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探究
林翠锦
摘? 要: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新的阶段,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广大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影响下,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全面素质的和谐发展。本论文将“情境中体验,体验中建构”确定为本文研究课题,探讨一线教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提供机会,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从中获取学习的乐趣,建构知识体系的问题。
关键词:体验;兴趣;建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它的提出,对于我们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了的把知识技能目标定位在“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的认识来说是一次震撼性的冲击:新课程必须重视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
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学习的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结论形成的过程,帮助其理解和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个性,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因此,教师要以“课标”为指导,活用教材,在数学课堂中提供机会,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从中获取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联系实际,让学生体验为何学数学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它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数学教学贴近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体会到人的生活离不开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目的,并喜欢上数学。
二、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如何学数学
真正有价值的学习是以学生个体体验为基础的,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有效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开放学生“全脑”,使他们眼、口、手、脑多种感官参与,从中体验知识的动态生成。
(一)动手“做数学”
与其让学生死记硬背,还不如让学生在折一折、量一量、摸一摸等实际操作中感悟。因为对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也许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能真正地理解。
(二)动口“说数学”
语言是沟通与领悟的载体,数学语言则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数学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采取各种形式,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发展他们“说数学”的能力。常见的“说数学”的形式有:课堂发言、师生交流、小组讨论、同桌合作、课堂小结等。
(三)动脑“思数学”
反思是一种内省行为,是对认识的再认识,是对感悟的再体验。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对自己的判断、想法、甚至思维方式进行反思后,真正抓住了数学思维的内在实质。有效的教学应是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后,适时地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想法、知识获取的过程进行反思。通过反思,学生熟记了计算公式,还能运用“转化”的思想来求出不同大小圆的周长。自悟自得之后,学生的体验更深刻了,学习方法也在自然而然中形成。
参考文献:
[1]王红梅. 体验式教學在教学中的应用与进展[J]. 课程教育研究,2017(41):132.
[2]杨云.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实践与应用[J]. 小学生(下旬刊),2021(02):115.
(责任编辑:淳?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