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基层腐败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袁静知 虢剑波
关键词 基层 反腐倡廉 人民群众 领导干部
作者简介:袁静知,湖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虢剑波,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3.304
我国反腐倡廉工作建设从未停止过步伐,从十八大,至十九大,党中央的反腐行动稳中求进,力度不减。在取得一些成就的同时,我国反腐形势仍然处于严峻复杂的时期,我国的反腐斗争还暂未取得压倒性的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发声振聋发聩:“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第六,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廉政的“廉”,不仅是2015年的年度国内字,更是广大人民群众殷殷期待的一种体现。我国党中央反腐成效明显,但是基层反腐工作却不尽如人意。目前我国亟待解决的便是“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的问题。一、我国基层反腐倡廉工作建设的现状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道出了天大的事实。民是水,中国共产党是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腐败问题严重关系到人心向背的问题。
基层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国整体反腐倡廉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老虎”虽大,离人民群众还是远些。“苍蝇”虽小,围绕在群众身边嗡嗡作响更让人痛恨。基层领导干部直接接触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有着血肉联系。基层与党中央是下级与上级的问题,也是根与树的问题。若根不牢固,何以長成参天大树?因此,作好基层反腐败斗争为党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实现“中国梦”汇聚了巨大力量,赢得民心,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便能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因此,在基层反腐过程中出现的状况和问题绝不允许忽视,取得的工作进展和成绩也需要受到重视,并加以分析。切忌尝到了一点甜头就狂妄自大、满足现状而停滞不前,这便是“历史的周期性”。
在基层领导干部中,现存在以下一些问题:自身思想素质不过硬,易受官僚主义等陋风侵蚀,搞形式主义,尤其在年关将至之际,铺张浪费甚为严重;不作为、不想为的现象普遍多发,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身在其位却不谋其职,心中无老百姓,抱着“不做事就不会犯错”的想法在官场“混日子”,面对老百姓的呼求装聋作哑,接到群众的信访之后闭口不谈,拒绝为人民群众办事,有的则是少作为,办事拖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现象仍旧严重,一家之中若有人当了官,便会运用自己职位的便利为自己的亲朋好友安插职位或谋取福利,形成家族式的小团体利益。还有的基层领导干部,公款消费、公车私用,抱有“天高皇帝远”的侥幸心理,甚至贪污公款、苛捐杂税严重等,受“官本位”影响,在面对人民群众时,没有谦虚、没有敬畏、没有恭敬之心,取而代之的是傲慢无礼、唱起了官腔、摆上了官架子。
在基层人民群众也存在如下的问题:有的基层百姓文化程度低,并不清楚如何利用正当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一度上加大了贪污腐化份子的嚣张气焰;有的群众因为地处经济贫瘠之区,没有媒介或者无法及时地了解到党中央下发的关于反腐倡廉的规定和准则;还有的人民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对于腐败与清廉心中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也不了解法律赋予的权利与义务,在面对不正之风盛行时无法及时作出检举。基层人民群众存在的这些问题,也是导致基层腐败多发易发并且治理效果不如中央的一大原因。二、关于基层腐败的解决路径
(一)加快基层领导干部建设常态化
基层作为党中央的前线,基层建设是党建的基石,是为党、国家和政府赢取民心的重要阵地。“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 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是基层反腐倡廉工作的核心力量,只有领导干部的三观正,才能形成一股良好的风气,带领人民群众又好又快地建设基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助力。党要管党,关键就是要管理好党员,要充分引导全体党员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其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 。基层领导干部应深入贯彻“两学一做”精神,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定量开展一系列专题思想教育活动。让基层领导干部建设常态化,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为指导,经常批评和自我批评,实现自律和他律的统一。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才能防止腐朽思想的“糖衣炮弹”袭击,继而保持党的肌体的健康。“两学一做”,关键在做。党的宗旨不是随便说说的,这是历史实践得出的真理,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心中永远有人民,拎着乌纱帽、身怀感恩敬畏之心踏踏实实地为人民干实事、做好事,摒弃“当官想发财”的落后思想,不辜负党中央的信任。
(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的作用
民者,万世之本。历史经验说明人民群众不管何时何地都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不固本,何以固天下?在基层反腐倡廉的建设中,离不开人民群众的作用。
我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一切由人民说了算。权为民所用,心为民所系。基层群众应万众一心、团结统一、不畏强暴,敢于与不正之风作斗争。
基于上述基层群众的问题,解决群众清廉意识和法律意识薄弱是首当其冲,加强基层群众反腐倡廉思想教育,剔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荒谬想法,积极投身到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发现身边的不正之风应及时地向纪检监察机关检举,避免腐败之火越烧越旺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反腐倡廉工作的顺利进行与每一位人民群众脱不了干系,争当做一名优秀的公民,为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与反腐倡廉工作建设略尽绵力。
国家应加大对基层关于清廉的宣传力度,密切与偏远基层的沟通和联系,利用媒介的多元化拓宽群众监督的通道,防止百姓呼声无法传递到上级的耳朵里。国家和政府应对相对贫困的地区给予最大能力的经济帮扶,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进行多样化投资,为基层群众谋取更多的福利,让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群众得到实惠,自然会仅仅拥护共产党、为党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三)健全基层法律体系
建立健全我国基层关于反腐倡廉的法律体制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基层在法治建设方面相比较中央是有很大上升空间的。依法治国,也要依法治理基层不正之风,更要依法治理乱飞的“苍蝇”。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才能建立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基层。立法机关严格立法,执法机关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杜绝知法犯法的现象。将反腐倡廉与法治相结合,有法律强有力的保障,才能战胜腐败,打赢反腐败斗争这场攻坚克难的拉锯战。用好制度与法律的硬约束力,加大对基层腐败分子的惩戒力度,发挥“不敢腐”的“杀鸡儆猴”式威慑作用,让其他官员形成“不能伸手”、“不想伸手”、“伸手必被捉”的强烈意识。
法律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表达,但是不将法律付诸实践,就无法依法治基层,也就无法从实践中的得出真理,继而无法对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充分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让基层领导干部带动整个基层人民一齐知法、懂法、用法,在不断地实践中将基层反腐倡廉体制机制提升一个台阶。
开展法律专题讲座。不光是基层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就连基层群众亦是如此。基层腐败不同于上层腐败,基层腐败大多数源自基层领导干部不知法、无法用法、不懂守法,是基层反腐败斗争亟待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定期对基层领导干部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严格要求他们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知识投身到实践中去,这样才能赋予先进理论的意义。自身的“钙”补足了,再用科学的思想武装人民群众的头脑,带动群众一起,建设健康美丽新基层。
(四)拓宽监督渠道
为了营造党内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创新监督方式,完善监督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党内监督仍是监督的主要方式,用于提高黨员的自律自觉性,但单一的监督方式已不适合当前复杂严峻的腐败形势,必须实现封闭式监督向开放式监督的转变。基层相较于中央有着边缘化的特点,监督力度也相对松散。让权力在阳光下行使,提高机关单位政治的透明化程度,办事的流程完全向人民群众公开,能有效避免权力运行过程中产生腐败的情况。
纪检监察机关应在不定期、不提前通报的情况下,对相关工作单位进行抽检,以保证纪律检查的真实性。“吃一家的饭,管几家的事”,为了增强纪委监督的高效率,可试行双管齐下的“一托二”乃至“一托三”模式。
在互联网高速发达的时下,借助网络快速、便捷的力量实现网络监督。国家和政策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下放至基层,鼓励基层群众接触互联网、学习网络知识,使基层群众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中,实现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
注释: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2017-10-18.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2016-01-12.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