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六一”断想

    丁海东

    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改变了人们的一些惯常做法。宅家抗疫,延迟返园,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注定是特别的、不同于往年的。

    一、疫情下的“六一”:该怎样陪孩子度过

    就目前疫情防控的形势而言,六一儿童节之前,许多地方的幼儿恐怕是不能正常返园的。即便有的地方开园、复学了,也必然是严格管控的。所以,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很多孩子可能会和家人一起在家里度过。教师不妨在线提示和引导家长做有心人,陪孩子过好居家的儿童节。比如,家长可以有意识地为孩子制造一些惊喜,给孩子送一份节日礼物,可以是一件孩子心仪的玩具,也可以是一套有趣的图画书,以营造不同于平常的节日氛围,给孩子一种仪式感。又如,家长可以参与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和孩子一起做他们喜欢做或愿意做的事情。可以是合作游戏,或角色表演,或积木搭建;可以是亲子阅读,看一本新图书,讲一个新故事;可以利用家庭空间,一起做有趣的运动;可以完成一个科学小实验,表演一个小魔术。再如,家长也可以与孩子共同做一道孩子喜欢的美食,一起创作一幅由孩子提议或设想的墙画,一同看一部由孩子选择的儿童电影,等等。家长在这些活动中要注意以孩子为主体,自己则陪伴孩子做好配合、支持工作。

    在居家的六一儿童节里,孩子是主角,有家长的用心陪伴,有亲子合作完成的活动,这个节日必定是孩子喜欢的。在这个有声有色的节日里,他们被暖暖的爱所包围,一定能获得美好的体验。

    二、回顾往年的“六一”:儿童意识的追问

    相比当下这个特殊时期的六一儿童节,往年的庆“六一”活动则要闹腾得多。我常常看见那种仅仅为一场演出而让教师、幼儿和家长全体出动的情景,这样的庆“六一”活动从筹划到排练,从舞台到服装……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尽管近年来这样的活动已有所减少,但从未停止或消失过。可以说,往年六一儿童节的在园活动,不同程度地存在成人操控和为成人表演的现象:有的是供成人观赏的表演会,有的是展示幼儿园教学成果的才艺展。每年的“六一”前夕成了幼儿园一年里最为忙碌的时间节点,日常的活动计划常常被打乱。单调枯燥的技艺练习,持续重复的节目排演,煞费苦心的场景布置……如此“六一”,令孩子和教师心有余悸。

    那种“非儿童化”的练习与排演背后,体现了现代教育本应坚守的儿童意识在面对现实的功利性动机时的脆弱和无力,儿童立场与功利目的的矛盾和冲突在六一儿童节这一众人瞩目的特定场景和时间节点上尤其凸显,并最终以牺牲儿童的本真与快乐收场。教师在平日的专业研讨与交流中,儿童为本、儿童视角、儿童立场已成为口头上的习惯用语,但一旦到了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因为种种现实因素的影响,他们时常忽略甚至遗忘本应处于教育核心的儿童。“六一”活动中的“非儿童化”现象,就是特定情境下学前教育工作者自身专业理性、信念的失守与沦陷。

    三、期待今后的“六一”:回归对童年的敬畏

    疫情之下,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可能会冷清许多。然而,也正因为如此,这个节日才过得朴素,才更能让孩子体验一种难得的从容和轻松。居家的六一儿童节,孩子可以“自娱自乐”,自由自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不仅给孩子带来了一个朴素的六一儿童节,也提供了一个契机,让我们静下心来,沉下思绪,审视六一儿童节所应秉持和坚守的儿童意识和教育立场。

    坚持儿童立场,增强儿童意识,对年幼儿童及幼儿园的保教实践来说尤其重要。儿童意识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最集中的体现和最凝练的概括就是敬畏童年。它意味著对童年天赋秉性、纯真心灵、游戏意愿、幻想冲动、自主体验的尊重与顺应,包容与理解,善待与呵护,以及对儿童成长过程及目标期望的理性、平和的态度。六一儿童节的在园活动能否摆脱成人的导演、操控,走出功利化的误区,取决于学前教育工作者是否具有儿童意识以及敬畏童年的信念与意志。

    期待着疫情过后,生活恢复往日的祥和,孩子们的六一儿童节从此少了成人的导演、操控,孩子们不必为迎合和取悦他人而表演,孩子们的天性得以释放,身心得以舒展。当然,对童年的敬畏绝不仅仅体现在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而应贯穿于我们陪伴儿童成长的整个过程,乃至这一过程中的每一天。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