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化校园建设实践探讨
李欢欢 孙 强
摘要:如何更好地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信息化,科学规范地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并且有效利用,是当今各个高校研究探讨的课题。本文归纳总结了目前高校的信息化校园建设现状,针对对外经贸大学的实例做了详尽的分析与比较,最后给出了有效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校园 数据平台 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23-0016-04
一、“信息化校园”概述
“信息化”(Informationization)一词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在日本的一些学术文献中,当时对“信息化”这一概念主要是从产业角度进行阐述和界定的。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II),俗称“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在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中,特别把IT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了世界各国高校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IT在高校中应用的计划。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高等教育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人们越来越关注信息技术对高校发展的影响,“信息化校园”的提法开始出现,并高度重视信息化校园的工作。
“信息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学校资源的优化利用和管理模式的全面提升。
二、高校信息化校园建设情况
信息化校园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培养出高素质学生是高校成功的标志,代表着学校综合实力和水平的提升。因此立足于师生需求,改善和提升学校的科研环境、教学环境、管理环境和生活环境是所有高校进行“信息化校园”建设的主要工作。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优良的基础硬件环境,有力地推动了校园信息化建设。从各学校了解的情况来看,经过多年不断的建设和投入,中国高校在信息化的建设进程中已经走在了前列。近年来,伴随各高校的扩招和规模不断扩大,新建校区也随处可见,如何才能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成为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目前,各学校对信息化校园建设的资金和人力投入都很大。每个学校都在从数字化应用中受益,还有一些学校已经开始进行信息化校园二期、三期内容的建设。
信息化校园的本质是对传统校园环境的革新,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生活为一体的高校数字环境,以满足教师和学生的个性需求。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数字环境中,教师能够提高学术和科研水平,培养优秀的学生;学生则能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发掘个人潜能,从而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
信息化校园建设包括几方面内容: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系统建设;信息化校园基础支撑平台建设。
由于各高校的信息化程度、硬件基础设施不一样,涵盖的建设内容也有所不同。有的高校如中国人民大学、公安大学建设的是数字校园平台加各类应用系统;有的高校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建设的是数字校园平台加各类应用系统的集成;还有的高校如北京邮电大学建设的则是信息化校园的局部支撑平台,如学校统一身份认证、学校数据中心应用等。
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化校园建设实践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校园信息化工作起始于1998年,经过10年的建设,初步建成了较为完善的校园网络的基础体系。学校于2005年召开了第一届信息工作会议,制定了我校的信息工作规划,标志着我校的信息化校园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原有资源已难以满足现有需求,在建设理念、建设模式和技术方面,都需要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审视并设计。为此,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校园”建设,在多方面考量之后选择了与专业公司合作的方式来承担数字校园的建设,专业公司通过对学校实际情况的认真调研和分析,提供了基于“学校全局统一规划设计”的信息化校园整体解决方案、产品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个性化建设策略,并通过有效的实施和服务,协助学校打造一个全新的数字校园。
1.信息化校园建设总体目标、内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信息化校园建设,在经历了校园信息化建设一期和即将进行第二、三期的基础上,经过理论上的深入探讨和国内外大学的实践调研,制定了五年建设规划。规划中明确了信息化校园的建设策略、建设路线、建设内容、体系结构和实施计划。
