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欣赏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安炜成 张明
【摘 要】 音乐欣赏是学生获取音乐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这不仅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而且是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启迪学生心智的重要途径。如果教师一味地照本宣科式的传道授业解惑,学生非但不能真正体验和感受音乐美,反而会感到迷茫,感到音乐高不可攀。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调整教学方式,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中心,引导学生创新求异,构建良好的音乐欣赏教学平台。
【关键词】 音乐欣赏;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2095-3089(2017)15-00-01
音乐欣赏,顾名思义,是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聆听,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的活动它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以反馈的方式影响音乐的创作与表演。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标把音乐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为“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两个领域,丰富了音乐欣赏的内容,音乐欣赏教学成为了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模式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抑制。
音乐与人的生活情趣、审美情操、语言行为、人际关系等都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学生音乐欣赏的主体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而且能在其基础上体验到各种伴随着审美体验所发生的综合效应。通过音乐欣赏,我们不但能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挖掘学生的思维想象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且能在欣赏活动中发挥主体性积极参与其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伴随着教改的实施,音乐教学应当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实践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中心,围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来进行培养。
一、努力构建师生间音乐欣赏的情感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师生之间彼此交融,产生师生情感互动,学生才能以宽松、和谐、平等的心态走进课堂。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对音乐作品的解释、表达、引导,学生会自觉的愉快的去接受,去模仿没,去表达;情感互动的形成,会使学生在教师热情、风趣的教学艺术的启迪中,努力探究和质疑,主动参与课堂的一切活动,从课堂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在愉悦的氛围中领悟音乐内涵,进而形成对音乐欣赏课堂的乐趣;情感互动的形成,可使学生在教师的赞美、鼓励和肯定中提高学习信心和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变被动为主动,以轻松、愉悦和自信的心境去求知、去表现、去创造,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真正懂得音乐欣赏。
二、以合适的欣赏切入点,引发学生对课堂音乐欣赏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是个人感兴趣或者亲身经历体验过的事情,必定会如数家珍般的道出其中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音乐作品是人们生活情感的升华、美的表达,作曲家把生活中的悲欢离合、辛酸苦楚、欢乐兴奋、生活哲理等通过其笔下的音符体现出来,怎样引导学生去解读、欣赏其中的奥秘,怎样引导学生轻松愉悦、以自然的思维主动走进具体的音乐作品中,教师教学技能的合理应用是关键。如果能以学生生活趣事、身边体验过的事件为切入点,轻松的走进音乐作品,并主动的发挥想象力和联想力,努力去体验音乐作品的内涵。如欣赏《进行曲》一课时,先让学生回忆每天出操时全校学生整齐如一的动作,再让学生关赏一组阅兵仪式的场面,并列队模仿和表演,随后让学生听几段音乐(不同体裁),问学生哪种乐器适合与刚才模仿的步伐吻合,学生会踊跃地说出音乐在速度、力度、情绪等音乐元素的表现适合刚才的步伐,继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综述进行曲的风格与特点。这种以学生有深入生活体验为出发点的互动与引导,最容易走入学生心中,唤醒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动机,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强烈情感和参与音乐实践的强烈愿望。
三、抓住音乐欣赏的情绪与情感表现,引导学生掌握自主欣赏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感情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情感的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情感强度,使人们的情绪、情感同音乐情感与情绪和谐的交流与沟通,成为我们教学的追求目标。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不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更需要内心深处的体验,寻求那种动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艺术效果与境界。让学生更多的与音乐交流,用音乐的情感来呼唤学生的情感。当然在体验情感的同时要更深层次的挖掘音乐要素的变化,音乐要素的变化会带动音乐的情绪、情感的变化。如在欣赏《三个和尚》中那段优美的旋律与救火的那段音乐进行比较时,学生说出了第一段音乐的情绪表达:该段表现了和尚们睡觉、喝水等悠闲自在的生活场景。另一段音乐学生则说:和尚们在救火、打架等焦急的情绪。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提问了:大家是怎么分辨判断出来的呢?学生则回答:第一段音乐旋律平稳缓慢而又优美,第二段音乐则感觉比较紧张、急促。通过学生对乐曲舒缓与紧张的情绪进行比较,体会出音乐快与慢的音乐要素之间的比较。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音乐欣赏中音乐要素的变化与音乐情感与情绪方面的表达,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牢牢把握这一重要要素,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水平,更好的培养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
四、多层面地引进先进的教学媒体,架构学生音乐欣赏的互动平台
按照达尔克罗兹的教育观点,在体态律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的去发现和研究学生的身体活动和他们周围世界的自然节奏,特别是学生的游戏活动,须将他们自然引入教师的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达尔克罗兹反复强调,应该通过这些活动唤醒学生对音乐艺术和生活的热爱,唤醒学生的音乐意识和音乐本能,让学生每次都能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学生更学会了“学海无涯‘乐作舟”,音乐便成了学生精神上的家园。所以,必须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基础为出发点来构架学生音乐欣赏的互动平台,充分的利用生动活泼的场景、画面、律动、音像为媒体,把欣赏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轻松走进音乐世界,感受音乐美、享受音乐美、鉴赏音乐美。使学生愉快的接受音乐熏陶,领悟音乐真谛,使学生得到美的启迪。
音乐欣赏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被动的心理行为,似乎仅仅是在接受外界的音乐刺激以后做出的某种反应。但实际上,在欣赏的过程中它必然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想象活动。这不仅是听觉表象的想象,还包括对音响含义的想象。当代美国著名音乐心理学家莫蒂默卡斯曾经说过:“一个完整的音乐体验应包括以下两部分,对音乐产生心理上的感情反应,产生能够揭示作品意图的逻辑认识过程。”欣赏者在体验这两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音乐本身并不能明确提示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而只能向听众揭示一个总体上的精神特征。所以,揭示作品意图的逻辑过程需要依靠欣赏者的想象力去完成,这实际上是一种创造性行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能准确的分析和把握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与意图,把音乐欣赏成功的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学生充分掌握音乐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如何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兴趣》,陈俊时,《音乐天地》,2006(09);
2、《从心里学角度谈培养音乐兴趣》,易希平、陈文佩,《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04);
3、《谈音乐教学中的兴趣激发与培养》,唐军琳,《艺术教育》,2006(07);
4、《音乐欣赏与审美素质的培养》,张敏,《平顶山学院学报》,2005(01);
5、《浅谈音乐欣赏》,黄爱文,《当代教育科学》,2007(02);
6、《音乐美学基础》,张前、王次炤,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05;
7、《音乐欣赏的方法与本质》,马金玉,《艺海》,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