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学习需求的英国开放大学课程建设研究

    曹晖 伊晓婷 李澍松 沈君华

    【摘 要】英国开放大学以学习者为中心,建设适应不同人群、不同学习目的的课程内容及课程体系。其围绕学生特点和需求定位课程内容,通过模块化、层级化课程的自由组合,为学习者提供灵活的、多出口的学习选择,满足了不同个体的学习偏好及职业发展需求。我国的开放大学面对着与其类似的多元学习需求,应在课程建设时充分借鉴其成功经验。

    【关键词】英国开放大学;课程建设;学习需求

    【中图分类号】G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8)03-0089-05

    2016年初,《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正式下发,标志着中国开放大学建设战略机遇期的到来。[1]作为全球远程开放教育领域的标杆,英国开放大学(以下简称英开)以其出色的课程资源、灵活的课程组合及严格的课程质量标准向世界证明了采用开放的入学政策和远程教学手段的开放大学,一样可以达到世界一流的办学质量。而这一切都与英开“以学习者为中心”、围绕学习需求进行课程建设的措施密不可分。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分析的方法,阐述了英开基于学生多元需求开展课程设计及课程体系建设的做法及对我国开放大学课程建设的启示。

    一、多层次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一)学生群体的多样化

    由于英国学生贷款政策的变化及学费上涨的压力,英开的注册学生由几年前的20余万,降至目前的18万。其中30%的学生年龄在25岁以下,毕业生平均年龄29岁,但也有9%的学生超过50岁。绝大多数学生是业余学习,修读本科学位的学生中70%有全职工作。

    1.学习目的

    77%的学生学习目的与职业发展相关。大部分学生由于工作或家庭条件限制,无法参加全日制的学习,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改善工作状况等原因选择了英开。部分素养较高、具有稳定的工作和经济来源的学生则是出于兴趣爱好或发展的需求。

    2.学习层次

    英开以学历(diploma)、学位(degree)教育为主,也提供短期职业或技能培训课程,帮助学生获得职业技能证书(certificate)。同时,凭借一流的科研实力,英开硕士、博士层次的学历教育也很有吸引力,事实上,英国43%在职研究生毕业于英开。目前在读硕士生11 000名、博士生500名。

    由此可见,英开的学生群体是广泛而多元的,由此带来不同的学习需求。

    (二)近年来学习需求的变化

    1.高等教育普及带来的需求变化

    英开创办之初,英国只有5%的人口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而目前已提升到45%。当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时,学生群体的学习动机、学习基础和自我管理能力已经和当时的学生相差甚远,需要英开在课程开发时考虑学生群体的基础,为其提供更為主动和优质的学习支持,以维持学生存留率。[2]同时,高等教育普及也导致本科生就业方向的变化,获得学术性岗位的机会大幅减少,多数人的学习需求从学术、文化层面,转而聚焦到应用、技术层面。这种需求变化对教师课程建设提出了挑战。

    2.经济压力导致的学习需求变化

    近年来,英国高等教育费用增长明显。由于之前英国政府拒绝为已有本科学位的学习者提供学生贷款,导致基础较好的选修第二学历的学生数减少。而由于高等教育代价不菲,学生对课程内容、学习过程和结果也更为挑剔,希望得到的教育“物有所值”。英开必须通过其优质的课程资源、开放灵活的课程组合、教学层次吸引学习者。

    3.更多弱势群体学生的加入

    为了吸引更广泛的学习者,也本着推动社会公平的理念,英开对学生没有设置任何的学术门槛,在挖掘潜在学习需求时,除了传统的学习者外,也更关注各类社会弱势群体,如少数族裔、残疾人、希望重返职场的家庭妇女、未能高中毕业的学生、军队人员、服刑人员等。另外,英开的18万学生中的2.1万人有各类生理或心理残疾,他们在学习中会遇到更多的障碍,需要英开在课程内容设计和衔接、课程教学方式等方面给予特别的支持。

