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引领,给学生插上习作腾飞的翅膀
鲍红云 王复新
摘要: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困扰着教师、家长和学生的一道难题。本文联系教学实际,提出“以习作兴趣为突破口,把阅读与习作相结合,搭建多种习作练笔平台,创新激励机制”的策略,以引导学生乐于写作,使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习作教学 ?兴趣引领 ?能力提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所必需的可贵心理品质。习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脑力劳动,学生唯有具有强烈的习作兴趣,才能产生习作的内驱力。
我们在进行核心素养下小学习作教学研究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实施习作兴趣的引领。
一、立足课堂主阵地,依据课标,让阅读积累与习作练笔有机结合
1.激趣教學。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在学生的兴趣培养上下功夫,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兴趣必然会得到有效提升。我们立足课堂教方法,课后督查促提高,家校合作增效益,吸引了一批站位高远的家长参与其中,使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兴趣浓厚,看图说话、写话热情高涨且效果明显。学生不仅能够做到活动的图画内容有时间、地点、人物,景物的画面能抓住特点,而且语句比较通顺,表达优美,对课内外阅读积累的好词好句应用得比较到位。
2.依托单元习作要求实施目标教学。事先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或者课外阅读积累(包括网上搜索资料),使学生们能够在口语交际中尽可能地充分展示积累成果,既为个人的语言能力展示提供了条件,又为其他同学提供了新的知识积累,更为自己的作文提供了有效素材。因此,多数学生在期末检测中,写话和作文都能取得较高分数。有些同学在学校和上级部门开展的各类征文活动中,都取得了较好成绩,一名二年级的学生甚至在全市暑假读书征文活动中获得二等奖。这些都足以体现阅读积累和勤练笔之间的密切关系。
二、搭建平台,营造氛围,实施分类指导练笔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在习作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怕动笔、怕动脑,导致他们脑海中大量优质的习作素材被白白浪费,不能很好地为作文添光增彩。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研究他们的心理和想法,有的放矢地制订习作培养方案,引领学生主动发展。
1.以活动为载体,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学生勤练笔的欲望。游戏是少年儿童最喜好、最经常进行的活动。他们在游戏中往往主动性很强。所以,我们有针对性地吸纳有关家庭参与配合,节假日邀请几个家庭,有计划地让孩子在一起合作游戏,然后鼓励孩子们把当天游戏活动的过程、感受写出来,这样的作文自然内容鲜活、情感真实。时间一长,必然会让孩子们乐于动手写作。我们还多管齐下,一方面每周布置一篇日记(或小作文),让每个孩子承担一个练笔的任务;一方面家校合作,即家长在家督促孩子练笔、老师在校(或在线)检查指导,有效推进习作教学。这种方式取得了较好成效,一学生的游戏作文《可爱的“闪电”》不仅发表在《校园内外》上,还获得全国华人学生作文比赛二等奖。
2.以教材单元习作为引领,激励学生感恩身边人物,主动写作人物类题材作文。比如教学《说说我的心里话》,动笔之前,先让学生述说回忆,交流自己最难忘的人和事,在表达中述说情感;再引导其他同学予以补充,帮助润色;然后动笔抒写,事例典型突出,文通字顺,情真意切。
3.以观察为导向,在写景状物的训练中,引领学生抒发赞美河山的真情。泱泱中华,山河壮美;中国古铜都,美景遍地生!那些风景名胜,都是我们引导学生驻足观察的好去处,更是进入学生们作文中的优秀素材。
因此,我们积极发掘作文素材,利用春游、秋游的时机,引领学生按照课堂阅读教学中所掌握的观察方法和写作顺序深入观察,有感而写;发动家长利用节假日,以家庭为单位或以家庭联谊的形式,带领孩子们深入大自然,在感受家乡美景的同时,鼓励孩子们把自己的观察所得付诸文字,把对家乡的赞美之情表达出来。目前,已有多篇赞美家乡的观景习作发表于《校园内外》,像《凤凰山赏牡丹》《美丽的西湖湿地公园》等。这些都是学生们把课堂所学与课外观察完美融合的杰出代表。
