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张树峰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设置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其地位日益突出。学生在自主开展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融合自身经验与所学,逐步增强全面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综合? 实践活动? 开展策略? 自主探索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成长的黄金阶段,学生渴望摆脱外界的束缚,自主探索实践。新课程改革适应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求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转变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新知识、新能力。
一、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征分析
1.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经验性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别于分课课程,打破了系统性的知识与技能学习体系的限制,以学生经验为中心,以学生亲身实践为主导,關注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社会实际并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加以整合,以此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探究精神。
2.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实践性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首要特质在于实践,注重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达到学习的目的。学校教育以理论性的学科知识技能的传授为重点,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探索精神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可有效改善这一现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对学生的束缚,在时空环境上向学生的实际生活、向自然倾斜,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
二、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策略
1.整合课程资源,提高课程丰富性
(1)整合生活中的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是开放的、实践的,与生活密切联系,综合性与实践性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特征。学生的初中阶段分科课程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系统性的掌握学科基础知识,但同时也割裂了学科间的联系。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学科间的整合联系、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经验解决综合性的实际应用问题,借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中需要教师充分整合生活中的课程资源,挖掘其中具有实践意义、教育意义的内容,在启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设置具备一定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自主动手实践。总的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生活中的课程资源需要把日常生活中涉及的环境问题、生活问题、安全问题、科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问题融合为一体,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的实施。
(2)整合学生中的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整合学生中的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首先体现在课题的选择上,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题,由教师统计整合使之课程化,制定为活动课总的课题。如在特殊的节日氛围中如国庆节、抗战纪念日等,学生具有更为浓厚的爱国热情,教师可以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带领同学们去到博物馆参观,看望抗战老兵等,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采访,记录其他学生想对祖国说的话,通过此次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爱国热情。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可选择性强,少有硬性的规定,实践操作性范围极广,这为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课程的开展中,教师与学生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灵活的选择实践的内容与形式。此外,教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引路人,也就是制定大致的框架,主体部分依托学生自身完成,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去自由发挥。
(3)整合教师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整合教师资源,一方面在于充分发挥在校教师的教育作用。在校教师具体即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导,他们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学生教育效果。可以组织不同年级的教学骨干力量,在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具体的活动操作实施方案,体现学校特色、学生特征。过程中,教师要互相配合、分工合作、互相切磋,不断完善方案,力求达到最大的教育效果。
2.切合课程特征,提高课程教育性
综合性、实践性、经验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特征,在课程的开展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手段切合课程特征,提高课程教育性。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相较于教师的“一言堂”很明显学生会更喜欢第一种,而且在此种环境下,教师放下了身为老师的“架子”,学生也不在畏畏缩缩,师生更容易交流互动,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教师必须要以学生为本,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摒弃“教师权威”的思想,设身处地的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方式和内心情感,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发现问题不要立即指正,给予学生时间发现自己的问题。教师还要注重评价的方式,以正面的激励为主,激发学生学习实践的动力。
(2)灵活安排教育时间
初中阶段学生课业压力加重,综合实践活动课成绩并不是学生升学的必要成绩,因此它的实践被很大程度上压缩,这样的做法是及其错误的,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对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间安排可以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有的活动开展需要较长的时间,学校课上时间不能满足需要;另一方面灵活安排在休假日等学生空闲的时间可以打破学校空间限制,充分利用社区等的资源进行教育,让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教师创造多样化的教育环境,给予学生充足的思维、行动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或者合作探究,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都能得到更大的进步。
(3)多样化的活动方式
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需要经历多样化的活动内容的历练,而学生能力的产生与发展又具有动态性、反复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逐步提高。所以,教师需要创造多样化的活动方式,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让他们可以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亲身实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亲身体验、人物采访等的形式,调动自身探究的积极性,发挥自身聪明才智解决问题。
3.创新评价模式
评价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反馈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影响、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提高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注重个人的横向纵向评价。评价更注重学生自身与以前相比是否取得了进步,而不是聚焦于学生在班级中的名次。评价的目的在于总结过去激励未来,目标多元、形式灵活、方法多样的评价模式有助于学生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实践中,形成持续的学习动力。教师要本着鼓励性、差异性的原则,以正面激励为主,鼓励学生的进步,尤其对落后学生更要以正向鼓励为主,尊重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注意不断修改调整评价机制,在了解学生特征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循序渐进、以理服人,获得学生的认同。
总而言之,综合实践活动在学生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课程改革为教师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教育创新空间,但也相应的对教师素养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区别于学科课程的特征,教师需要在充分了解其特征的基础上,改进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增强动手能力、创新精神,进而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我们相信,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改变当下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较差的现状,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莉.浅谈初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J ].科学大众,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