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课程
杨柳秀
摘 要:成语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是汉语词汇中的精华。成语教学是小学语文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发展过程中的黄金时期,教师应抓住这一最佳发展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与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与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围绕小学校本课程成语教学中实践活动与思考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校本课程 成语教学 实践活动 思考
汉语的熟语相当的丰富,不仅包括了谚语、歇后语、惯用语,而且还包括了成语,这些都是汉语中的精华。其中,汉语言的瑰宝就是成语,成语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历史悠久,具有较强的民族文化特征,地位与其他熟语相比也较为突出,运用的范围更加广泛。成语教学能够让学生掌握正确运用成语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汉语言能力,在提高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与开放性,教师应提高对成语教学的重视度,积极的开展多样化的成语实践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学习兴趣,大胆的尝试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果。[1]
一、充分的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成语知识
在小学语文教材课本当中,蕴含着大量的成语知识,教师应充分的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成语知识,让学生通过成语更加深层次地理解文章的内涵,从而强化学生成语的学习效果,一举两得。例如,人教版《少年王勃》这一章节中就蕴含着诸多的成语,利用笔下生花、文思如泉、后生可畏、才思敏捷、出类拔萃、风华正茂等成语赞美王勃,笔者首先为学生讲解了成语产生的背景,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成语的内涵。然后,笔者在为学生讲解成语知识时与课文紧密的联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体会成语的运用技巧与场合。比如,“才思敏捷”这一成语表扬的是王勃在写文章的时候思绪如泉涌,一气呵成;“笔下生花”这一成语表扬的是王勃所写的诗句,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地印象,将美景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让人能够体会到景色的优美。将语文课本知识与成语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涵,而且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成语的理解,从而掌握成语正确的运用方法。
二、利用情境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心智尚不成熟,但是他们的智商很高,记忆力较强,对知识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强。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并不是因为他们能力不足,而是因为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不端正,以至于学习成绩并不理想。针对这一现象,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积极的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采取趣味性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成语学习的乐趣。小学生接触成语的机会特别多,无论是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在日常生活当中,都能够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成语,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掌握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雷雨”相关知识时,笔者就是利用情境教学方法,在备课阶段为学生筛选了部分文章相关的图片与视频,笔者一边为学生抑扬顿挫的朗读,一边为学生展示图片与视频,将学生带入文章的情境当中,加深学生对文章情境的体验。笔者及时的引导学生将:“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这一情境概括成四字成语,看谁说的又多又准确,学生们都开动脑筋,大胆的联想,有的说乌云密布,有的说电闪雷鸣,有的说狂风怒号,有的说狂风大作,课堂学习氛围既和谐又轻松,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成语的运用技巧,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对成语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游戏教学法,丰富成语教学模式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成语教学当中运用游戏教学法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成语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将学生迅速地带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丰富成语教学的模式,加深学生对成语的印象。例如,笔者就以“表演成语”为主题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首先让学生思考能够体现肢体语言的成语,能够通过肢体动作将成语的涵义表达出来。比如“眉开眼笑”这一成语,学生就利用脸部表情,将自己开心、快乐的情绪展现出来;“勃然大怒”这一成语,学生可以通过面部表情与肢体语言,将自己内心的愤怒情绪展现出来;“痛哭流涕”这一成语,学生也能够利用面部表情与肢体语言体现出来。这种游戏式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掌握成语知识,学会如何正确的运用成语知识。
综上所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成语内容不仅趣味性强,而且还蕴含着一定的寓意,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的挖掘教材中的成语知识,善于发现成语中蕴含的小故事,采取游戏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教学方法、故事教学方法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成语学习的乐趣,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參考文献
[1]朱姝.小学成语教学策略初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