4.以生活体验为突破口,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悟习作,提升习作内涵。为了引导学生乐于写作,我们积极鼓励有意向的同学加入《铜陵日报》小记者联盟,鼓励有条件的同学积极参加“小记者夏令营”或“晴耕雨读”小记者采风实践活动,以开阔他们的视野。2018年暑假,陈辰同学在一次公益讲座中得知高考状元方清源小学期间在《铜都晨刊·校园内外》发表习作20多篇后,就暗下决心,争取小学阶段发表15篇文章。她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每当小记者联盟开展活动,她都踊跃报名,而且每次实践活动之后,总是收获满满,欣然写作。在成功需求的内心驱动下,她已有多篇实践作文刊发在《校园内外》上,而且《暑假有所得》《我爱铜陵的白姜》《科技助我华丽转身》等都刊发在各版首篇。事实证明,“生活体验”确实是一种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三、创新作文评价机制,突出习作“闪光点”进行激励点评
1.坚持多面批激励的阅批原则,使得不同学生习作能力各有提升。面批作文会无形地增加教师的工作量,而现实中的书面评阅作文又收效甚微,两者权衡,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前者才是更合适的办法。比如,《一件难忘的事》是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作文,而有些孩子因为懒惰而不愿多写,拟好一个开头之后,就随便写个大概,没有具体的内容,使人感觉作文无血无肉,缺乏质感。针对这类学生的写作,面批效果更佳。对这类作文予以面对面指导,引导学生进一步充实写作内容,使其在这样的面批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写作态度。同时,和家长做好沟通工作,共同督促孩子努力写好作文,效果甚好。
2.坚持集体评讲赏识的激励原则,助力更多的学生在习作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我们在集体讲评中以赏识的方式,激励每个学生去主动发现文章的成功之处,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或一个词语用得好,都可以提出来与大家分享,使得人人有事可做,互相学习他人之长,为自己今后的习作做好铺垫。比如,学生的习作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那碧绿的绒毯上盛开着各色牡丹,白的像雪,粉的像霞,红的像火……把美丽的凤凰山打扮得更加迷人。”学生们在集体讲评中各抒己见:“比喻用得好,一句话写了好几个比喻句。”“用排比句把牡丹寫活了。”“作者观察细致,想象丰富。”……在集体讲评中,课堂气氛走向了高潮!老师也可借机激励,鼓励学生要善于阅读,细心观察,主动练笔,把好词好句多多应用到作文中去,写出更多的好文章。
事实证明,很多同学在单元习作和考试作文中,都能较好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努力把文章内容写得具体充实,给文章增色不少。
3.坚持改“劣”推“优”的互助原则,促进学生在相互品鉴中提升习作能力。在集体讲评中,仅仅赏识激励还是过于片面。因此,我们还采取改“劣”推“优”的方法。事先有针对性地挑选一篇“优劣”参半的学生习作,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引导学生主动评判,既要发现其中的“优点”,更要发现其中的“不足”,并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修改意见。这一招确实实用,不仅给当事同学的习作进行了集中“会诊”,促其修改提高,同时也提升了全体同学写与改的能力,对后期的习作水平提升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4.坚持网上个别辅导的原则,促进习作能力精益提升。在习作教学研究中,我们除了依托课堂教学主阵地,还针对部分特别想提高作文水平的学生,开通“网上辅导”,随时欢迎这些同学通过父母的QQ或微信,把自己的课外练笔传给老师,由老师提出修改的意见,再进一步修改完善。此举效果很好,多名学生的课外习作在老师的网上辅导下,或见诸报刊,或在学校甚至区市以上征文活动中获奖,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写作热情。
四、通过优秀习作展示,实施激励赶超的展示机制
我们在习作教学中,积极倡导学生优秀习作的班级展示活动,以此激励更多的学生向优秀学生看齐,潜移默化地引导每一个同学爱上作文、主动习作。
1.开辟班级展示平台树榜样。我们积极收集学生的优秀习作,或打印粘贴于“习作展示栏”,或在“班级文化布置”展板中将本班学生发表或获奖的文章精心装裱展示,吸引同学们课间驻足欣赏,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实现“我也要上专栏”的内心驱动。
2.实行优秀习作展读机制。对于学生的每一篇优秀习作,或发表、获奖的文章,我们都要让当事学生在班上诵读展示,既给习作者以荣誉感,鼓励其继续加油努力,又激励全班同学比学赶超,树立积极向上的进取意识,营造积极的习作氛围。
实践证明,兴趣引领在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通过阅读与练笔的有机结合,鼓励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赞美的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写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