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措施
陈玲
摘 要:文章介绍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意义,并且进一步阐述了具体方法,包括课堂导入环节渗透情感、应用多媒体手段、朗读教学和朗读过程中增强情感,旨在为教育行业提供参考借鉴经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朗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0)27-0075-02
引言
情感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加以重视并且落实。情感教育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并且产生体会,使学生在情感的烘托下形成高尚的人格或品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意义
1.调动学生积极性
小学生活泼爱动,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比较在意教师的评价。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激发学生最有效的方式为奖励小红花,这体现出情感教育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毫无情感地讲述知识,通常会挫伤学生积极性,因此,在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2.吸引学生注意力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和写的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跃起来,积极动脑,认真思考,专心听讲。学生需要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而这种环境氛围离不开情感渗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3.增加师生间交流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在讲课时或者课后,通常都是不苟言笑,学生见到老师甚至会选择绕道而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利于学生与教师交流。在此种愉快氛围下,学生能够自由表达想法和情感,促进师生之间形成良好关系[1]。
4.培养感性的思维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情感特征,表达方式也存在差异。小学阶段的学生不论是学习能力还是生活经验都不足,对情感领悟和事物判断能力不强,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培养学生形成优良品格,让学生具备感恩之心,可以让他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美好。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解文章,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这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提升审美的意识
一个人的审美能力取决于其对事物包括情感的认识程度。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开展情感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在反复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将作者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师应当让学生在不断学习中受到情感熏陶,提升学生审美意识,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中的美好。
6.提升教学的质量
将情感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并选择灵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逻辑性较强的内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师还要结合文章蕴藏的情感引导学生发掘深层的价值,这样不仅能够实现情感渗透,而且能够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具体过程
1.课堂导入渗透情感
开展任何一门课程教学,课堂导入都是必备环节,好的开头是整个教学成功的一半。小学生贪玩好动,很难及时进入学习状态,而且难以集中注意力,影响着课堂情感渗透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可通过以下几个方法进行课堂导入:第一,引入小故事;第二,设置问题。
例如,在进行《小马过河》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小故事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小的时候,我和伙伴玩耍累了,就会相约中午去河里洗澡,原因是大人们都说傍晚水较凉。但某一天家中洗澡不便,加上刚忙完农活,我觉得很难洗干净,此时时间超过傍晚6点,但我还是选择去河里洗澡,结果发现水的温度比中午还要热。”通过这个小故事,教师引入本节课将要讲授的内容,最后总结出:道听途说不可信,凡事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知道。再如,学习《明天要远行》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大海是否有很多颜色?云朵是否洁白柔软?天亮又是什么时候?随后,教师对课文进行朗读,并且让学生闭眼感受课文中主人公“我”失眠时的心情,并且再让学生自行朗读一遍,体会文章中“我”想远行的迫切心情,再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远足的含义。教师最后总结:远足通常指的是去较远的山区或者田园徒步旅行,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美丽的景色。学生在学习完这篇文章后对大自然产生向往,教师可以为学生留一个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想象的大自然美景画一幅画。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爱护之情。
2.教学手段增强情感
传统教学方式并不能真正实现情感教育的渗透,因此,若想深度融合情感教育与课文内容,教师应当从具体环节出发,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第一,应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影音将枯燥的课文生动展示出来,引导学生感受真情实感。第二,角色扮演。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的文章,它们具有完整的情节以及生动的语言,教师在讲解此类文章时,可以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仔细揣摩动作神情,以景促情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陶冶学生情操[2]。
例如,在讲授与“长城”等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图片、视频或者动画,学生在直观场景中能体会古代劳动人民修建长城的艰辛和聪明才智。借助多媒体开展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再如,学习《比尾巴》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用声情并茂的言语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哪些小动物?它们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并且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今天‘动物园中热闹非凡,同学们可以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紧接着,教师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学生在朗读课文时会认真揣摩动物神情,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模仿力。
3.朗读教学丰富情感
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助于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感受文章魅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情感渗透教育时可以借助朗读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中蕴藏的情感。教师再组织学生在班级主动朗读,并且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勇敢发言,提升学生自信心。
例如,在学习《山行》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先声情并茂朗读一遍,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采用抑扬顿挫的语气以及恰当手势表达情感,让学生在头脑中畅想美好的画面,再安排学生进行朗读,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情感,提升学生朗读热情,让学生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深化。教师在学生朗读结束后进行点评,即使学生出现朗读错误也应当坚持客观评价,对学生积极的态度进行肯定,再告诉学生正确发音。此种方式既能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又能够让学生获得教师鼓励,强化学生朗读自信心。
4.在阅读过程中加深情感
与朗读作用相近,阅读同样也是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它和朗读有些许差异,阅读更加侧重学生自发行为,学生一旦主动融入其中,就能深刻把握情感脉络,和文章作者实现共鸣。一方面应当重视阅读训练。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采用分组或默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阅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深刻认识文章中心思想,接受情感熏陶;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课外阅读重要性。教师应适当拓展课外阅读,借助不同文章培养学生情感,引导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教《邓小平爷爷植树》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在全班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再组织学生自行朗读,并且向学生提问:“邓小平爷爷的态度和心愿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朗读课文。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会思考问题,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到邓小平爷爷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他所讲过的话。在学习完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查找邓小平爷爷的其他事迹,了解伟人的一生。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后能够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5.借助创设情境教学
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来实现情感的渗透。每篇文章都包含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这对小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再让学生分析文章情感就更加困难[3]。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讲解文章内容,为学生提供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渗透情感教育,加强学生情感体验。
例如,在进行《黄山奇石》的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描写景物的句子,让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在头脑中创设情境,让学生热爱大自然。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合理使用多媒体,选取相关图片、视频和动画,将相关内容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文章中心思想,这有利于提升情感教育渗透的效果,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再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用富有激情的言语进行授课,让学生感受西沙群岛美丽的景色。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西沙群岛的图片,让学生观看后,引導学生自行朗读课文,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和词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作品表达的情感。教师应当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使学生置身在情境中感受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结语
情感是人普遍存在的特征,对学生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有必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促进学生情感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选龙.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情感读本,2020(11):18.
[2]梁建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学周刊,2020(7):59-60.
[3]袁小勇.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措施[J].新课程(中旬刊),2019(12):226-227.
课题项目:泰州市教育规划课题2020年度一般立项课题“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的实践研究”(tzghyb2020-071)。
作者简介:陈 玲(1988— ),女,江苏泰州人,二级教师,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