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政治课“工匠精神”的实践学习
王贤
[摘 要] “工匠精神”作为以产品为导向的价值观,引领着技术人员生产出精益求精的产品。作为技工院校的教育者,要在课堂上灌输“工匠精神”的理念和精髓,引导学生意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并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中国制造;技工人才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7-0025-01
近几年“工匠精神”被制造界广泛讨论,“工匠精神”一般是指工匠具有追求完美的精神,热衷于对产品精雕细琢,对产品的追求胜过对金钱的追求,是一种以产品为导向的价值观。
在中国古代,皇家工匠们追求德才兼备的善美境界,在讲究精益求精的同时,主张弘扬勤俭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进入现代大工业时代,产品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工匠精神也随之得到深化和提炼。美国苹果公司的成功让“工匠精神”近年来在中国工商界流行,各企业为了标榜产品优质,纷纷号称要制造性能出色、质量最好的产品,“工匠精神”成为一种导向性的制造策略。
由“工匠精神”联想到近些年中国东部沿海制造企业技工短缺、中国制造业创新不足等问题,中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什么技工人才还会存在短缺现象,为什么鲜有具备“工匠精神”的企業能够打造出优秀的产品?作为一名技工院校政治教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在学习德育《经济与政治常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章节内容时,我用《中国符号——中国制造》视频短片带领学生了解中国制造的发展状态,中国制造以最初劳动密集型逐渐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而非制造强国,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制造的出路在何方。在这个教学环节,以小组讨论模式展开,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在教师的启发下以第一学期学习的“工匠精神”思想内涵为核心,找到中国制造的出路,解决这个问题。“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对品质的追求,“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的精品,其内涵包括:(1)精益求精。对产品质量的精益求精和执着。(2)注重细节。在细节方面可以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尽力做得完美。(3)严谨,认真、谨慎的态度,在细微处认真下工夫,尽力确保完美。(4)耐心、专注、坚持。不急不躁,持之以恒,专心注意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坚决保持对品质的高标准、严要求。(5)专业、敬业。为打造最优产品,从业人员在专业领域里不懈努力,不断进步,对工作始终持认真、负责的态度。总结学生小组讨论的结果,有以下几点:(1)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中国制造应该向德国、日本制造学习。德国、日本制造以精确、精准著称,他们的产品特点是工艺精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理念和员工认真的工作态度。德国和日本都属于制造业强国,他们真正地体会到了“工匠精神”的价值所在。(2)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壮大中国制造业需要“工匠精神”。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就是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既要不断寻求科技进步,也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技工人才队伍。技工人才职业素养需要进一步提高,需强化“工匠精神”。(3)中国制造向企业要效益。国内不少企业追求即时利益,而忽略产品的质量和品质,产品质量差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工匠精神”。一家企业需要自己的企业文化,需要文化精神,需要时间的沉淀,在当前中国的“快经济”时代,企业的寿命也成为时代的难题,百年老字号企业也在慢慢消逝。据统计,世界上延续200年以上的企业共有5586家,其中日本3146家,德国837家,荷兰222家,法国196家。这些长寿企业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其核心价值在于精益求精,对匠心、精品的坚持和追求。本堂课结合“工匠精神”的内涵学习中国制造,使学生明白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也体会到工匠精神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在技工院校,不仅在政治课上可以开展“工匠精神”的学习,还可以定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文化熏陶这一隐形教育资源的优势,传播、弘扬“工匠精神”,可以通过在学校开展一些展览或者比赛等活动加大宣传力度,给学生心理上形成一种意识,营造一种氛围,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这些文化活动中增长见识,丰富课余生活,对于学生职业精神的形成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比如,可以举办“匠人精神”的征文比赛和演讲活动,让学生彼此间进行交流学习,共同进步。另外,此类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进一步理解,校园文化活动凭借其丰富的形式,寓教于各种活动中,以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使“工匠精神”得到进一步的传播与弘扬。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工匠精神”培养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付守永.工匠精神:向价值型员工进化[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会出版社,2013.
[2]朱佳丽.浅析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