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夏静芳
经过五千年岁月的洗礼,中华民族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对于客观事物的看法和评价标准,这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有责任也有义务将传统的价值观有效地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在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当中,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价值观的重要性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同时更是一种人文性学科。所以,在高中的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对于传统价值观进行有效渗透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教育的过程当中,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性的知识,更应该教给学生对于客观事物的看法和评价标准。因此,对于传统文化进行挖掘,并且有效地传达给学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当前的具体情况来看,我们就会发现学校的课桌上、墙壁上等等地方,都会出现学生的信手涂鸦,有一部分学生甚至是出口成“脏”;还有一部分学生受到当前社会上金钱至上的思想腐蚀,为人处事一切“向钱看”。这对于学生自身的长远发展来说,无疑是不利的。第三,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因为语文是实现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当前的语文教材内容编排的过程当中,就已经融合了传统价值观的相关内容,其中既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内容,还包括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内容。所以,教师就应该将传统价值观和常规的语文教学融为一炉。
二、语文教学中传统价值观渗透的主要内容
1. 自强不息精神的渗透
自强不息是传统价值观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具体体现就是,一个人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要向困难妥协,而是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完成自身的目标。这种传统而朴素的价值观,在苏教版高中语文的教材内容上就有所体现。例如食指先生所写的《相信未来》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不论是蜘蛛网查封了炉台,抑或是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在这所有困难接踵而至的时候,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向生活低头,而是要坚信自己,坚信未来,那些所有美好的事情,在我们自强不息的岁月中会距离我们越来越近。
2. 爱国主义精神的渗透
顾炎武先生提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名言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其所展现的就是对于自己祖国的深切热爱,对于生养自己这片土地的责任感。从古到今,很多人都体现出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例如,南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其中一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就体现了诗人要像前辈一样为国立下赫赫战功,护住这一片大好河山的爱国情怀。同样毛泽东主席在1925年晚秋时节所作的《沁园春·长沙》当中也写到“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那种对于祖国的前途充满着希望的乐观主义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四个字“谁主沉浮”,则是将那种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彻底地展现出来。教师在具体讲述这样的篇章的时候,就需要将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完美地表达出来,以便于学生对于爱国精神更好地理解,并且有效地融入到自身的价值观当中。
3. 尊师重孝精神的渗透
尊重师长、孝敬父母是传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传统价值观渗透的过程当中,就必须要对这两方面进行有效地挖掘和解读。例如,在讲述《师说》和《劝学》这两篇文章的时候,就一定要传达出尊师重道的精神;在讲述《我与地坛》这篇文章的时候,要详细地剖析作者史铁生对于母亲的思念,从而将传统美德当中的孝道有效地体现出来。
三、语文教学中传统价值观渗透的方法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当中,进行传统价值观的渗透。主要就采用以下几个办法:第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例如在讲述《相信未来》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对文中所表现出来的场景进行语言上深层次地解读,同时还可以采用多媒体的设备进行有效地展现,使学生真正地融入到具体的情景当中,从而有效地体会作者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第二,背景拓展。所谓的背景拓展,实际上要主要讲述作者在创作时期的环境,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例如,在讲述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教师就需要介绍已是66岁高龄的辛弃疾将军筹划北伐过程当中的满腔悲愤和深深的忧虑,以此来更好地展现辛弃疾先生的爱国情怀。第三,相应的写作训练。写作训练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传统价值观是十分有利的。例如,在讲述海伦·凯勒女士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文章之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就可以给学生留下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或者是身边的人自强不息的文章。这样学生在写作的过程当中,对于这种精神的理解就会更上一层楼。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进行传统价值观的渗透和培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作者单位:宿迁市马陵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