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
案例中,小宇表现出来的主要是情绪的表达与调控以及社会性发展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家长缺乏对孩子正确的教育引导。良好的情绪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对于孩子适应社会、融入集体至关重要,作为教师,要意识到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可以说,案例中的这位教师在前期对小宇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和处理,比如加强家园沟通与合作、采取温和而坚定的引导等,都是比较恰当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小宇发脾气的频次减少了很多,应该相信,教师的努力一定不会白费。接下来,教师要做的可能是减少自身负面情绪对孩子的影响,努力寻求问题的进一步解决。目前,教师感到困惑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如何认识和处理教育公平问题,二是如何进一步帮助小宇。
首先,教师需要认识到,现实中不存在绝对的公平,在个别有特殊需要的孩子身上花费相对较多的精力,正是符合公正这一伦理原则的,即所谓“平等的应当平等对待,不平等的应当不平等对待”。小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相对特殊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好好研究并加以解决。不仅如此,教师在处理公平问题时还需要有所超越,体现对有特殊需要孩子的仁爱之心。更进一步说,如果教师能在班里营造关爱的氛围,不仅有利于小宇的成长,也有利于其他孩子人格的健全发展。
其次,目前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教师进一步研究,与家庭深入合作。小宇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表面上看是家长溺爱小宇,对小宇的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但实质上是小宇的内心需求没有被很好地理解和接纳。从案例的描述来看,家長总是简单化地对待小宇提出的要求,要么无条件地满足他,要么打他一顿来遏制,没有去倾听他的心声、理解他的感受。内心需求得不到理解和满足,就会产生不良情绪,这是正常人都会有的反应,更何况是孩子。当小宇提出要求时,无论合理与否,家长都需要认真对待,倾听他的想法,让他有机会表达;当他的要求不能被满足时,家长要告诉他原因。经常这样做,小宇就能体会到被尊重、被理解,即使一时难以接受,也不至于会有激烈的情绪反应。而且,小宇也会在被倾听、被理解的过程中学习倾听和理解。因此,教师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小宇在家中的表现,和家长一起分析小宇的内心需求,给家长更多回应方法上的指导,以帮助家长改善亲子关系。
在幼儿园,教师可以借助小宇在同伴交往中的问题,因势利导,达到既教育小宇又教育其他孩子的目的。建议教师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
1.及时肯定小宇好的表现
由于长期接受的是来自成人、同伴的负面评价,小宇会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难以建立自信。教师要尽可能发掘小宇身上的闪光点,在私下或公开的场合对其进行表扬,甚至可以适当放大他的优点,给予正向强化。这能提升小宇在班级同伴群体中的地位,让小宇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从而建立自信。慢慢地,小宇就会发现,不需要借助发脾气来吸引教师的注意了。
2.引导班里其他孩子接纳小宇
小宇出现非常激烈的情绪反应,可能很多时候也是因为他感受到了不被班里的同伴接纳,在交往过程中遭受了挫折。建议教师以自身的行为和态度为孩子们树立榜样,首先自己要接纳小宇、理解小宇,进而引导班里其他孩子也能接纳和理解小宇。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班里的孩子去关心和帮助小宇。小宇情绪不好时,可以鼓励和引导其他孩子去安抚或安慰他,有时同伴的安抚或安慰更有效,而其他孩子也在这一过程中学到了同情与关心。这是一举多得的办法。
3.引导小宇学习自我表达的方法和交往的策略
小宇需要通过发脾气、大哭大闹来表达自我和达到目的,是因为他缺少恰当的表达自我的方法,缺少交往的策略。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正面引导,教给他一些方法。比如,想要加入同伴的游戏时可以怎么说,如果同伴不同意他加入游戏时可以怎么办,等等。
上述三方面的策略需要相互配合、长时间坚持执行才可能发挥作用。幼儿教育本质上是爱的教育,是育“人”,具体方法背后需要教师专业伦理的支撑。相信教师通过不懈的努力,终将迎来小宇的转变。
(浙江杭州市东城幼儿园 沈俏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