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意义
夏以俭
传统的应试教育,在教学上形成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的教授作为最主要的核心工作,忽略了知识接收的主体是有思想、有选择能力的人而不是作为知识存储的机器。历史教学在传统的旧有教学模式下存在一定的缺陷,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下意识把自己只当作是一个“听众”,而历史作为一门文史类学科,其中包含大量的史实资料,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只学会死记硬背知识点,而忽略历史学习的真正意义。长此以往学生严重缺乏对历史知识的正确认识,在运用上对历史知识也不能进行融会贯通,直接影响历史的学习和成绩的提高,也很容易打消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一、高中历史教学为什么要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所谓教学就是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这是需要教育学双方作为主体都要参与到其中的互动过程。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其主体作用是否能得到很好地发挥,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着直接的影响甚至是决定作用。所以,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自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得到重视和发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也不再一味的啃书,而是学会主动去学习知识,进行知识的融会贯通,真正了解知识的内涵。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在真实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教育学的目的。
二、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意义
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熟记,以达到高考中获得较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要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知识的了解进行分析和判断。通过对学生分析和判断历史的锻炼来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主动投入到历史知识的探索中,真正意义上做到读懂历史,对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有很好地培养作用。
1.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高中历史学习对于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趋于成熟的高中学生在要求上有很大提高,要求学生在熟记历史事件、人物基础上更要积累历史知识,深刻理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相互联系。所以老师在历史教学中不能把课堂当作自己的主战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做一个很好地思想上的引导,然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比如“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这是学生在学习历史中比较难掌握的一个知识点,这部分知识不仅仅局限在当时发生的那段历史事件,往前还可以追溯到洋务运动时期的洋务派和顽固派两大地主派系,还有当时学习西方创建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两大工业。这部分知识点纷杂、联系也比较多,所以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设计一些情境问题,教师针对洋务运动可以提问: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说明洋务运动对中国国富民强没起到作用,是不是说明学习西方是错误的?这样的问题设问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探讨兴趣,引导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学生通过探讨,深刻了解和记忆洋务运动在近代中国经济建设上所起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同时学生主体意识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授创造良好的环境。
2.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达到教育的目的,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让你的学生喜欢你所教授的东西,如果学生对这个知识的学习没有任何兴趣,无论老师下多大的功夫也于事无补。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把历史学习当作是兴趣而不是苦难的历程。只有学生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才能更好地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中。历史是一门很有趣味性的学科,教师可以找到很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学习目光,其实历史与文学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引用一些古诗词对一件历史事件或是一位历史人物进行描述和解说,将比较抽象的历史知识用诗词解说的方式化为一个具体的形象,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和认识,这样的方式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将自己融入到历史情境中,对历史有更“切身”体会,在知识的理解上也更容易。例如引用“十三能织素”等诗句来描述我国古代纺织业在生产上的普遍和发展上的发达;同时在教学古代手工业发展方面的知识时,让学生介绍一些自己知道或是了解到的古代商人或是商队,让他们参与到学习中,提高主体意识,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也不断的增加。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不能只作为被动的接受者,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体会学习的兴趣,对自身思维和能力锻炼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培养自我文史素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提高,让他们在学习中活跃起来,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会了共同协作求取知识,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历史课内容涉及到很多的历史人物,所以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然后分别让不同小组的人扮演相应的历史角色进行情景演绎。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时,让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扮演袁世凯、孙中山、黎元洪、黄兴、宋教仁几个代表性人物,对自己的主张思想进行讲述,然后其他成员对其他小组的表演进行评分,同时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参与其中,帮助表演的成员查找相关的资料,在表演中其他成员可以对遗漏的知识进行补充。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历史的兴趣,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团队合作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强大力量,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结束语
高中历史教学想要达到教学目的,就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主体意识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学生主体意识的提高,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更容易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挖掘历史这门学科蕴含的趣味,从而提高历史学习兴趣,保证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建陵高级中学)
