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汉语中多音字的音·义·词性的关系及其应用

    孙宗志

    摘 要: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我遇到的一大难题就是学生在多音多义字方面的难题。其实,多音多义字在组成了不同意义·不同词性的词语的时候,他们的读音——声母·韵母或者声调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不知道他们的对应关系的时候,学生们就会不知所措。这势必妨碍了学生们的阅读·写作和规范·和谐的口语交流,也会影响到他们走上社会以后的正常的社交活动,例如鉴定书面协议,合同,立字据(包括借条·收据)等。无论从近期,还是从长远来看,我认为澄清这个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背景; 对应关系; 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5-016-001

    在二十多年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曾经遇到了一个典型性的问题:许多学生在现代汉语中多音字的读音·意义及其应用上迷迷糊糊。为此,我也头疼了好长时间。后来我发现多音字在音·义方面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这对于解决学生的这一个疑难问题大有裨益。

    汉语语言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多音多义字的词性及其应用就是一个代表。首先,我来分析一下多音多义字的读音·意义与词性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名词性的多音字如果用作了动词性的,它们的语音就发生了变化。例如“传”字,在“传记文学”中,应当读“zhuan”(四声调);而在“传说”中,它的读音则应该是“chuan”,(二声调)。再例如“荷”字,在“荷花”一词中,它的读音是“he”(二声调),如果在“负荷”或者“荷担”等词汇中,它的读音则是“he”(四声调)。第二,动词性的多音字如果用作了形容词性的,它们的读音就发生了变化。例如“长”字,在“成长”一词中,他的读音是“zhang”,(三声调),而在“长度”中,其读音则是“长”,“chang”,(二声调)。第三,动词性的多音字如果用作了名词,他们的读音也会发生变化。比如“观”字,在“观察”一词中,它的读音是“guan”(二声调),而在“道观”一词中,它的读音则是“guan”(四声)。还有,“王”字,它在“大楚兴,陈胜王”中,它的读音应当是“wang”(四声调),而在“君王”一词中,它的读音就变化成为了“王”(二声调)。第三,動词性的多音字如果用作了语气助词,它的读音就会发生变化。就像“得”字,在“得到”“得分”“得利”等词语中,它的读音应该是“de”(二声调)。如果在“干得好”中,它的读音就变成了“de”(轻声调)。第四,动词性的多音字如果用作了副词性的词,它的读音就会发生变化。例如“得”字,在“得到”“得分”“得利”等词语中,它的读音应该是“de”(二声调)。如果在“你得去”中,它的读音就变成了“dei”(三声调)。它的意义变化成了“必须”或者“务必”,在语句中用作了副词。第五,名词性的多音字如果用作了结构助词词性的词,它的读音就会发生变化。例如“地”字,在“土地”或者“地主”等类的词语中,他们的读音是“di”(四声调);而如果运用在了“风轻轻地吹着”中,它的读音就成了“de”(轻声调)。其次,有些多音字的读音与其意义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例如在“飞转”一词中,“转”字的读音应该是“zhuan”,(四声调);而在“转身”一词中,“转”字的读音则是“zhuan”(三声调)。这又是为什么呢?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如果我们认真品读,就不难看出来:前者的意义是动作的速度非常大;而后者所表达的意义则是动作的速度比较小。通过鉴别分析,我们就能够把他们不同的读音和意义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之中。同样,也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再如“大”字,在“大家”一词中,它的读音是“da”(四声调),而在“大夫”一词中,其读音则是“dai”(四声调)。究其原因就是:前者表示的意义是对于众人的一种称呼;而后者则是对于从事医药职业人员的一种称呼。再其次,由于时代的不同而造成的多音多义现象。比如“大夫”一词中的“大”字,在古代,它的读音是“da”(四声调),表示的意义是古代社会上的官吏的称呼,然而在今天,它的读音则是“dai”(四声调),是对于从事医药职业人员的一种称呼。“学以致用”,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目的。辨别多音字的音·义·词性的关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第一,语文课堂教学

    如果初中学生在多音多义字的方面都掌握不好,就会妨碍他们的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我认为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的解决,想提高语文成绩那简直是“痴人说梦”。

    第二,人际关系的协调

    在我们的日常人际交流中,语言表达的是否流利和得体直接关系到人际关系是否和谐。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语交流,如果出现错读或者是误读,都会给别人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者误会。

    第三,避免合同纠纷

    在十多年前,有这样一个案例:甲和乙本来是朋友,后来却因为一件事闹翻了脸,甚至对簿公堂。就是因为借条上的一个多音多义字。其内容大致是这样:甲还乙欠款300元。后来,乙向甲要钱。甲说:“我还完了,有字据为证。”乙却说:“你还没还完,有借条为证。”这是因为“还”字,是多音字。甲读成“huai”(二声调),意思是甲把欠乙的款还完了。乙则念成“hai”(二声调),意思是甲还没有还完。他们上了法庭,但由于谁也拿不出各自的证据来,结果只能不了了之。吃一堑,长一智。在签订合同或者书写字据的时候,尽量避免用多音多义字。如果是不得已,必须在当场标明它的读音,以免不必要的纠纷。

    参考文献:

    [1]《史记·陈涉世家》

    [2]《红楼梦·宁府上房对联》

    [3]《新华词典》第145页

    [4]《新华词典》第153页

    [5]明·王阳明《与薛尚谦书》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