《爸爸的老师》。
课看起来很简单,从课题导入,词的解释,再到反复读文,文中感知。就是这么简单的流程,听者却觉得妙趣横生,学生们也学得带劲儿,我认为这与贾老师要求讲话的自然和朗读的自然密不可分。
贾老师教学功力的高深,不仅仅在于课堂上给予我们的享受,还在于他的影响力。可以说,贾老师这节课以及课后的讲座改变了我的日常教学。从那天开始,我才真正深入理解什么叫作“自然地朗读”“像说话一样地读书”。在课堂实践中,我更感知到自然朗读是多么的舒服,再听评课时,也才真正感受到拿腔拿调地读书听着有多难受。长期坚持训练下来,我所带的班级、所在的学校一改课堂上拖音、造作的朗读,似乎整个学校都变得更清爽美好了。在我校举行的几次大型活动中,学生的朗读得到了薛法根等小学语文教学专家的称赞,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自然地朗读、说话”在整个区域里得以辐射推广。
三节精彩的自然课堂之后,工作室成员就三节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有趣的说法是借用金庸小说的侠客之名:贾老师为武林泰斗洪七公,吴老师是集万般武艺于一身的郭靖大侠,陆老师则是个性十足、自成一派的杨过。而我们这些听课评课者,也像江湖侠客,对如此严谨的教学进行“挑剔”的评判。
喜欢冬日的人一般偏爱沉静思考,对我来说,2013年的一个冬日是最美好的。这年12月16日,“陆常波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观摩了贾志敏、吴福雷、陆常波三位不同年龄的老师带来的精彩示范课。我们忘记了寒冷,静静地观看风格迥异的三位“大侠”引领孩子们轻松游弋于语言文字之间。
他们的课堂风格迥异,但又有一些相同的特点:不矫揉、不造作,没有纷繁的课件,也没有热闹喧哗的表演。他们的课堂静静的,师生时而会心一笑。如果说三位“大侠”功夫高超,正是高在自然。
我第一次端着相机,近距离欣赏了三堂堪称经典的语文课。在拉近的镜头中,教师、学生的动作、神情更为清晰生动,也更打动我。
陆老师:《人生的开关》
陆常波老师语言幽默,课堂也就有了更多灵动而丰富的瞬间。选择《人生的开关》这样的课文是冒着一定风险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听课者也有一千种不同的人生见解,这类带有明显人生哲理的文章,解读起来,分寸不易拿捏。
《人生的开关》看似简单,其实富含人生哲理。怎样让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揣摩人物的心理,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见解,很不容易。陆老师在课堂上于不经意间解决了这两个难题,足见他的语文教学功力非常深厚。他避开教导性的说教,运用教材教语文。陆老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生在交流碰撞中一次次提出改进意见,也一次比一次概括得好。在这个过程中,陆老师板书“穷、特地、好差事、唯一”“光明、黑暗”“蛊惑、钱、财、权”等关键字词,相机教学多音字、近义词和反义词,扩充词语。这些环节有机地融进整堂课的教学流程,一点儿也不突兀,整篇课文的哲理也渐渐自然地显现。
课堂上,陆老师经常鼓励学生:“没关系,说出你的真实想法。”教师态度谦和地说真话,学生当然也就说真话了;教师教得自然,学生学得也就自然了。这真与真的碰撞,碰撞出了最美的智慧火花。在平等和谐的对话中,学生随着对课文的理解,对自己的“人生开关”有了感悟,不夸大、有冲突、有思考,这是自然的收获。
在我的镜头里,陆老师的课堂“台上是高举的小手,台下是会心的笑声”,自然而美好。
吴老师:《林冲棒打洪教头》
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吴福雷老师于文本和学生之间游刃有余、气定神闲,与学生进行了一场精彩的思维碰撞。睿智的师生共悟激起了全场听课教师的热情。
吴老师功力高超,一是高在选材上。这样的经典文字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值得反复品味的。这也正是“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的一个佐证。二是高在对于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小说教学重在人物形象分析,吴老师抓住一个“逼”字绘出了洪教头之蛮,一个“让”字写出了林冲为人之谦和。三是高在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教师起着文本语言文字与学生运用之间很好的媒介作用,并渐渐地隐到文本和学生之后。他的这节课充分激发了学生读、说、写的愿望,在寥寥几句的点拨后,学生们一个比一个读得精彩、说得畅快,吴老师的自然而隐成就了一个个表现优异的语文学习者。这节课后,“这个班的孩子真厉害!”“这个班谁教的?”成了听课老师相互探寻的问题。可见吴老师教学功力之深。
吴老师常说“但问耕耘,不求收获”。能做到这一点,就能完全投入课堂,课又怎能不精彩?
贾老师:《爸爸的老师》
贾志敏老师的《爸爸的老师》的教学让我充分感知了课堂的神圣、师生治学的严谨及其功力的炉火纯青。
贾老师的课堂有一个“怪现象”:课堂上教师是严谨的,甚至有些严肃;学生是认真的,甚至有点胆怯。然而听众席上却是笑声连着一串笑声。贾老师听不见,他已经功力深厚;孩子们也听不见,他们的眼里只有贾老师,只有《爸爸的老师》。
课看起来很简单,从课题导入,词的解释,再到反复读文,文中感知。就是这么简单的流程,听者却觉得妙趣横生,学生们也学得带劲儿,我认为这与贾老师要求讲话的自然和朗读的自然密不可分。
贾老师教学功力的高深,不仅仅在于课堂上给予我们的享受,还在于他的影响力。可以说,贾老师这节课以及课后的讲座改变了我的日常教学。从那天开始,我才真正深入理解什么叫作“自然地朗读”“像说话一样地读书”。在课堂实践中,我更感知到自然朗读是多么的舒服,再听评课时,也才真正感受到拿腔拿调地读书听着有多难受。长期坚持训练下来,我所带的班级、所在的学校一改课堂上拖音、造作的朗读,似乎整个学校都变得更清爽美好了。在我校举行的几次大型活动中,学生的朗读得到了薛法根等小学语文教学专家的称赞,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自然地朗读、说话”在整个区域里得以辐射推广。
三节精彩的自然课堂之后,工作室成员就三节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有趣的说法是借用金庸小说的侠客之名:贾老师为武林泰斗洪七公,吴老师是集万般武艺于一身的郭靖大侠,陆老师则是个性十足、自成一派的杨过。而我们这些听课评课者,也像江湖侠客,对如此严谨的教学进行“挑剔”的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