建设策略:针对学校具体的实际情况采用分阶段分重点的建设策略。在一期的建设过程中坚持“承接历史、照顾现状、考虑未来”的原则。在二期、三期的建设过程中则是采用“关注重点、解决当前问题、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建设总目标:通过信息化建设对学校各部门相对独立的数据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对全校数据信息实行集中管理、维护;从认证层面、信息的集中与个性化服务层面、数据层面上实现全校范围内数据的统一集中和共享,实现各级部门以及应用系统之间信息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着重满足各教学单位、学生发展的需要,提高学校的办公效率,加强学校对学生的服务水平。通过实施学生一体化系统、教学科研一体化系统、人事系统等进一步减少学校的日常协作运营成本,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通过对数据中心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展现,为学校领导提供辅助决策的依据。全方位满足师生对学校有关信息资源的查询检索,以此来提高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为进一步实施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其他管理及后续应用软件系统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期建设已经实现:制定了学校信息化校园信息标准与编码规范;建设了公共数据库平台,同步学校原有离散业务数据库;建设了一个安全性好、可靠性高、可用性强、可管理的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完成;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建设完成;现有业务管理系统集成(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教学辅助系统、本科生学籍管理系统等二十几个系统)。
2.信息化校园一期建设效果
对外经贸大学信息化校园在校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学校信息办的大力支持下,于2006年11月份开始正式使用。
一期项目利用统一的技术架构、标准与环境,整合现有系统和资源后,建立了一个统一的身份认证中心,一个安全性好、可靠性高、可用性强、可管理的门户系统,一个统一对全校数据信息实行集中管理、维护的公共数据平台。对外经贸大学确认了信息标准集共14个,具体包含285个信息项,并对应构建了对外经贸大学公共数据库平台,从认证层面、信息的集中与个性化服务层面、数据层面上实现全校范围内数据的统一集中和共享,从整体的角度满足用户的各种信息查询的需要。
一期项目实现了从各业务系统到公共数据库的数据抽取和标准化,这些系统包括人事管理系统、财务帐务系统、财务工资系统、一卡通系统、公文流转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研究生成绩录入系统、办公用房管理系统、仪器设备管理系统、继教办公系统、来华学生管理等13个系统。
一期项目实现了从公共数据库中将人事和学生的变化数据推送给需要的部门处室,使这些业务处室能实时得到变化数据。
一期项目实现了将公文流转系统的数据通过在公共数据库抽取和标准化后自动向档案管理系统的归档功能。
一期项目的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为管理员提供方便灵活的用户管理、组织结构管理、角色管理功能,目前平台上共有用户21222人,其中学生用户18332人,教师用户2880人,其他用户10人;组织机构61个;按照学校不同的功能权限建立角色268个。
一期项目的信息门户平台提供了统一的入口,及时进行邮件信息推送;人事信息变动及时跟踪及共享;财务信息基于角色和个人的查询;办公的公文可通过公共数据库的交换直接归档到档案室;同时也大量地展现学校的通知、公告、新闻、数据等内容。通过以上建设及应用促进了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管理模式的转变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信息门户平台提供给用户查看所有校内通知公告的功能,并提供全面及时的个人信息查询功能,使用十分广泛,工作日平均在线人数在100人以上,截止到目前共发布信息14600余条,平均日发布信息量在40条左右。
一期项目可以根据组织、角色、用户的不同,提供相应的综合查询服务,实现对公共数据库数据进行实时的查询统计,共完成报表102个,其中用报表工具配置的为 95个,根据学校各科室要求程序开放的为7个。
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化校园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后期设想
1.一期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还需要对业务深入挖掘,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
某些业务系统如教务系统、图书管理系统、体能测试系统目前正在筹划升级,所以这部分数据还未集成到公共数据库中,尚未进行同步,需要等教务处、图书馆、等部门开放集成必要条件后进行;还由于一些原因(比如本科教务系统升级,没有独立的学生系统)的影响,部分学生学籍类数据和学习类数据还没有实时同步。同时,由于没有信息化手段支持,存在着学生管理工作各环节需要投入较大人力、学校领导难以全面监控学生管理工作、管理部门无法全面跟踪学生信息、管理流程复杂化、存在工作量浪费等弊端。因此学校的业务流程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2)数据积累和再利用还需继续深化
目前数据服务建设依然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已经完成针对业务的查询和报表,但对于采集完成的数据,缺少面向全局的多角度、多层次、面向主题的数据服务体系,需要进行更加深化的数据资产盘活。在数据服务形式上,需要加强图形化、宏观化内容,以主题模式为全校教职工、校领导和学生提供更加深入、全面的内容。
2.后期规划设想
随着信息业务的开展,高校数据量的不断扩大,数据的再利用也越来越重要,对数据资产的盘活,提供完善的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成为对外经贸大学信息化建设的下一步目标。
二期项目是在信息集成的建设模式上进行。通过实施紧密围绕教学的六大职能主体域的建设:分重点地分布实施学生、人事、科研、财务、资产和后勤等6类主体域的一体化系统,可以进一步减少学校的日常协作运营成本,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通过对数据中心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展现,为学校领导提供辅助决策的依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1)在公共数据库平台的基础上构建综合分析系统、综合报表系统
综合分析系统:对公共数据库中的数据通过数据采集、ETL等方式进行分析整理,把学校基础数据做简单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综合报表系统:提供统计功能,对数据内容进行分析和展示,提交的表格具有自动统计及填写功能和导出功能。综合报表包括高基报表、高综报表。
(2)构建学生一体化系统
学生一体化系统就是针对考生成为学校新生、到在校学生、直至该学生毕业后成为校友这个生命周期内的不同阶段,对这个学生与学校有关的所有活动建立系列功能模块,提供各种服务。此系统将涵盖学生入学前、入学时、在校期间、毕业时以及毕业以后的整个流程,各子系统之间应具有完整的业务关联,实现全局畅通的信息流。各模块之间实现业务联动以帮助学校规范对学生的管理。