    二、服务于学习者多元需求的课程设计

    (一)适合不同群体的具体课程内容

    1.围绕学生特点和需求定位课程内容

    在英开,具体的课程设计包含了课程特点、教学内容、课程活动、教学资源等一系列内容。设计中,教师团队以学生体验为核心,将学习者分析与课程分析相结合,用一系列简洁明了的图表工具作为支撑,形成直观的课程结构框架。

    (1)通过“词汇轮”(word wheel)定位课程特点。课程设计的第一步会用到“词汇轮”(详见英开网站http://www.open.edu/openlearn/wordwheel),帮助教师团队就课程设计的特点和方向进行定位。它提供了四个方向、关于课程特点的限定词汇,通过三个层级逐渐细化的指向,帮助设计团队结合学生需求及课程性质找准课程定位,如创新→互动→协作的;专业→实操→实用的;高要求→挑战→激发思考的;支持→有效→建构的,而这些定位是与学生群体的特点分不开的。

    (2)利用学生画像分析学生需求。课程内容设计前,使用“学生画像”图表对学习需求进行细致分析。教师会归纳不同背景和需求的学生,尽可能覆盖各类人群,要求尽量生动可信地描述各类学习者的细节信息,并充分考虑其学习动机以及生活条件、学习行为的偏好。

    (3)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喜好设计课程活动。在之前的课程特点定位、学习者画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活动成效等数据分析结果,设计教学活动的形式、时间和主要内容,形成课程地图,进一步明确课程建设所需资源。[3]

    2.向学生清晰描述学习成果

    相对于学到的知识,课程设计更注重学习者在学习后能够做哪些事情,因为这也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英开认为:关于学习成果的表述应该直接、清晰;学习成果以4—6个为宜;要不断自问“我会让学生去做什么?”。在课程学习指南中,都会从“知识和理解”、“认知技能”、 “关键技能”、“实用/职业技能”等方面明确学习成果,然后围绕学习成果设计一系列的课程活动和考核评价,充分考虑学习者的需求,促使其以更强烈的学习动力去完成课程。

    3.将学生反馈作为课程评价和完善的重要依据

    在英开的课程评价中,学生反馈是最重要的部分。课程建设完毕后会安排学习者试用,根据学生意见进行修改。另外,专业团队每年都会对课程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每门课程的满意度,并将调查情况及学生评价公布在网页上,为其他的学习者提供参考。英开也非常重视采集学生学习过程的大数据,[4]分析各类学习者的满意度、合格率的影响因素,对学生学习的驱动力进行考量,将统计结果转化为课程设计上的即时修改和阶段性调整,以满足不同受众的学习需求。

    4.对于特殊群体的针对性课程设计

    英开非常重视与企业、行业的合作,为其定制培训课程及证书,帮助其从业人员掌握职场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如与思科合作推出的网络支持工程师项目。[5]通过合作满足企业和员工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就业和择业。

    英开对残疾学习者的支持可谓无微不至。各门课程介绍页面都会提示对残疾学习者提供的额外支持。课程资源方面,为视觉障碍学生用音频或视频描述图片;为听力障碍者在视频中配入字幕;改编活动类型或考试方式;通过专门针对残疾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学习需求,进一步对课程设计、呈现及学习支持服务进行完善。

    选择入门课程的学生多数学习基础较差,IT技能欠缺。英开就在课程设计时采用以印刷品教材为主的学习形式,课程接近尾声时才向学生介绍少量的网上资源,以免学生受到课程内容和网络学习形式的双重压力。同时英开会安排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学习指导。[6]为避免学生产生焦虑情绪、自尊心受到伤害,课程考核通常是形成性的,而不是考试的形式。

    英开近年来大幅减少了面授辅导,但考虑到MBA专业的学生有社交需求,还是为他们设计了3—4天的集中学习。工程学课程需要现场实训的,校方也会设计暑假一定时间的住校学习,如一周,既保证实训的系统、完整性,又方便学生向单位请假。

    这些人性化的课程设计在服务于特殊群体的特殊需求外,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产生了教与学双方共赢的结果。

