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法律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
彭伙珠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下,在学生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的提升的重视下,格外强调了对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德育和法治教学与生活是紧密相关的,道德的形成与法律的制定源于生活并反映生活,而脱离生活实际的德育和法治教学也必将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不能起到教化学生的作用,而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基本法制道德观念形成具有基础作用,通过家校合作模式,提升家长对孩子的法治道德教育针对性,从而优化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环节。所以,将此问题作为切入点,深刻分析了法制教育中家校合作的含义以及当前我国小学开展法制教育中的不足之处,并且提供一定的建议,希望给予各位工作者一定的思考与启发。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育?家校结合?策略
一、法制教育中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六五”普法规则指出,法制宣传教育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强调要重点把青少年作为法制教育的重中之重。抓好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培養青少年的法制意识与法律观念,不断提升青少年的法律素质与道德素养,有利于青少年形成健全的人格与正确的三观,对于社会稳定与国家长治久安都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生法制教育》根据小学生年龄时段、切实需要和接受能力,从法律意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行为规范、安全保护常识等方面,以生动案例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启蒙教育,树立小学生的法制启蒙教育,树立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家校模式就是指家长和学校互相沟通,互相交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出最合适于他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环境、性格、爱好都是不同的,倘若只根据校方单一的教学标准,则会抑制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一旦采取家校合作模式,教师就可以知道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根据每个学生和而不同的特点,在班级管理上采取和而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深程度的挖掘。
在小学法制教学中融入法制教育就是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在小学生已经形成一定固定三观的模式下加强其脑海中的法制观念,延伸之前的家庭教育中的法制观念,同时对之前家庭教育中法制教育不足的地方做出一定的补充和纠正,而家庭教育又反过来给学校法制教育提供更多的信心,让学校掌握更加全面的学生信息,开展合适而高效的法治教育活动。由此可见,在小学法制教学中充分融入家校合作的教学理念是十分有必要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者应该积极探索相关办法,将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教学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在法制教学中具体贯彻家校合作的策略
1.及时转变教育思想,重视法制教育。虽然在素质教育被大力提倡的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小学思想与品德教学的重要性。例如,早于2011版新课标中就已明确指出“品德与社会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通过学生与其周围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密切交互作用,来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一些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者根据此要求也正在积极寻找高效的教学手段进行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并且初见成效,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应试教育,导致在很大程度上教师会更注重需要考察的如语数英等科目的教学,对于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往往草草了事,基本采用传统老套的教学方式即填鸭式,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将书上的内容照本宣科,让学生死记硬背教材上的知识点,没有注重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手段的创新,长此以往,就会磨灭学生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的学习热情,导致品德与社会课程无法顺利开展,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道德品德观念无法提高的恶性循环。同时一些家长在这方面也缺少足够的意识,认为学生在学校只要学好语数英主要学科就已经足够,没有意识到小学品德与教育对学生将来发展道路的巨大影响,对学生这方面的学习不加以督促,就更加导致了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的教育。俗话说:“好的思想才会有好的行动”。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将自己的这种错误思想及时转变过来,意识到小学品德与法制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多与其他教师沟通交流,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寻找最高效的小学品德教学方法。家长也应该充分转变自己的观念,积极配合老师,让学生无论是在家还是学校,都可以拥有良好的法制学习环境,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法制观念。
2.积极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家校合作。由于部分学生家长与学校沟通交流意识不强,加上一些单一、机械的家校合作方式,学校与家庭的良性双向互动较少,普遍是学校向家庭的单向交流,缺乏有效广泛的交流途径,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不断创新和探究新型的家校合作模式,提高家校合作的便捷性。例如,除了面对面交流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电话交流,如合理使用校迅通,加强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了解与及时了解该阶段学校的道德法制教育内容,并且要搭建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家校合作也不能仅仅只利用网络手机信息交流,加强对家长应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家庭道德法制教育,让家长了解学校该阶段的活动,达到家校合作教育学生的目的。学校也可以组织类似家长会这样的活动,深化学校与家长之间对小学生法制观念教育的桥梁。比如,学校可以邀请学生家长参加法制宣传周等活动,在使家长了解学校道德法制教育理念与提升家长对学生道德法制教育意识的同时,也让家长意识到家校模式的重要性,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育孩子的活动中。
3.积极创新评价标准,联系实际生活。有效的品德与社会教学评价标准是一堂品德与社会课堂成效的检测标准,也是促进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手段的动力,在我们过去的思想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还是简单采用试卷的方法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由于教学的不严谨性,学生普遍在这种考试中抱着无所谓的心态,这就导致评价结果失去了本来的意义,所以教师应该完善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评价制度。所有的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并且在实践中运用,这就提醒教师不妨将学生法制观念与品德观念的评价标准与现实联系起来,将这门学科成绩的好坏与平日学生在生活中的表现挂钩。例如,教师与家长联合起来,教师根据学生在校表现,如纪律、学习方面对其进行打分;家长根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如是否遵守交通规则,是否语言文明等方面进行打分,最后将两者成绩结合起来,对学生有一个更为全面、更为科学的考察成绩,这样不仅将评价双方都参与到了评价活动中,还大大加深了学生对于教材知识点的理解,让其熟练地在生活中运用相关法制知识,更让教师与家长对学生这一门学科的学习现状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及时发现教学之中的不足并且加以填补漏洞,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并且帮助学生在生活中进步,不断发展,树立正确的三观,成为一个拥有良好道德素质的人才。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对小学生的自我发展拥有极大的影响,这就要求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者不断创新和发展这门学科的教学方法,和家长携手共同为学生的法制与品德课堂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则.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2]吴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外活动资源开发利用思考与实践[D].杭州师范大学,2015.
[3]郑敬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整体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