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语文逻辑赏读下的触目成诵

    曹圣萍

    《旧唐书》中记载,有张蕴古这样的人,他聪敏,善缀文,能背碑覆局。我们读之不禁认为此人传奇,乃神人也。其实不然,所谓背碑覆局是指看过的碑文能背诵,棋局乱后可以复盘。如果掌握其中的逻辑方法,人人都可以背碑覆局,触目成诵的。所谓逻辑,或者是时间的发展顺序,或者是空间的移步换景,或者是感情的演变推移,无论时间、空间,还是感情,它们自身都是有一个过程维度的,这阶段与那阶段的过程是有某种逻辑性联系的,找到这种联系,也就找到强记的捷径。

    一、 时间逻辑赏读,触目成诵

    所有的事件都是以时间作为滚动的轮子向前推进的。时间碾压出一道辙痕,像一条线索联系着事件的从始到末。如果运用逻辑推演,我们也定能由后推出前,由前衍出后。对于文学创作者来说,也会按照这种时间的顺序来纬文,这是文章为我们所呈现的结构及时间逻辑。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将这种逻辑结构线性化,让其作为连接文章内容的线索,引导学生顺藤摸瓜,强加记忆。而学生顺着这条线索将诸多事件串起来,先后顺序不会弄混,缺词少句现象也会被杜绝。背诵效率不仅提高,背诵准确率也明显提升。

    以《陈情表》为例,它是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的主体结构是以时间顺序来彰显的。作者从自己六个月的时候写起,阐述生父病故后的遭遇;经过四年,母改嫁,作者与祖母相依为命,并且身体羸弱多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成年自立时,祖母因病卧床不起,作者侍奉左右,从未离开;晋朝建立,朝廷多次下达诏书任命作者为官,祖母刘氏病情加重,进退两难,推辞不去;作者四十四岁,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目前希望奉养祖母以天年。文章围绕“孝”字展开,运用时间的顺序来写是为突出与祖母的相依为命,不能擅离。另一方面“逮奉圣朝(晋朝)”在时间上显得突兀,暗示作者这个亡国之臣的对晋朝君主的不服和芥蒂。教师在引导学生背诵的时候,就可以将时间点所发生的事列出来,让这一时间逻辑引针穿线,将阐明事件的句子连起来,于是学生自然会流畅地强记。

    二、 空间逻辑赏读,触目成诵

    德国哲学家斯宾格勒在《西方文化之衰落》中阐明每一种独立的文化都有它的基本象征物,具体地表象它的基本精神。在埃及是“路”,在希腊是“立体”,在近代欧洲文化是“无尽的空间”,这三种基本象征物都是取之于空间境界,他们最具体的表现是在艺术里面。这样的艺术或者是绘画,或者是文学。本文以文学文字作为空间境界的表现载体。作家常用文字建构一个放置感情或者思想的空间,于是文章有了空间上的逻辑性。我们在移步换景中感受空间变换之美。高中语文教材,文章中这种空间逻辑性的流露比比皆是,但是教师有时会忽略这一点,只是在思想感情的挖掘上大下功夫,这些都是抽象性的东西,它们附在基本的象征物之上。所以首先要理解表层意义上的空间逻辑,然后再探求其中的感情思想。简而言之,就是先抓客观的东西,再寻求主观上的东西,这有利于学生的记忆。

    以李白的《蜀道难》为例,全诗共计294字,字字珠玑。诗中诸多的画面,荡气回肠,诠释山川之险,蜀道之难。由高山、湍流之水、连峰绝壁、莽莽山林所组成的境界恢弘、壮阔,让人叹为观止。文中诗人循序渐进为我们展开一幅险象丛生的景色。远处山峦起起伏伏,连峰雾气缭绕与天混为一体,近处有枯松倒挂在悬崖绝壁上。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飞快地从眼前闪过,使人目不暇接。犹如排山倒海般,让人惊恐万分、望而生畏。诗人很好地把握了这种空间上的描写,刻画了蜀道逶迤崎岖的地理特点。当然,在这里我们只提到第二部分,这一部分最难,很容易背混,记错,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空间上的逻辑来整理,让第二部分形成一种画面感印在学生的头脑中。学生背诵的时候,画面就仿佛在眼前,给予学生方位的指示,情景的暗示。然后教师再进行精神象征层面的介入。

    三、 情感逻辑赏读,触目成诵

    陆机在《文赋》中提到“诗缘情而绮靡”,刘勰也说“为情而造文”。从《诗经》时代起,文学就将“情”作为根基。可以说,情是创作的原动力,是文学作品的生命之所在,也是作品的美学感染力。蕴育情感的文学作品,或让我们产生悲喜的感受,或让我们亲历愤怒、恐惧、爱恨。我们很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并介入他笔下的人生,获得思想的启发和灵感。而作者这种诉诸笔下的情并不是散杂的,而是具有一定的逻辑性的,我们找到这种逻辑性的显现也就能把握住作者的笔调,对文章形成深刻的记忆。

    以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为例,这是一篇充满哲思的抒情散文。文中所涉及的地坛只是感情的承载物。文章要具体呈现的是一个因为腿疾而绝望的人寻求生活希望的过程,另外还包含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思念。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说说文章的感情走向,这一走向便是文章的感情线索逻辑。了解这一逻辑,学生便找到了记忆的突破口和捷径。

    记忆要有方法,有方法才能强记,强记才能博闻。可以说,每篇文章都有它的结构布局,或者是时间上的,或者是空间上的,或者是感情上的,这是文字展开的基本逻辑。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这些结构布局,并通过这一途径,形成有效记忆,触目成诵。

    (作者单位:扬州市邗江区蒋王中学)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