    5.适合不同传播平台的课程设计

    英开除了学生注册学习的VLE(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主平台外,还通过自建、合作开发、利用社会媒体等方式,打造了一系列非正式学习途径,用以发布课程、扩大影响,吸引各类学习需求人群的关注,进而引导学习者进入主平台付费学习。非正式学习平台的课程不是简单的复制或压缩,而是根据不同平台的目标人群特点,设计相应的课程内容。如英开自建、于2006年推出的OpenLearn平台,将学历教育课程10%的内容改造后挂网开放,现已基本覆盖所有课程。You Tube、Google play平台使用人群相对比较年轻、教育背景也偏低,英开就会设计开发一些更为简洁、实用、有趣的短视频课程。

    (二)适合不同层次学习的课程组合设计

    1.模块化的课程设计

    英开学科门类较齐全,本科和研究生层次分别有147个学科,共约500多门课程。其课程是模块化的,即将相关的学科糅合成一个“模块(module)”,一般每个模块30到60学分,也有15或120学分的课程。模块课程会兼顾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从而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2.适应多种需求的课程和学历层次

    英开课程分为:短期课程、入门课程(level 0)、本科一级(level 1)、二级(level 2)、三级(level 3)以及研究生层次课程。虽然级别不同,但也可以通过改造进行转换,从而节约资源和成本。

    (1)短期课程:没有学分,也不安排辅导教师,学习时间一般为25—100小时,适合于提高某些职业技能、满足某项生活需求或兴趣爱好的学习者。这样的课程满足了学习者的短期、专题学习的需求,也推广了英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

    (2)入门课程:增强学生学习技能和信心,为下一步专业课程打下基础的“额外一年的课程”。鉴于英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经验和信心不足以应对本科课程,英开特意开设了三门入门课程——《艺术与语言》、《人、工作与社会》、《科学、技术与数学》,帮助学生适应英开远程教育的模式,并为后续学习打下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

    入门课程具有宽口径、综合性的特征,可作为单独一门课程进行学习,获得结业证书,同时课程接入本科教育的路径又是清晰的。

    (3)本科一到三级课程:一级是基础课,以学习技巧、学习方法和专业基础知识为主;二级为多学科知识内容交叉的综合课程;三级多为学术难度较高的专业课程。这种课程内容、难度层次上的递进,既符合专业内学习衔接的要求,又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学过程并自主选课,也对跨专业课程资源共享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尤其是对开放学位这样比较灵活的学习。

    为保证教学效果,英开会建议学生由低层级学到高层级,但如果学生确实希望先修某门高层级的课程也是可以的。

    (4)研究生课程:100余门课程,不再分级,按专业设置,不同專业之间亦有互通。

    3.灵活自由的课程组合

    (1)多出口的课程组合。英开的课程可以组成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对应英开教育的学术层级,如开放大学证书(60学分)、高等教育证书(120学分)、开放大学文凭(120学分)、高等教育文凭(240学分)、基础学位(240学分)、荣誉学位(360学分)、一体化硕士学位(480学分)等。[7]

    (2)课程组合更加自由的开放学位。英开独创了开放学位,不仅深受学生欢迎,在社会上也获得很高的评价。开放学位的特点在于:课程组合自由度大。英开其他学位的选修课是在给定的相关专业目录中,而开放学位除在第一阶段有60学分课程要求在给定目录中选择,其余的理论上均可在同阶段课程中任意搭配,只要满足文学士/理学士学位有一半以上学分来自于文学士/理学士相关课程,极大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和跨学科学习的需要,也方便其根据个人兴趣及职业需要随时调整课程选修方向。学习16年内有效,便于学习者根据个人的工作生活节奏安排合适的学习负荷量。当然,对有专业学习需要的学生,英开也会推荐适宜的规划,如给出每阶段一半学分的专业课程建议。

    (3)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基础学位。基础学位是英国政府2000年公布的新的高等教育资格认证方式,具有明显的职业倾向。英开会与企业合作,根据行业或企业需求进行课程开发、模块组合。课程多为30学分,更强调某一领域或方向的实践技能,为学习者提供该课程内容的证书,能更好地满足学习者职业发展的需要。

