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预习习惯养成的策略探微
杨伍
【摘 要】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数学课堂减负又低效,是小学数学教学永恒不变的话题。而预习习惯的养成则可以使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并对学习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使自己的课堂学习变得有的放矢。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着力注重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从而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养成;策略探微
【中图分类号】 G62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5-0-01
人类天然就有自我主动学习的倾向,所以人的学习应以自主学习的潜能发挥为基础。学生自主预习的过程就是自我认知结构重新建构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获得学习内容的过程。
然而,长期以来,小学数学的预习情况并不理想,有预习习惯的学生占比很少。这其中原因繁多,归结起来大致有三方面:一是教师对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间关系的认识并不真正清楚,对数学学科课前预习的深度、难度的把握不足,学生自然也就不愿预习;二是家长疏于监督检查,使孩子的预习浮光掠影,甚至完全抛弃预习环节;三是小学生对预习缺乏全面的认识,缺乏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预习时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因此,帮助小学生养成数学预习习惯,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分门别类指导预习方法
预习要求首先应该立足于学生,以学生为本,要以学生能够自主完成为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大力拓展学生的基础积累。
首先是预习要求指导。教师要在学生进行预习前进行方法指导。我对学生的要求是“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到”既能保证学生精力集中,提高预习质量,又有助于发挥多种感官并用的作用。
然后是教会学生灵活使用各种读书符号,让学生熟知各种符号的意思和操作,能灵活使用“标、圈、点、勾、画、批”等读书符号,并能在读书过程中实践运用。
在数学的预习习惯养成中,我把内容根据课型做出大致划分,首先根据不同课型设置不同的预习内容、重点,然后再教学生具体预习方法。
计算类预习:首先,仔细阅读教材,从教材中获取计算方法;然后,试着自己出题进行计算,至少五道题,并完成书后相关练习题;最后,完成练习后进行自我检测,并把解决不了的疑难写出来。
定义类预习:首先,分析教材,发现教材中的定义及规律;然后,试着自己验证书中的定义或规律是否可行;最后,利用发现的定义或规律完成书中有关习题,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测。
应用题预习:首先,联系生活实际,想想类似生活应用中的数学解题方法;然后,仔细想一想看是否还可以用其它方法来解决此题;最后,结合生活实际,尝试编写新的应用题。
图形课预习:首先,根据教材的提示完成作图或教材中的其它问题;然后,根据预习内容试着用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等多种方法来进行自学;最后,认真仔细的完成书中做一做部分习题和书后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
二、联系生活設置预习问题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深厚的兴趣时,将会把任何关于这件事的想法和行为都当作一种乐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增强人的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从而全面提高思维水平。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大多数学生觉得难,没有兴趣。因此,在引导学生养成数学预习习惯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而兴趣的激发,则离不开饶有趣味的预习问题设计。
比如,在上连续乘法的时候,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问题,有些同学不能理解其涵义。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预习任务:放学回家的时候,请观察一下学校门口拉面店师傅的拉面动作。请观察一下,一碗拉面,拉面师傅一般拉几次之后下锅?下锅时师傅手中面条有多少根?请用乘法算式把这个拉面过程表示出来。”
观察拉面这个任务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放学后,我和学生们一起站在拉面店门口仔细观察,有学生立刻说出:“1×2×2×2……”以此生活场景类推,学生立刻明白了连续乘的含义,很快掌握了这一概念。
简而言之,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学生常常抱怨数学知识枯燥、乏味,所以要想调动他们预习的兴趣,培养他们预习的习惯,教师必须创设与现实生活联系的情境来设计预习任务,才能够实现抽象性与具体性、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
三、多样评价激励预习行为
评价是指导学习自主学习,帮助其养成预习习惯的重要方式,切实有效的评价,除了能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预习中的困惑,纠正不良预习行为;还能够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为了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预习,我们采用了多种评价方法。比如,我们尝试了表现性评价,即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总结预习的效果,鼓励学生的探索,并对预习习惯表现进步的同学进行及时表扬。又如,我们采用了自我反思性评价。一方面要求学生在每天的预习之后,至少提出一个你认为很难的问题,或指出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问题,将之书写在作业本上。第二天由老师找出相对集中的问题,全班解答、提醒。另一方面,每周学生都要对自我的数学预习情况做反思总结,看看自己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从而不断提高。
四、家校联手养成预习习惯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家访、家庭教育讲座、家校联谊活动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家庭的联系,积极向家长宣传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动员广大家长一起来做好这项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家校联系是帮助学生养成数学预习习惯的有效方法。为此,我们邀请了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数学高级教师为家长开展了培训式家长会,还邀请了本班数学学习表现突出的同学家长来介绍经验,通过家长会让家长明白孩子预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从而使家长自发监督孩子的预习,与教师一起联手帮助孩子养成习惯。
此外,每周末评出本班周“课前准备之星”,颁发名片式“喜报”与家长共享,习惯不好的同学则以悄悄话的形式与学生和家长沟通,家校联系共同激励和督促学生的习惯养成。
总而言之,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预习习惯,使其学会自主、独立的学习和探索新知,进而提高其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成效,实现新课标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要求和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学仙.打有备之仗——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预习习惯的培养[J].素质教育,2014(1).
[2]范淑敏.预则立,不预则废——小学数学预习作业的指导方法探析[J].吉林教育,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