(3)构建围绕教学的其他主体域系统
建设目标:在信息化校园建设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某一个相对独立的业务职能,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建立全局的用户权限模型,建立个性化的用户应用环境,建立按需访问的应用界面,在以教学为主体的基础上实现对某一类信息资源做到高效利用和管理。综合这几块主体域,通过对数据中心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展现,为学校领导提供辅助决策的依据。
3.现阶段正在进行的工作
目前,我校正在开展的信息化校园二期项目中学生一体化系统和综合分析数据平台的需求分析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正在按原有计划进入到具体平台系统的实施部署阶段。我们力争通过系统的建设可对学校的学生、教职工、学校领导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实现校内的E-management、E-learning、E-service,即实现校园内管理、教学科研和服务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电子化。
五、结束语
信息化校园是一种新型的校园形态,它以稳定可靠的信息基础设施为基础;以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为核心;以统一安全的信息系统为主体;以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为保证;以开放创新的理念为指导。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实现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不断创新、完善的过程。通过建设信息化校园,来促进高校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提高,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日益成为共识。
对外经贸大学在信息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学校各级领导和各个部门的绝对支持。信息化校园的建设将对我校教学、科研、管理水平的提高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我校信息办余主任这样评价到:“‘信息化校园是我校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工程,是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方法、手段和途径。目前,我校‘信息化校园建设水平居全国高校前列,要力争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排头兵。”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总结了一系列的经验和体会,供大家分享: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共同建设;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广;技术上实现高起点、高标准、跨越式的建设模式。
信息化校园建设仍要经历长期的、阶段性的、艰苦的建设过程。并且由于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新技术会层出不穷难以预料。新技术的不断采用,又将带来许多新的教育模式与教育方法。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从规划、建设到实施过程覆盖到学校的每一部门,关系到学校每一位员工、学生,任重而道远。校园信息化建设更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工程,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促使我们要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总结经验,高校之间不断互联互通,使未来的高等教育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筅
参考文献:
[1]赵国栋.美国大学“信息化校园计划”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1(4).
[2]张计龙,张成洪,闫华,宓咏.复旦大学信息化校园建设规划及实施要点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2(10):12-14.
[3]郭天平,韦柳琴.加快信息化校园建设,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4(7):5-7.
[4]赵国栋,缪蓉,费龙.关于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4(4):19-24.
[5]应国良,郑颖立.信息化校园的建设与发展策略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6(5):69-71.
[6]秦明鹏.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努力实现管理创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5(1):10-11,52.
[7]马武.搞好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洛阳师范学院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5(1):11-12.
[8]任春亮.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研究性学习开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5(1):15-16.
[9]卢志坚,陈云.上海财经大学教育信息化探索与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5(5):10-11.
[10]杨哲.新建本科院校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8):6-8.
[11]刘轶,顾卫永等.走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合作之路[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2(10):16-17.
