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阅读的教学方法
刘红新
语文教师,教好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课内教学与自主阅读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我们将自主阅读、读整本书放进课程表,实现学生阅读课程化,让学生喜欢阅读,这样就能提高其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并能使其语文素养也随之提高。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阅读教学方法做一简要探讨。
一、分类阅读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我的做法:一是美文美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二是名著通读。筛选一些名著,让学生通读,了解故事内容,掌握事件线索,理清发展思路,提取有用信息。三是精品精读。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积极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创设学习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展开个性化阅读。
二、对话阅读
学好语文的关键就是要善读书。语文课要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让学生在文字酿造的美境中学“语文”、了悟文字。在阅读中,应注意以下“对话”:一是与文本“对话”。如“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哪些语言含义深刻?”等等;二是与作者“对话”。如“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意图是什么?写作意图是否体现得很清楚?”等等;如《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主题可有多种解读:(1)对于像盲孩子一样孤单弱小的人,我们应该关爱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2)在盲孩子获得光明的同时,“影子”也获得了生命,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这说明,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能得到幸福;(3)只要执著追求理想,理想便会实现;(4)热爱生活的人,生活便会恩赐于他。通过对话阅读给学生以正能量,使之受益终生。
三、理解阅读
文本是教学的起点,也是学习的载体,只有立足文本,尊重文本,与文本真诚对话,才能有效解读文本。因为,“阅读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更要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学会怎样品味语言,怎样捕捉文字背后的隐含信息,怎样揣摩文本中那些‘重要的暗示或提示,怎样获得审美的愉悦。”如鲁迅先生的《社戏》,要求学生品读“归航偷豆”情节部分,有个学生说:“‘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这句话写得很形象,它把小伙伴们的野性和饥饿感写出来了。”这位教师听了,并没有人云亦云,盲目表扬肯定学生,而是引领学生进一步品味揣摩语言,领会词语真正内涵。教师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说:“从‘任凭‘围‘撮等词可看出。”教师问:“‘撮是什么意思呢?”学生看文下注解,齐答:“撮,是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教师追问:“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用手指捏取东西的?在饥饿的情况下会这样吗?”学生恍然大悟:“哦,一定是豆太烫手了。”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学生领略了鲁迅先生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四、多元解读
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熏陶感染学生,提高其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如寓言《白兔和月亮》,在探讨寓意时,有位学生认为白兔得月后,有了无穷的得失之患,是因为它独自拥有了月亮,因此,我们有什么东西也不能独自专有,应与朋友共享,还举了例子,如金钱、爱情等。引起了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时该教师马上因势利导,他说:“世上有很多东西可以与他人共享的,如友情、欢乐、书籍、自己劳动成果等等,但也有个例是不能与他人分享的,特别是爱情等,爱情不同于友情,它是自私的,等同学们长大后便会体验到的。”教师廖廖数语,让学生懂得了爱情与友情的不同,避免了学生陷入误区。
因此,“多元解读”是真实的阅读,是孕育创造性品质的阅读,理应受到格外的重视。
五、摘抄诵读
学生自行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须指导学生摘抄并诵读优美词句章段,使学生在有意识地积累、感悟理解和运用过程中,丰富知识储备,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诵读内容宜参照课标及教材推荐的篇目做出量的规定和质的选择。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我们不但要起到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鼓励学生思维的多元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
总之,阅读是语文教育的核心,知识、信息的获得,多是通过阅读来实现的。阅读还能滋养精神、愉悦生活,使人拥有快乐、幸福的人生。让学生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作者单位:清河县黄金庄县中心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