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社会政策概念及其与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联系性

关键词 社会政策 内涵 外延 社会工作者
作者简介:卞振,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型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3.294一、如何理解社会政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社会政策来自于对英文Social Policy的翻译。在政策前面加上“社会性的”定语有两层含义:首先,它不是针对人性或个人而言的,而是针对民众的;其次,它并非是经济性的。狭义而言,社会政策主要指由政府制定的社会性政策,是为了解决诸如贫困问题、改善民生状况、促进社会公平与进步而制定实施的政策。广义上来说社会政策基本与公共政策相同。在《社会政策十讲》中蒂特马斯说过:社会政策是一系列指挥行动实现既定目标的原则,蕴含变革取向:改变各种习惯、行为、处境、制度等。也就是说,社会政策本质上是中性的,我们不应该直观地把其理解为是道德高尚的、积极正向的存在。我们期望它保持中立性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它在指导和规范着社会中各项行为的过程里,必定带有自身的价值观。关键在于如何在关注自身利益与关注他人利益之间进行的平衡与取舍。
按照逻辑学当中的解释,内涵是指事物内在因素的总和,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本质特有的属性的总和。需要注意的是,事物的特有属性是并不是内涵,而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它成为内涵的前提是被反映在概念之中。因此,当我们去探讨什么是社会政策本质的时候,要注意其内涵并非是其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形式,而是蕴含在这些实践背后的本质属性。这些本质属性是大量的社会政策实践所共有的。
按此思路分析,本文认为社会政策的内涵本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社會政策首先是一种政治措施。社会政策是不同的阶级、阶层、政党或团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之一和进行的各种活动之一。有西方学者将社会政策视为“政治系统做出的权威性价值分配”,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政策的本质其实是一种政治措施。
其次,社会政策是人们利益的具体体现。利益是指人们的各种需要及其满足,它不仅包括物质和文化层面,也包括精神和政治层面。利益是人们进行各项活动的第一动机,这一点不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程度变化而改变。
最后,社会政策是人们追求改造社会并付诸实践的重要方式。社会政策是扶持弱势和困难群体的,它通过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来平衡由于市场因素造成的各种不公平现象。社会政策的主体,通过自己在社会实践中体会社会不公平、发现社会问题,并针对问题的特点和成因制定实施相应社会政策,从而缓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
对社会政策的看法通常来说是:
第一,主要是关于政府、社会组织等怎样去处理社会问题的社会行政,是以协调不同阶层、利益团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增强社会团结为目标。
第二,社会政策也是一个政治过程和政治实践。因为社会的不同,社会政策的制定实施以及调节机制是不尽相同的。
外延通常是指某一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范围。关于社会政策的外延领域一般包括:针对贫困人群的社会救助政策;满足公民去医院就医、调节医疗资源平衡的卫生政策;促进劳动力就业、缓解失业问题的就业政策;促进人力资源发展、减少不平等的教育政策;满足公民居住需求的住房政策等五个重要方面。而且,社会政策在某些福利国家的内部一方面是政府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系统方法,另一方面它也是政府协调不同社会阶层、团体的利益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社会政策的决策过程以及实施过程通常情况下都是在民主政治的环境中去展开工作的,所以说它的过程、效果也是受到各种各样的可见或是不可见因素的制约和限制。
在今天的全球化时代,随着日益增加的经济、社会风险对公民造成不断加剧的影响,社会政策作为一种调控机制其本身也正因为逐步发展成为一种风险管控的重要手段而愈加被人们所重视。二、 社会工作者为什么要懂社会政策
当我们探讨社会工作者为什么要懂社会政策这个论题时,首先应该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或者说存在怎么样的联系。社会工作者是以社会工作为职业的专业人群,其工作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助人自助的专业性社会服务工作。而我们所说的社会政策,一般情况下是指在一个社会中通过国家立法、政府行政干预等形式去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安全、增进社会福利、加强社会团结的一系列政策或是行为准则、规定的总称。社会政策的核心其实是在于管控民众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的社会风险。在我国,关于社会政策的概念通常采用其广义的定义,也就是囊括了我们国家各类的医疗卫生政策、文化政策、就业政策、教育政策和有关宗教政策等。
社会工作和社会政策两者的联系往往是发生在多个层面的。
首先,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情况下具有组织性的社会服务一般是在政府划定的社会政策框架之中去进行的,而由政府划定的社会政策的框架是通过国家的法律法规等形式为从事相关的服务活动提供了合法性、正当性的说明,它能够指出按照政府的相关政策而展开的各类社会福利服务才是符合社会正当要求的,而与这些社会服务相关的一系列的筹措各类资源的工作活动也才具有了正当性和合法性。所以说社会工作者为了达到社会服务目标而进行的各类活动必须有相应的社会政策作为保障背书以及有力支持。
其次,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社会福利服务活动它同时也是作为社会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而存在的。虽然有观点认为,社会政策的实施、贯彻和落实并不是仅仅局限在社会工作的层面和领域,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社会工作也确实是一个现代国家去贯彻落实社会政策时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社会工作者以及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和组织作为社会工作层面具体的实践者凭借着不以盈利为目的去为社会服务的价值观、专业方法对于社会政策的落实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在工作的过程之中,作为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助人方法的各类工作方式,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以及社会行政,都能够为社会政策的具体实施作出相应的贡献。
最后,社会工作在某个角度上来说,可以作为社会政策检验人的角色。因为社会工作是最具体也是最直接地为政策对象去服务的活动,所以社会工作本身也就成为了社会福利政策和服务对象之间的桥梁,桥梁的一端进和社会政策连接在一起,而另一端是和服务对象相互连接。
这样一来,社会政策是否与现实问题合适贴切,其实施是否能够有益于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缓解,都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里得到社会工作者的反映。因而,社会工作的效果若能够通过社会工作者及时有效的进行反馈,就会反过来成为推动社会政策不断完善进步的力量和推动因素。三、 结语
综上所述,其实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而社会工作者正是其间的纽带,特别是在我国的大背景下,社会工作则更加需要社会政策层面有力的支持。事實上我国基本上的主要社会政策都是由政府层面去制定的,所以,我们促进社会工作的发展是需要政府层面的支持,才能进而去实现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并保证其适切性和有效性。透过上述的一系列论述和分析,我们对于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者之间的联系性大致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社会工作者一般更易接近基层群众,可以有效地收集更多信息去为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更真实的凭据。
第二,社会工作者其作为贯彻落实政策的实践主体具有很多优势,比如专业的优势以及群众的基础。因而我们其实可以将部分社会工作者纳入进公务员的体系之中,这样可以同时实现社工的发展与政策有效落实。
第三,社会工作者在实践过程中也可以作为监督者,监督社会政策是否被有效实施并起到实际作用,并将具体情况反馈到政府、社会,这样更能体现社会政策的公平。
总之,社会工作是可以贯彻在整个社会政策的制定、实施、修正过程中的,并且能发挥很好的作用,社会工作者作为社会工作的直接实践者,只有真正懂得社会政策,才能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方案,从而对社会政策起到促进作用,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以促进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王玉香.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的协调功能比较分析.南都学坛.2008, 28(4).
[2]唐钧.从社会保障到社会保护:社会政策理念的演进.社会科学.2014(10).
[3]王思斌.对社会政策内涵及发展的认识.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6(8).
[4]童敏.社会政策的基本逻辑——兼论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社会.2004(2).
[5]王思斌.社会政策实施与社会工作的发展.江苏社会科学.2006(2).
[6]朱文兴.社会政策的公正性: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5).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