(编辑:金冉)
摘要:如何更好地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信息化,科学规范地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并且有效利用,是当今各个高校研究探讨的课题。本文归纳总结了目前高校的信息化校园建设现状,针对对外经贸大学的实例做了详尽的分析与比较,最后给出了有效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校园 数据平台 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23-0016-04
一、“信息化校园”概述
“信息化”(Informationization)一词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在日本的一些学术文献中,当时对“信息化”这一概念主要是从产业角度进行阐述和界定的。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II),俗称“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在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中,特别把IT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了世界各国高校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IT在高校中应用的计划。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高等教育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人们越来越关注信息技术对高校发展的影响,“信息化校园”的提法开始出现,并高度重视信息化校园的工作。
“信息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学校资源的优化利用和管理模式的全面提升。
二、高校信息化校园建设情况
信息化校园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培养出高素质学生是高校成功的标志,代表着学校综合实力和水平的提升。因此立足于师生需求,改善和提升学校的科研环境、教学环境、管理环境和生活环境是所有高校进行“信息化校园”建设的主要工作。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优良的基础硬件环境,有力地推动了校园信息化建设。从各学校了解的情况来看,经过多年不断的建设和投入,中国高校在信息化的建设进程中已经走在了前列。近年来,伴随各高校的扩招和规模不断扩大,新建校区也随处可见,如何才能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成为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目前,各学校对信息化校园建设的资金和人力投入都很大。每个学校都在从数字化应用中受益,还有一些学校已经开始进行信息化校园二期、三期内容的建设。
信息化校园的本质是对传统校园环境的革新,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生活为一体的高校数字环境,以满足教师和学生的个性需求。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数字环境中,教师能够提高学术和科研水平,培养优秀的学生;学生则能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发掘个人潜能,从而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
信息化校园建设包括几方面内容: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系统建设;信息化校园基础支撑平台建设。
由于各高校的信息化程度、硬件基础设施不一样,涵盖的建设内容也有所不同。有的高校如中国人民大学、公安大学建设的是数字校园平台加各类应用系统;有的高校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建设的是数字校园平台加各类应用系统的集成;还有的高校如北京邮电大学建设的则是信息化校园的局部支撑平台,如学校统一身份认证、学校数据中心应用等。
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化校园建设实践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校园信息化工作起始于1998年,经过10年的建设,初步建成了较为完善的校园网络的基础体系。学校于2005年召开了第一届信息工作会议,制定了我校的信息工作规划,标志着我校的信息化校园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原有资源已难以满足现有需求,在建设理念、建设模式和技术方面,都需要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审视并设计。为此,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校园”建设,在多方面考量之后选择了与专业公司合作的方式来承担数字校园的建设,专业公司通过对学校实际情况的认真调研和分析,提供了基于“学校全局统一规划设计”的信息化校园整体解决方案、产品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个性化建设策略,并通过有效的实施和服务,协助学校打造一个全新的数字校园。
1.信息化校园建设总体目标、内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信息化校园建设,在经历了校园信息化建设一期和即将进行第二、三期的基础上,经过理论上的深入探讨和国内外大学的实践调研,制定了五年建设规划。规划中明确了信息化校园的建设策略、建设路线、建设内容、体系结构和实施计划。