传统的应试教育,在教学上形成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的教授作为最主要的核心工作,忽略了知识接收的主体是有思想、有选择能力的人而不是作为知识存储的机器。历史教学在传统的旧有教学模式下存在一定的缺陷,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下意识把自己只当作是一个“听众”,而历史作为一门文史类学科,其中包含大量的史实资料,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只学会死记硬背知识点,而忽略历史学习的真正意义。长此以往学生严重缺乏对历史知识的正确认识,在运用上对历史知识也不能进行融会贯通,直接影响历史的学习和成绩的提高,也很容易打消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一、高中历史教学为什么要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所谓教学就是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这是需要教育学双方作为主体都要参与到其中的互动过程。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其主体作用是否能得到很好地发挥,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着直接的影响甚至是决定作用。所以,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自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得到重视和发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也不再一味的啃书,而是学会主动去学习知识,进行知识的融会贯通,真正了解知识的内涵。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在真实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教育学的目的。
二、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意义
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熟记,以达到高考中获得较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要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知识的了解进行分析和判断。通过对学生分析和判断历史的锻炼来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主动投入到历史知识的探索中,真正意义上做到读懂历史,对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有很好地培养作用。
1.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高中历史学习对于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趋于成熟的高中学生在要求上有很大提高,要求学生在熟记历史事件、人物基础上更要积累历史知识,深刻理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相互联系。所以老师在历史教学中不能把课堂当作自己的主战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做一个很好地思想上的引导,然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比如“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这是学生在学习历史中比较难掌握的一个知识点,这部分知识不仅仅局限在当时发生的那段历史事件,往前还可以追溯到洋务运动时期的洋务派和顽固派两大地主派系,还有当时学习西方创建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两大工业。这部分知识点纷杂、联系也比较多,所以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设计一些情境问题,教师针对洋务运动可以提问: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说明洋务运动对中国国富民强没起到作用,是不是说明学习西方是错误的?这样的问题设问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探讨兴趣,引导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学生通过探讨,深刻了解和记忆洋务运动在近代中国经济建设上所起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同时学生主体意识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授创造良好的环境。
2.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达到教育的目的,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让你的学生喜欢你所教授的东西,如果学生对这个知识的学习没有任何兴趣,无论老师下多大的功夫也于事无补。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把历史学习当作是兴趣而不是苦难的历程。只有学生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才能更好地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中。历史是一门很有趣味性的学科,教师可以找到很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学习目光,其实历史与文学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引用一些古诗词对一件历史事件或是一位历史人物进行描述和解说,将比较抽象的历史知识用诗词解说的方式化为一个具体的形象,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和认识,这样的方式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将自己融入到历史情境中,对历史有更“切身”体会,在知识的理解上也更容易。例如引用“十三能织素”等诗句来描述我国古代纺织业在生产上的普遍和发展上的发达;同时在教学古代手工业发展方面的知识时,让学生介绍一些自己知道或是了解到的古代商人或是商队,让他们参与到学习中,提高主体意识,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也不断的增加。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不能只作为被动的接受者,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体会学习的兴趣,对自身思维和能力锻炼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培养自我文史素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提高,让他们在学习中活跃起来,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会了共同协作求取知识,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历史课内容涉及到很多的历史人物,所以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然后分别让不同小组的人扮演相应的历史角色进行情景演绎。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时,让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扮演袁世凯、孙中山、黎元洪、黄兴、宋教仁几个代表性人物,对自己的主张思想进行讲述,然后其他成员对其他小组的表演进行评分,同时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参与其中,帮助表演的成员查找相关的资料,在表演中其他成员可以对遗漏的知识进行补充。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历史的兴趣,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团队合作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强大力量,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结束语
高中历史教学想要达到教学目的,就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主体意识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学生主体意识的提高,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更容易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挖掘历史这门学科蕴含的趣味,从而提高历史学习兴趣,保证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建陵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