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反思,为语文学习“破冰”
唐晓蓉
2012年,莫言成为了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当我们欢呼雀跃举国同庆的时候,是否会在刹那间产生一丝困惑:我们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有着举世瞩目的四大发明,有着包揽各种竞赛金牌的学生,为什么却总是很难摘下诺贝尔奖的桂冠呢?作为一名教师,审视自己的教学,越来越惊恐的发现,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机械的,是一种缺乏思考与质疑的全盘接受,是一种记忆力与劳动力的相互比拼,是一种多重反复与熟能生巧的枯燥训练。
古人云:“学贵自得”“学贵有疑”。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都在启示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不断思考、反省,在反思中更好地学习和提高。《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求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反思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本人不断地在教学中进行尝试,有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反思的意识,逐渐养成自主反思的习惯,颠覆学生原来的语文学习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激发反思意识,改变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更是反思性学习的促进者。教师首先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同时,在教学实践中,还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一个反思的情境与氛围,让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反思的意识与习惯。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教为中心”,大部分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宰者,习惯于“一言堂”,滔滔不绝还很有成就感。久而久之,学生也形成了被动接受的习惯:师讲,我听;师写,我记;面临考试强记硬背,一心只关注成绩高低。对于教师所讲的知识要点没有质疑,对于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更不会进行反思。长此以往,自主学习反思的能力将丧失,鲜活灵动的个性被埋没,学生思考探索、创新意识消失殆尽。因此,现在亟需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行为。例如,在进行最传统的字词诗文教学时,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合作完成,效果确实是可喜的。学生明确任务后,开始讨论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最有效的方式方法,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与完善,学习热情高涨,效率倍增。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更是鼓励学生自己解读文本,感受作者情感,品味赏析语言,敢于质疑老师的观点、教材的观点,在不断的思辨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二、创设反思情境,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过程不只是对新信息的直接吸收和理解,还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学过程中,应该留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及时回顾所学知识,并对自己的学习做一个客观评价。这样的回顾评价,在无形中训练了学生整理思维和思维策略能力,让学生在自我评价、自我赞赏中提高学习信心,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作为学生反思活动的促进者,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帮助学生看到学习中的问题所在,使反思活动得以开展。
1.开辟阅读时间,以读促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读书就没有教育。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读书可以明理启智,读书可以给学生提供反思的依据与条件。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保障学生的阅读时间,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反思,增知长识,开拓视野。
2.创设民主氛围,以问促思
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反思,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人格全面和谐地发展。自主反思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开辟创造性思维的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由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真知。学生只要坚持在问题情境中经常保持反思的习惯,他们思维的空间会越来越开阔,越来越深邃睿智。
3.提供多种形式,以践促思
在语文教学中要开创多种形式,如作文、周记、学后记、读后感、考后思、改编课本剧、时事点评等,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中产生不同的感受,在自主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从问题中完善自我、推动自己,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坚持下去,学生就会逐步形成反思自我、超越自我、促进自我持续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三、运用反思手段,提升语文能力
语文学习的成效及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积累,需要深入分析,需要坚持反复的思考,需要学生自己的领悟,而领悟又要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因此,教学中要坚持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强调随时对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培养学生掌握反思方法,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措施。
1.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问
课前预习固然重要,但是课后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每天做到“日三省吾身”,自己反思自问:①今天老师主要讲了哪些知识点?②我学会了多少?③还有哪些掌握不够充分?对于书中或者老师讲解中存在的疑问,鼓励学生当堂提出,师生可以共同商榷解决。这样的教学环节安排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一个自我的整理和内化,从而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作业巩固——引导学生反思自查
美国教育家科勒捏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在从课内到课外,从书本到生活,从学校到家庭到社会乃至世界的语文信息场中,反思人则进,不思人则退,人在不断地反思中成长着,学生同样在不断地反思中提高自己学习语文的能力。教学中,要给学生设计一些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语文作业,同时加入学生自我评价环节,学生就会在每次自我批改的过程中进行反思,不断提高作业质量,培养作业创新能力。
3.问题质疑——引导学生反思探究
朱熹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爱因斯坦也强调:“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学生只有在反思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不断的发现、提出问题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走向提升的能力发展。语文教师要养成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反思探究的时间。如《孔乙己》和《范进中举》的主人公的遭遇,现代的学生很难理解,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带着问题进行文本的阅读,效果自然是不明而喻的。
4.检测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自悟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反思自悟也要形式多样,不断创新,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始终对学习保持着一种兴趣与期待。例如,每日个人反思,临睡前梳理一天的学习过程,对于语文学习中的得与失进行自我考量,查漏补缺;每周集体反思,利用十几分钟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阶段性反思,让学生就集体或其他人的学习状况作一个客观的分析评议,在不断的总结中反思、纠正、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每月综合性反思,引导学生对于自己一个月来在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进行一个综合的考评,对于字词掌握情况、阅读训练成绩、写作思路水平等进行一个整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要挖掘利用学生自主反思中的教育资源,要敢于打破语文学习的常规模式,加强学生对自己学习方式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等过程的反思,进一步修正或强化。哲人笛卡儿说过“我思故我在”,我们说:语文学习要破冰,必须坚持自主反思,让学生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提升,最终达到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终极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藏书中学)