    英开多样化的办学层次、弹性化的课程模块适应了学习者多元的学习和就业需求、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有利于在培养学科专业人士的同时,培养跨专业、跨学科的通才,在英国高等教育领域广受好评。

    4.科学的学分转换机制

    英开可以与其他英国大学进行学分互认和转换,这既得益于已有的英国国家学分积累和学分转换体系,也与英开过硬的教学质量分不开。

    学生在全日制大学所获学分可以转换为英开学分,甚至英开认可的海外大学的学分都可以转换。攻读英开学位课程的学生也可以在与英开达成合作协议的其他高校修读英开未提供的课程获得学分,并申请该高校的学位。[8]学生获得英开承认的专业机构、团体等所颁发的资格证书,也可转换为一定学分。

    在本科阶段,学分转换一般只能用于1级、2级课程的转换。各专业、层次都规定了学分转换的最高限度,如人文学科学士学位的360分中最多可进行240分的转换,健康科学高等教育证书的120分中可接受最高80分的转换。

    这种灵活的学分转换机制有助于英开与其他高校或机构资源共享,也为学生提供了更自由的学习方式、更多的学习机会。

    三、英开课程建设经验对我国开放大学的启示

    从学习者需求来说,我国的开放大学同英开有不少类似之处,如:遭遇高等教育普及带来的学历教育“刚需”的减少;面临终身学习、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的社会需要;面对在职学生的工学矛盾,大力推进优质在线教育的需求等。英开应对这些变化在课程建设方面进行的成功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更宽阔的视野、更清晰的范例。

    (一)建设符合学习者需求的课程资源

    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围绕学生需求及学习过程做好数据调查、记录与分析,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推动课程资源设计与建设的改革。以往教师更多是从学科、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出发,提出课程教学目标,今后可能需要更多地考虑学生希望通过学习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和成果。《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者研究报告》[9]显示其学习者的主要学习需求是:希望学以致用,更加注重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要求课程内容更符合工作需求(60.66%);希望进一步加强与岗位工作紧密相连的核心专业能力培养;希望提供更灵活的考核评价方式。可见,开放大学应该改变过去高等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避免过分强调学术性和专业的系统性,在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内容设计上融入更多职业教育的要素,形成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中心的职业拓展人才培养模式。[10]

    另外,学历学习之外,要兼顾已取得学历者终身学习、提升自我的要求。要关注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水平提高后带来的潜在学习需求,如人们探索未知领域、寻求身心发展、指导健康生活的知识技能的需求,以供给侧改革拉动消费的思路,通过优质的课程资源,引导人们进行相关的学习。

    要考虑在线课程与面授教学的关系。虽然英开也可称为混合式教学,但其面授已大幅压缩,主要作为在线课程学习方法的辅导。我国开放大学目前还是沿用电大的教学模式,对面授依赖性较强,故课程设计还需明确课程教学模式和线上线下分工。

    还有,什么形式的在线课程资源是对学生最有帮助,同时又是学校可以承受的。英开的在线课程中始终秉承内容为王的原则,视频资源仅是辅助材料,尤其是很少有教师授课场景的视频,既节约了成本,又便于修改,与我们目前在线课程的建设形式有所区别。应加强对在线课程资源使用频率和效果的分析,为下一步优质课程建设提供依据,避免盲目推广,产出低质、低效在线资源。

    另需强调的是,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学习者需要的课程内容应该是前沿、与时俱进的。英开的课程一般5—6年更新一次,涉及计算机等发展较快的知识时更新周期更短。固定的课程维护团队会根据学生反馈意见及课程本身内容的发展,对课程进行部分的修改和更新。而我国的在线课程,尤其是以视频为主的课程资源,建好后多无人员、资金继续维护,难以修改和更新,影响到学生满意度。这需要管理者从预算编制、教师工作量考核、课程团队合作等多方面予以统筹规划。