建设策略:针对学校具体的实际情况采用分阶段分重点的建设策略。在一期的建设过程中坚持“承接历史、照顾现状、考虑未来”的原则。在二期、三期的建设过程中则是采用“关注重点、解决当前问题、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建设总目标:通过信息化建设对学校各部门相对独立的数据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对全校数据信息实行集中管理、维护;从认证层面、信息的集中与个性化服务层面、数据层面上实现全校范围内数据的统一集中和共享,实现各级部门以及应用系统之间信息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着重满足各教学单位、学生发展的需要,提高学校的办公效率,加强学校对学生的服务水平。通过实施学生一体化系统、教学科研一体化系统、人事系统等进一步减少学校的日常协作运营成本,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通过对数据中心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展现,为学校领导提供辅助决策的依据。全方位满足师生对学校有关信息资源的查询检索,以此来提高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为进一步实施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其他管理及后续应用软件系统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期建设已经实现:制定了学校信息化校园信息标准与编码规范;建设了公共数据库平台,同步学校原有离散业务数据库;建设了一个安全性好、可靠性高、可用性强、可管理的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完成;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建设完成;现有业务管理系统集成(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教学辅助系统、本科生学籍管理系统等二十几个系统)。
2.信息化校园一期建设效果
对外经贸大学信息化校园在校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学校信息办的大力支持下,于2006年11月份开始正式使用。
一期项目利用统一的技术架构、标准与环境,整合现有系统和资源后,建立了一个统一的身份认证中心,一个安全性好、可靠性高、可用性强、可管理的门户系统,一个统一对全校数据信息实行集中管理、维护的公共数据平台。对外经贸大学确认了信息标准集共14个,具体包含285个信息项,并对应构建了对外经贸大学公共数据库平台,从认证层面、信息的集中与个性化服务层面、数据层面上实现全校范围内数据的统一集中和共享,从整体的角度满足用户的各种信息查询的需要。
一期项目实现了从各业务系统到公共数据库的数据抽取和标准化,这些系统包括人事管理系统、财务帐务系统、财务工资系统、一卡通系统、公文流转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研究生成绩录入系统、办公用房管理系统、仪器设备管理系统、继教办公系统、来华学生管理等13个系统。
一期项目实现了从公共数据库中将人事和学生的变化数据推送给需要的部门处室,使这些业务处室能实时得到变化数据。
一期项目实现了将公文流转系统的数据通过在公共数据库抽取和标准化后自动向档案管理系统的归档功能。
一期项目的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为管理员提供方便灵活的用户管理、组织结构管理、角色管理功能,目前平台上共有用户21222人,其中学生用户18332人,教师用户2880人,其他用户10人;组织机构61个;按照学校不同的功能权限建立角色268个。
一期项目的信息门户平台提供了统一的入口,及时进行邮件信息推送;人事信息变动及时跟踪及共享;财务信息基于角色和个人的查询;办公的公文可通过公共数据库的交换直接归档到档案室;同时也大量地展现学校的通知、公告、新闻、数据等内容。通过以上建设及应用促进了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管理模式的转变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信息门户平台提供给用户查看所有校内通知公告的功能,并提供全面及时的个人信息查询功能,使用十分广泛,工作日平均在线人数在100人以上,截止到目前共发布信息14600余条,平均日发布信息量在40条左右。
一期项目可以根据组织、角色、用户的不同,提供相应的综合查询服务,实现对公共数据库数据进行实时的查询统计,共完成报表102个,其中用报表工具配置的为 95个,根据学校各科室要求程序开放的为7个。
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化校园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后期设想
1.一期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还需要对业务深入挖掘,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
某些业务系统如教务系统、图书管理系统、体能测试系统目前正在筹划升级,所以这部分数据还未集成到公共数据库中,尚未进行同步,需要等教务处、图书馆、等部门开放集成必要条件后进行;还由于一些原因(比如本科教务系统升级,没有独立的学生系统)的影响,部分学生学籍类数据和学习类数据还没有实时同步。同时,由于没有信息化手段支持,存在着学生管理工作各环节需要投入较大人力、学校领导难以全面监控学生管理工作、管理部门无法全面跟踪学生信息、管理流程复杂化、存在工作量浪费等弊端。因此学校的业务流程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2)数据积累和再利用还需继续深化
目前数据服务建设依然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已经完成针对业务的查询和报表,但对于采集完成的数据,缺少面向全局的多角度、多层次、面向主题的数据服务体系,需要进行更加深化的数据资产盘活。在数据服务形式上,需要加强图形化、宏观化内容,以主题模式为全校教职工、校领导和学生提供更加深入、全面的内容。
2.后期规划设想
随着信息业务的开展,高校数据量的不断扩大,数据的再利用也越来越重要,对数据资产的盘活,提供完善的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成为对外经贸大学信息化建设的下一步目标。
二期项目是在信息集成的建设模式上进行。通过实施紧密围绕教学的六大职能主体域的建设:分重点地分布实施学生、人事、科研、财务、资产和后勤等6类主体域的一体化系统,可以进一步减少学校的日常协作运营成本,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通过对数据中心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展现,为学校领导提供辅助决策的依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1)在公共数据库平台的基础上构建综合分析系统、综合报表系统
综合分析系统:对公共数据库中的数据通过数据采集、ETL等方式进行分析整理,把学校基础数据做简单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综合报表系统:提供统计功能,对数据内容进行分析和展示,提交的表格具有自动统计及填写功能和导出功能。综合报表包括高基报表、高综报表。
(2)构建学生一体化系统
学生一体化系统就是针对考生成为学校新生、到在校学生、直至该学生毕业后成为校友这个生命周期内的不同阶段,对这个学生与学校有关的所有活动建立系列功能模块,提供各种服务。此系统将涵盖学生入学前、入学时、在校期间、毕业时以及毕业以后的整个流程,各子系统之间应具有完整的业务关联,实现全局畅通的信息流。各模块之间实现业务联动以帮助学校规范对学生的管理。
(3)构建围绕教学的其他主体域系统
