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彭茜
摘? 要: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的重点是教学质量,而教师在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学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从教师的工作特点,谈谈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内容。
关键词:积极性;制度;人;需要;校园文化
义务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不仅能够让教育教学效果提升,更能够让学校的发展加快步伐。学校管理工作都是靠人来完成,管理的也是人,不同于产品,因此调动教师积极性,让教师“动”起来,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教师,我们要正确地看待,用好人,做通思想工作,还要合理地组织教师。让教师明白自身的责任、懂得职业的意义,认识自己的能力,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积极起来,高效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
一、加强组织扁平化管理
由于自身的个体差异,家庭环境等原因,部分教师工作积极性不够强。对此,我校让教师自己讨论建立一套管理自己的工作考核机制。在建立过程中,教导处、学生处、后勤处等职能部门进行技术指导。讨论建立制度过程中,让老师自己去看,去了解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考核需求,让他们去体会和发现。下放部分权利给年级主任,让年级主任根据自己年级特点进行自主管理。
如班务量化管理办法、教师工作量化管理办法等,分别对教师的教学成绩、考勤、教案、作业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然后根据考核成绩予以相应的物质奖励。奖金的分配力求使大多数教师感到公平,特别是音乐,体育,美术老师,他们所教科目未能参加统考,无法计算成绩,所以量化考核分数较低,但他们所教学生参加各种比赛经常获得名次,学校可以把这些成绩列为单项奖励。
二、加强个性项目制管理
学校的日常管理在于人,不单单是领导本身,教师参与管理相当重要。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办好一所学校,主要是管理好人、财、物,核心就是“人”。可见,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导和学校管理的主体,脱离了教师,或者教师作用发挥不够的学校其结果都是不堪设想的。
建立项目制管理办法,让有能力的老师能够在学校里发挥自己的特长。
首先要关心教师,自觉为教师服务。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心里要时时处处装着教师,为他们排忧解难,关心他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各种实际困难。因此管理者要经常与教师谈工作,谈生活,拉家常,议时事;逢年过节或教师家有病灾,婚娶大事时,要亲自登门探望,帮助解决燃眉之急;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教师座谈会,了解情况,征求意见;特别是中青年教师,他们在学校里是各项工作的骨干,“挑大梁”的;在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肩负着沉重的家庭生活的担子,许多人过着“战斗的早晨、紧张的中午,忙碌的夜晚”的日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其次,管理者要尊重教师,理解教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真正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摆正自己和教师的位置,不能在教师面前高人一等、唯我独尊,更不能高高在上、盛气凌人。
再次,调动教师“民主治校”,成立项目制,让有能力的老师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带动其他教师一同成长。这样既促使教师自身成长,找到自己的位置,肯定了能力,又能够让其他教师学到他人之长,也促进自己的发展。
三、满足教师正当需要
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更注重于精神上的满足和追求,那么怎样才能满足教师的精神需要呢?
(一)对教师不断加强教育
培养他们的敬业奉献精神,帮助他们树立高远志向的同时,在学校范围内实施各种有效的精神奖励,把诸如评选先进、表彰、提职、晋级等,与教师的工作业绩挂钩。我们主张:在褒贬时以褒为主,在奖罚时以奖为主,既要善于建立平等、公正的竞争机制,又要营造一个谦逊、互尊、坦诚的民主、和谐、友善的文化氛围。除了教育教学的常规奖励之外,还要站在尊重老师的基础上,让老师能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活动结束,让老师进行总结,让他们“被看到”,让他们讲述工作当中自己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得到别人的帮助,提升老师的成就感。
(二)完善教師聘任制度
在实施教师聘任时,既要重视学历文凭、专业技术等级、岗位资格证书等硬件,又要注重对教师爱教爱生、乐于奉献精神的考察,逐步形成一个竞争上岗的局面,使在岗教师乐育乐教、勤奋工作,落聘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学习,不断得到完善提高。为此,学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给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提供业务进修的机会,使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都能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三)具体目标激励
学校在制定中长远目标时,要把这些宏观目标具体化为一个个指标,并分解到每个学科的教师头上去,这种形式上的任务目标具体到人,对教师易产生责任感,特别是让中青年教师从自身的成长与发展、个人前途等方面着想,他们头脑里更容易形成一个强大的压力,并通过埋头苦干、脚踏实地的工作,努力向目标奋进,从而获得一种成功感,这种成功或者成就实实在在地反映在了学生身上。
(四)委以重任
学校在对教师分配工作时应避虚就实,用人所长。根据教师各自的工作能力、工作心理,委以不同的任务,给教师创造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以此来激发他们不断进取的自觉性。
四、学校要创造优美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不断熏陶出教师的积极性
校园不仅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也是向新生一代播种文明健康思想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园地。学校应努力倡导校园文化建设。这种校园文化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努力培育独特的办学特色
学校要在管理中总结成功之道和失败教训基础上,善于挖掘学校自身的优势,并逐步形成一种具有本校特色的管理方式、方法和教学特点,通过发展学校的个性特色,进而在兄弟学校中独树一帜。例如我校大力发展体育和艺术教育,在高考的路子上走得越来越远,管理措施越来越完善。
(二)培养团队精神,发挥依靠教师办学的群体效应
我校在倡导尊重教师,理解、关心教师,发挥教师个人聪明才智的同时,注重培养教师合作、协作的团队精神,增强群体意识,使每位教师都能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每一位教师都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从而产生一种内在合力,充分发挥管理的整体效应和功能。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师生进行文化的熏陶
校容校貌、师生的衣着穿戴、校园文明用语,教职员工的工作规范,优良的设施配备,甚至包括教室课桌椅的摆放,学生作业本的整齐划一,垃圾箱的位置等等,一草一木,都是构成校园文化的外在的物质基础,教师身临其境,无不受到熏陶和感染。
为此,我校一方面专门聘请有关人员对学校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并集思广义,征求教职工的意见,通过校委会进行广泛论证,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另一方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创造和谐、平等、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优雅的教学环境,对鼓舞士气,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起到了无声的教育和推动作用。
教师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当代的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师德,更要有奉献精神。领导者需要树立科学的管理思想,掌握一定的行为科学理论,提升老师的职业幸福感,加强老师的存在感,更多地调动老师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曹智全. 学校管理者要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J]. 青海教育,2007(12).
[2]吕国光. 教师信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4.
(责任编辑:刘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