    (二)提供灵活的课程组合、学习层次衔接

    成人的学习目的和兴趣、原有教育基础、职业发展路径各不相同,如果千篇一律地按照刚性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必然会降低学习的动机和效果。信息化的发展使个性化学习更为便捷,开放大学应突破按专业、班级进行统一学习的惯例,为学生提供适合个人需求的更灵活自由的课程组合。增加选修课的比例、扩大选修范围,在专业或学科体系内形成不同的方向模块,对应不同的职业需要。甚至可以参照英开开放学位的设置,弱化专业的概念,在一定规则和框架内给予学生更大的选择权,形成自助式课程“拼盘”,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

    现阶段我国开放大学的课程体系与普通高校类似,分为专科和本科两个学历层次,专本课程间也有相当多的重复。作为担负着终身教育职责的开放大学,仅有这样的课程层级是远远不够的。开放大学应加强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将较低层次的职业能力、资格证书培训一同纳入,通过学分银行的学分转换和互认,做好开放大学内部課程纵向的衔接,开放大学与普通高校、高职院校课程的衔接,打通不同教学层次、非学历与学历课程间的界限,为学生提供多入口、多出口的不同层次的课程学习通道。[11]在不同层级课程建设时应注意内容的区分和衔接,既要避免课程设计同质化,也要注重资源的共享,避免重复、无序建设。

    (三)加强与人才需求市场的合作

    开放大学要强化课程的职业导向,就必须加强与企业、行业的沟通。高校具备较强的学术优势,但缺乏实践技能及最前沿的行业发展信息;企业了解行业需求,熟悉技能的应用,但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两者在知识结构上有着强烈的互补性。开放大学可以通过合作,将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充实到课程内容中,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和前瞻性。[12]英开的课程开发紧密围绕行业协会的基本要求,很好地适应了企业员工职业发展的需求,获得了人才市场的高度认可。英国前100名的上市公司中就有84家赞助其员工参加英开的学习。[13]我国的开放大学也应该学习英开的做法,从教学计划设计、教学大纲制定等各环节与企业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合作,打破专业、学科的界限,为企业量身打造有利于提高员工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课程组合,以订单式培养,甚至送教上门的形式为企业提供优质教学服务。

    四、结束语

    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创建,我国开放大学面对的学习需求日益多元。如何为更广泛的学习者提供所需的课程体系和内容,是开放大学转型发展、内涵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应充分借鉴英开的先进经验,以学生需求作为课程建设的出发点,设计符合其特点、喜好的课程定位、课程内容及课程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最终帮助学习者取得预期的学习成果。构建立体化课程体系,注重职业导向,形成从职业技能和资格证书培训、专本科学历甚至研究生阶段教育的纵向衔接,借助学分银行等手段打通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为学习者提供更为灵活多样的学习选择。

    【参考文献】

    [1]开放教育研究编辑部.开放大学的改革与发展:反思与展望[J].开放教育研究,2016(2):4—16.

    [2]刘永权,李莹.破解远程开放教育高辍学率的难题:访英国开放大学奥蒙德·辛普森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4—10.

    [3]任岩.英国开放大学课程设计工具及其应用效果[J].中国远程教育,2015(1):61—64.

    [4]Sarah Young.Student Statistics & Student Surveys[R].The Open University, July 2014.

    [5]夏方毅.英国开放大学的课程开发及对我国的启示[J].成人教育,2009(1):93—94.

    [6]李娟,卢昕,薛皛洁.英国开放大学学习支持的整合性实践及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16(11).

    [7]陈艳莉.英国开放大学树状课程体系研究[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11—14.

    [8]于倩.英國开放大学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特色[J].继续教育研究,2011(9):166—169.

    [9]开放大学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英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者研究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14(5):20—26.

    [10]陈莺.中国特色开放大学课程体系建构的策略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3(2):47—50.

    [11]龚祥国,郑绍红,康萍,等.开放大学课程体系改革的理念、框架与策略:基于层级化理念的探讨[J].远程教育杂志,2016(1):76—81.

    [12]杨成利.英远程开放教育课程开发比较研究:以中国国家开放大学和英国开放大学为例[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2):67—71.

    [13]阿兰·贝森代尔.英国开放大学品牌的塑造[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6):15—19.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