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的导入方法
程红
新课导入就是在上课之前,教师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情而精心设计的一个教学环节,新课导入是师生沟通的第一座桥梁,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是一节课成功的起点和关键。好的导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勇于探索,主动地去获取新知。
新课导入方法多种多样,下面谈谈教学中几种常用的新课导入方法。
一、开门见山导入法
一上课,教师就直接把要解决的问题,即新的知识提出来,直接呈现给学生,用三言两语直接阐明对学生的要求,简洁明快地讲述或设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心中有数,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语言要精炼、简短、生动、明确,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感、紧迫感,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整式的加减”的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整式的相关概念、合并同类项法则,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本节课,我们将运用概念及法则来学习整式的加减运算。
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一些教学内容相对独立,难以和其它内容联系起来的章节导入。由于初中数学知识有很多知识点都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所以这种方法在以前教学过程中应用较广,但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在探索寻求更新更好的导入方法。
二、温故知新导入法
温故知新法是最常见的导入方法之一,是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在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基础上提出新问题,获得新知。这种导入方法使学生获得新知的主要途径是:“温故——观察 ——思考——知新”,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新问题的解决总是伴随着旧知识和方法的运用,教师在引入新课时应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提问旧知识时应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是旧知识的拓展与延伸,这样学生会很容易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理解和掌握新知,直至运用新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分式的加减运算”时,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是知道分数加减法法则,会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那么分式的加减法运算是不是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有同样的法则呢?这样导入,学生能从对旧知的温习中发现新知,感悟到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的学习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设置疑问创设悬念导入法
设置疑问创设悬念导入法,是根据初中生喜欢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针对所要讲述的内容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思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好奇到疑问,由疑问到思考,由思考到知晓的一种方法。设置疑问创设悬念导入法,重要的是要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尽快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必须掌握一些设问的方法与技巧,并善于引导,使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我们说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例如:《有理数乘方》这一节新课的导入可以这样设计:教师出示一张纸,问学生:谁来说说这张纸大约有多厚?学生观察后说:估计它的厚度大约为0.1毫米,教师说:假如把这张纸对折再对再对折,你能对折20次吗?这样经过20次对折,同学们猜猜有多厚?如果我们的教学楼每层高度为三米,我说它的厚度大约相当三十五层楼高,你相信吗?大部分学生回答:不可能!有的学生感到疑惑:也有可能吧,更多的学生“目瞪口呆”,迫切想知道为什么?然后,教师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一定会相信。好!下面我们一起到《有理数的乘方》这片知识的海洋里去寻找正确的答案吧!这样学生为了要很快知道结果,会自然而然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演示实践导入法
演示实践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图表等教具的演示实验,自然巧妙引入新课的方法。这种导入方法最大特点是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运用这种方法能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抽象能力,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如在讲“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课前布置学生制作一个简易测平仪(仿照书上的想一想),上课时可先问学生,请用你的测平仪测量一下你的书桌面是否水平?怎样测呢?为什么可测是否水平?学了本节知识后便可获解。由此可见,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它能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促成教学的良性循环。因此,上课时应适当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通过动手动脑去探索新知识,主动发现新知的奥秘,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五、数学典故与数学游戏导入法
教师通过搜集数学史料(如科学发明史、科学家轶事、科学故事等),进行选择和编排后用来导入新课,或是通过师生进行数学游戏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具有真实、可靠、生动有趣等特点。通过有关数学史料的引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通过讲述生动的故事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使学生的思维很快转向教师讲述的情节,进入该课的学习,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授“无理数的概念”时,可讲一讲无理数的产生及其发现者希伯斯为捍卫真理而不畏强暴地宣传自己观点的精神,以培养学生为真理而奋斗的品德。在讲“圆”时,可以讲述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祖冲之为圆周率π所作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如:进行“整式的加减”教学时,可以通过游戏导入新课,教师可让学生参与游戏:请同学们想好一个数,把这个数先乘以8,再加上20,然后除以4,最后再减去你想的数的2倍,算好后,看看老师能否猜出每个同学的结果是多少?(答案不论学生想的数是什么,结果都等于5)。学生,感觉老师真“神”,非常好奇,兴趣较浓,特别期待“庐山真面目”的出现,感到数学真有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为进一步学好数学奠定基础。
总之,数学新课的导入,不能局限于一种单一的方法,要灵活运用多种导入方法,任何导入方式的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尽快投入到探求新知识的情境中,发挥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师生更好地沟通、交流与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安徽省含山县教育局)
