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感恩的种子守护心灵的净土
古惠茹
【摘 要】 教育就好比農民种地,播种、施肥、除草、抓虫、灌溉……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勤勤恳恳地辛勤劳作,期待最后的回报是丰硕的果实。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也是如此,要把握时机,要懂得方法,要进行细致的管理,还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使感恩这颗种子在孩子纯净的心田生根、发芽、成长、收获。
【关键词】 感恩教育;播种;时机;方法;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5-00-01
我家所在的小区位于城中村的边缘,从窗口望出去,能清晰地看到一大片村民用于种植的土地,土地上郁郁葱葱的满是农作物,青菜、玉米、花生……只要早起,每天都能看见辛勤的村民在田间劳作,播种、施肥、除草抓虫、灌溉……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为等待收获时的喜悦和满足。转念一想,教育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就像种植花生一样,种植过程中看不到埋在地下的果实是否丰硕,只有在成熟收获时才知道付出的劳动是否有成效。于是想起了这样一句话:“儿童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思想,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品德;播种品德,收获命运。”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也是如此,在幼儿纯洁的心田播种感恩的种子,收获的将是他们幸福的一生。
一、把握“播种”的时机是基础
1、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细节。
幼儿教育来源于生活,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幼儿看得见、摸得着,是最真切、最具有说服力的,蕴含着巨大的教育功能,因此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就是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最好教材。如在幼儿园,课室里的桌子歪了、椅子倒了,及时提醒幼儿扶正;户外活动时让幼儿协助老师准备各种活动器械;发现同伴有困难及时帮助;做值日生帮助老师管理班级……凡此种种,让幼儿体验为集体服务的快乐。在家里,可以让幼儿感受家长的辛苦之后引导他们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扫地、擦桌子、收拾整理物品、倒垃圾、挑菜、洗菜、收放碗筷……由此可见,幼儿感恩教育就蕴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只要我们抓住了细节,并且做到持之以恒,相信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2、把握节日活动的契机。
节日庆祝活动是孩子喜闻乐见的,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教育契机,是开展幼儿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在母亲节或父亲节,教师要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活动感知父母工作和养育孩子的辛劳,懂得要以真诚的情感、力所能及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爱意,如赠送自己的一件手工作品、用一句话表示感恩、用一个举动为父母消除疲劳、唱一首歌表示感谢等等。在自己的生日,了解这同时也是妈妈的“受难日”,应该首先要对妈妈表示感谢。在教师节,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懂得要聆听老师的教诲并以实际行动感恩老师的教育之恩。在中秋节,知道这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为自己是家庭成员中的一员感到骄傲,感受家庭的温馨和我爱我家、我爱家人的情感。在重阳节,通过为老人做一件事、请爷爷奶奶来园活动等,增强尊敬老人、爱戴老人、感恩老人的情感。在国庆节,通过各种方式了解自己的祖国,体会和领悟“没有国就没有家”的道理,明白要以一颗感恩的心认真学习本领,长大报效祖国……
二、掌握“播种”的方法是根本
1、家长要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
所谓言传身教,言传为晓之以理,身教则是动之以情,只有触动内心的教育,才能称之为成功的教育,因此,言传之外必须身教。都说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是最具有感染力的教育,因而在教育孩子时,要重视自身的言行举止和生活态度,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生活。如家长在家里要表现出对老人的孝顺和尊敬,在外面表现出对朋友的谦和友好、对弱者的关怀,日常生活中随时注意保持对生活的热情等,幼儿便能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学会孝顺、关爱、宽容等优秀品质,学会爱人及己,爱己及人。感恩的种子便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
2、遇到合适的土壤要及时播种。
感恩教育无处不在,只要我们能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捕捉契机。如带孩子到外面时可以找到许多好机会进行教育:在书店时,发现相关的书本可以及时引导孩子读一读、念一念,有必要时买下来;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及时帮扶;看病时对医生的劳动表示感谢;就餐时对服务员的照顾表示感激;到人多的地方要遵守秩序,自觉排队;户外活动绝不乱扔垃圾,主动保持环境的清洁等等。长期以往,幼儿的感恩意识将会逐渐增强。
三、注重“田间管理”是关键
1、感恩对象由近及远。
首先,“孩子的父母和爷爷奶奶是生活中最为亲近的人,他们为孩子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孩子的感受也是最直接的。因此我们觉得感恩教育应从身边做起,只有先学会爱身边的人、感恩于身边的人,才能将心中的爱向外延伸、传递。”[1]其次,感恩其他亲人的关心和爱护;接着,感恩身边熟悉的人,如老师、同伴、叔叔阿姨、小区保安等;再次,感恩为我们服务的各行各业的人,如警察、司机、医生、护士、环卫工、售货员等;最后,感恩给予我们阳光雨露、鸟语花香的大自然和强大的祖国。这样循序渐进,让幼儿由关爱单独的个人扩展到关爱个人所属的集体再到整个社会。
2、感恩需要表达。
爱需要表达出来,感恩也是这样。首先,教会幼儿说好礼貌用语是最基本的表达方法,如“请”、“谢谢”、“您”等词语虽然单纯平实,却是最美丽的语言,能使人感到温暖,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老师教学活动后,说一声“谢谢老师!”厨房阿姨挑来可口的饭菜,说一声“谢谢阿姨,您辛苦了!”当小伙伴向你伸出援助之手、当父母为你做了点滴事情、当别人赠送礼物时……都不要忘了说声谢谢,让幼儿认识到,对于别人的帮助心存感激之外还要及时道谢,当孩子能发自内心地对身边的人表示感谢时,感恩的心态已经根植于幼儿的心中,感恩已经内化成为自身一种良好的习惯。其次,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行动进行表达,如早上上幼儿园时向爷爷奶奶说再见、给老师鞠躬问好,平时主动给老师、长辈端水,为长辈捏捏肩、捶捶背、把好吃的先给老人等,对于幼儿的这些行为,成人要给予及时恰当的表扬,并且要真诚地表示感谢,使其行为得到认同,通过鼓励强化对感恩的认知。
3、感恩需要分享与回报。
感恩需要分享,成人要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善于与别人分享,如,分享玩具、食物、玩乐的机会,甚至是自己的好心情等,让孩子在分享中不断传播正能量,得到快乐。
感恩需要回报,回报是感恩教育的高级层面,就是把感恩意识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具体行为。在幼儿园阶段,老师、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参与具体的实践活动,如,大班的孩子可以参加一些志愿者协会组织的义卖活动,到福利院探望老人、孤儿,到特殊学校看望特殊儿童;中小班的孩子可以到果园或田间参加拔草劳动,到公园参加义务打扫;孩子们还可以在家长的带领下上门慰问孤寡老人、困难儿童等。体验用自己的爱心去回报周围的人和社会,对周围的人和事充满感激之情。
4、及时“除草捉虫”。
社会是人生的大课堂,在我们致力于让幼儿感受正能量的同时,一些负面的信息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他们,孩子的眼睛就像照相机,能够很快模仿周围人们的行为,不良行为也不例外,这些一些不良行为就好比田里的杂草、作物上的害虫,如果不及时清除将会影响作物的生长,造成幼儿成长中内心的困惑。因此,成人要及时发现这些因素,通过与幼儿共同分析、讨论等方式教会孩子识别好坏,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感恩,是一个接受爱,感知爱进而传递爱的过程;感恩,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境界。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感恩的种子会在幼儿这片纯净的净土中生根、发芽、蓬勃生长,最后结出丰硕的果实,带给他们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陈小平,郭桂英.浅谈节日开展幼儿感恩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思考[A].华章,2010(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