2012年,莫言成为了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当我们欢呼雀跃举国同庆的时候,是否会在刹那间产生一丝困惑:我们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有着举世瞩目的四大发明,有着包揽各种竞赛金牌的学生,为什么却总是很难摘下诺贝尔奖的桂冠呢?作为一名教师,审视自己的教学,越来越惊恐的发现,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机械的,是一种缺乏思考与质疑的全盘接受,是一种记忆力与劳动力的相互比拼,是一种多重反复与熟能生巧的枯燥训练。
古人云:“学贵自得”“学贵有疑”。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都在启示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不断思考、反省,在反思中更好地学习和提高。《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求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反思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本人不断地在教学中进行尝试,有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反思的意识,逐渐养成自主反思的习惯,颠覆学生原来的语文学习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激发反思意识,改变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更是反思性学习的促进者。教师首先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同时,在教学实践中,还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一个反思的情境与氛围,让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反思的意识与习惯。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教为中心”,大部分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宰者,习惯于“一言堂”,滔滔不绝还很有成就感。久而久之,学生也形成了被动接受的习惯:师讲,我听;师写,我记;面临考试强记硬背,一心只关注成绩高低。对于教师所讲的知识要点没有质疑,对于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更不会进行反思。长此以往,自主学习反思的能力将丧失,鲜活灵动的个性被埋没,学生思考探索、创新意识消失殆尽。因此,现在亟需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行为。例如,在进行最传统的字词诗文教学时,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合作完成,效果确实是可喜的。学生明确任务后,开始讨论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最有效的方式方法,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与完善,学习热情高涨,效率倍增。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更是鼓励学生自己解读文本,感受作者情感,品味赏析语言,敢于质疑老师的观点、教材的观点,在不断的思辨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二、创设反思情境,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过程不只是对新信息的直接吸收和理解,还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学过程中,应该留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及时回顾所学知识,并对自己的学习做一个客观评价。这样的回顾评价,在无形中训练了学生整理思维和思维策略能力,让学生在自我评价、自我赞赏中提高学习信心,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作为学生反思活动的促进者,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帮助学生看到学习中的问题所在,使反思活动得以开展。
1.开辟阅读时间,以读促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读书就没有教育。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读书可以明理启智,读书可以给学生提供反思的依据与条件。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保障学生的阅读时间,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反思,增知长识,开拓视野。
2.创设民主氛围,以问促思
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反思,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人格全面和谐地发展。自主反思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开辟创造性思维的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由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真知。学生只要坚持在问题情境中经常保持反思的习惯,他们思维的空间会越来越开阔,越来越深邃睿智。
3.提供多种形式,以践促思
在语文教学中要开创多种形式,如作文、周记、学后记、读后感、考后思、改编课本剧、时事点评等,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中产生不同的感受,在自主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从问题中完善自我、推动自己,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坚持下去,学生就会逐步形成反思自我、超越自我、促进自我持续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三、运用反思手段,提升语文能力
语文学习的成效及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积累,需要深入分析,需要坚持反复的思考,需要学生自己的领悟,而领悟又要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因此,教学中要坚持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强调随时对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培养学生掌握反思方法,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措施。
1.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问
课前预习固然重要,但是课后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每天做到“日三省吾身”,自己反思自问:①今天老师主要讲了哪些知识点?②我学会了多少?③还有哪些掌握不够充分?对于书中或者老师讲解中存在的疑问,鼓励学生当堂提出,师生可以共同商榷解决。这样的教学环节安排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一个自我的整理和内化,从而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作业巩固——引导学生反思自查
美国教育家科勒捏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在从课内到课外,从书本到生活,从学校到家庭到社会乃至世界的语文信息场中,反思人则进,不思人则退,人在不断地反思中成长着,学生同样在不断地反思中提高自己学习语文的能力。教学中,要给学生设计一些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语文作业,同时加入学生自我评价环节,学生就会在每次自我批改的过程中进行反思,不断提高作业质量,培养作业创新能力。
3.问题质疑——引导学生反思探究
朱熹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爱因斯坦也强调:“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学生只有在反思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不断的发现、提出问题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走向提升的能力发展。语文教师要养成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反思探究的时间。如《孔乙己》和《范进中举》的主人公的遭遇,现代的学生很难理解,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带着问题进行文本的阅读,效果自然是不明而喻的。
4.检测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自悟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反思自悟也要形式多样,不断创新,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始终对学习保持着一种兴趣与期待。例如,每日个人反思,临睡前梳理一天的学习过程,对于语文学习中的得与失进行自我考量,查漏补缺;每周集体反思,利用十几分钟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阶段性反思,让学生就集体或其他人的学习状况作一个客观的分析评议,在不断的总结中反思、纠正、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每月综合性反思,引导学生对于自己一个月来在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进行一个综合的考评,对于字词掌握情况、阅读训练成绩、写作思路水平等进行一个整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要挖掘利用学生自主反思中的教育资源,要敢于打破语文学习的常规模式,加强学生对自己学习方式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等过程的反思,进一步修正或强化。哲人笛卡儿说过“我思故我在”,我们说:语文学习要破冰,必须坚持自主反思,让学生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提升,最终达到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终极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藏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