新课导入就是在上课之前,教师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情而精心设计的一个教学环节,新课导入是师生沟通的第一座桥梁,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是一节课成功的起点和关键。好的导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勇于探索,主动地去获取新知。
新课导入方法多种多样,下面谈谈教学中几种常用的新课导入方法。
一、开门见山导入法
一上课,教师就直接把要解决的问题,即新的知识提出来,直接呈现给学生,用三言两语直接阐明对学生的要求,简洁明快地讲述或设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心中有数,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语言要精炼、简短、生动、明确,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感、紧迫感,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整式的加减”的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整式的相关概念、合并同类项法则,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本节课,我们将运用概念及法则来学习整式的加减运算。
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一些教学内容相对独立,难以和其它内容联系起来的章节导入。由于初中数学知识有很多知识点都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所以这种方法在以前教学过程中应用较广,但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在探索寻求更新更好的导入方法。
二、温故知新导入法
温故知新法是最常见的导入方法之一,是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在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基础上提出新问题,获得新知。这种导入方法使学生获得新知的主要途径是:“温故——观察 ——思考——知新”,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新问题的解决总是伴随着旧知识和方法的运用,教师在引入新课时应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提问旧知识时应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是旧知识的拓展与延伸,这样学生会很容易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理解和掌握新知,直至运用新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分式的加减运算”时,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是知道分数加减法法则,会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那么分式的加减法运算是不是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有同样的法则呢?这样导入,学生能从对旧知的温习中发现新知,感悟到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的学习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设置疑问创设悬念导入法
设置疑问创设悬念导入法,是根据初中生喜欢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针对所要讲述的内容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思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好奇到疑问,由疑问到思考,由思考到知晓的一种方法。设置疑问创设悬念导入法,重要的是要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尽快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必须掌握一些设问的方法与技巧,并善于引导,使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我们说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例如:《有理数乘方》这一节新课的导入可以这样设计:教师出示一张纸,问学生:谁来说说这张纸大约有多厚?学生观察后说:估计它的厚度大约为0.1毫米,教师说:假如把这张纸对折再对再对折,你能对折20次吗?这样经过20次对折,同学们猜猜有多厚?如果我们的教学楼每层高度为三米,我说它的厚度大约相当三十五层楼高,你相信吗?大部分学生回答:不可能!有的学生感到疑惑:也有可能吧,更多的学生“目瞪口呆”,迫切想知道为什么?然后,教师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一定会相信。好!下面我们一起到《有理数的乘方》这片知识的海洋里去寻找正确的答案吧!这样学生为了要很快知道结果,会自然而然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演示实践导入法
演示实践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图表等教具的演示实验,自然巧妙引入新课的方法。这种导入方法最大特点是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运用这种方法能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抽象能力,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如在讲“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课前布置学生制作一个简易测平仪(仿照书上的想一想),上课时可先问学生,请用你的测平仪测量一下你的书桌面是否水平?怎样测呢?为什么可测是否水平?学了本节知识后便可获解。由此可见,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它能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促成教学的良性循环。因此,上课时应适当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通过动手动脑去探索新知识,主动发现新知的奥秘,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五、数学典故与数学游戏导入法
教师通过搜集数学史料(如科学发明史、科学家轶事、科学故事等),进行选择和编排后用来导入新课,或是通过师生进行数学游戏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具有真实、可靠、生动有趣等特点。通过有关数学史料的引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通过讲述生动的故事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使学生的思维很快转向教师讲述的情节,进入该课的学习,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授“无理数的概念”时,可讲一讲无理数的产生及其发现者希伯斯为捍卫真理而不畏强暴地宣传自己观点的精神,以培养学生为真理而奋斗的品德。在讲“圆”时,可以讲述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祖冲之为圆周率π所作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如:进行“整式的加减”教学时,可以通过游戏导入新课,教师可让学生参与游戏:请同学们想好一个数,把这个数先乘以8,再加上20,然后除以4,最后再减去你想的数的2倍,算好后,看看老师能否猜出每个同学的结果是多少?(答案不论学生想的数是什么,结果都等于5)。学生,感觉老师真“神”,非常好奇,兴趣较浓,特别期待“庐山真面目”的出现,感到数学真有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为进一步学好数学奠定基础。
总之,数学新课的导入,不能局限于一种单一的方法,要灵活运用多种导入方法,任何导入方式的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尽快投入到探求新知识的情境中,发挥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师生更好地沟通、交流与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安徽省含山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