建设目标:在信息化校园建设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某一个相对独立的业务职能,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建立全局的用户权限模型,建立个性化的用户应用环境,建立按需访问的应用界面,在以教学为主体的基础上实现对某一类信息资源做到高效利用和管理。综合这几块主体域,通过对数据中心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展现,为学校领导提供辅助决策的依据。
3.现阶段正在进行的工作
目前,我校正在开展的信息化校园二期项目中学生一体化系统和综合分析数据平台的需求分析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正在按原有计划进入到具体平台系统的实施部署阶段。我们力争通过系统的建设可对学校的学生、教职工、学校领导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实现校内的E-management、E-learning、E-service,即实现校园内管理、教学科研和服务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电子化。
五、结束语
信息化校园是一种新型的校园形态,它以稳定可靠的信息基础设施为基础;以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为核心;以统一安全的信息系统为主体;以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为保证;以开放创新的理念为指导。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实现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不断创新、完善的过程。通过建设信息化校园,来促进高校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提高,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日益成为共识。
对外经贸大学在信息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学校各级领导和各个部门的绝对支持。信息化校园的建设将对我校教学、科研、管理水平的提高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我校信息办余主任这样评价到:“‘信息化校园是我校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工程,是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方法、手段和途径。目前,我校‘信息化校园建设水平居全国高校前列,要力争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排头兵。”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总结了一系列的经验和体会,供大家分享: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共同建设;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广;技术上实现高起点、高标准、跨越式的建设模式。
信息化校园建设仍要经历长期的、阶段性的、艰苦的建设过程。并且由于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新技术会层出不穷难以预料。新技术的不断采用,又将带来许多新的教育模式与教育方法。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从规划、建设到实施过程覆盖到学校的每一部门,关系到学校每一位员工、学生,任重而道远。校园信息化建设更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工程,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促使我们要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总结经验,高校之间不断互联互通,使未来的高等教育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筅
参考文献:
[1]赵国栋.美国大学“信息化校园计划”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1(4).
[2]张计龙,张成洪,闫华,宓咏.复旦大学信息化校园建设规划及实施要点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2(10):12-14.
[3]郭天平,韦柳琴.加快信息化校园建设,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4(7):5-7.
[4]赵国栋,缪蓉,费龙.关于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4(4):19-24.
[5]应国良,郑颖立.信息化校园的建设与发展策略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6(5):69-71.
[6]秦明鹏.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努力实现管理创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5(1):10-11,52.
[7]马武.搞好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洛阳师范学院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5(1):11-12.
[8]任春亮.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研究性学习开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5(1):15-16.
[9]卢志坚,陈云.上海财经大学教育信息化探索与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5(5):10-11.
[10]杨哲.新建本科院校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8):6-8.
[11]刘轶,顾卫永等.走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合作之路[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2(10):16-17.
(编辑:金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