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状态视角解读唐朝新疆边塞诗
肖武
中华文化发展至唐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力的强盛,同时又带来了战事不断,边患无穷。而唐帝国慷慨激昂的时代精神,又大大鼓舞了壮士文人的豪情,他们心仪金戈铁马、情系壮美军旅,纷纷走出书斋,奔赴边关,去感受刀光剑影、血火硝烟;去体悟澎湃的诗意,获得创造的激情,由此唐代的边塞诗在战火中蓬勃起来。
唐代新疆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是雄浑的军号,是悲壮的画卷,是浪漫的歌唱,是盛唐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空前绝后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峰。有描写边塞奇异的风光和异域瑰丽的风情;有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有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千载之后,犹可感受到诗人们的那种极度的洒脱、苍凉的诗意、漫天的豪气。这种生命状态是昂扬向上的,是磅礴洒脱的,是当今最需要的时代精神。
一、为誓言而活出人生的精彩
誓言和理想是人生的航标,指引和推动人生执着地朝一个美好的方向努力奋斗。不同的时代,人们确立自己誓言和理想的标准也不一样,往往一个宏大的时代背景对一个人的前景的描绘有重要的影响。但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幻,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誓言和理想对人成长的作用是巨大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年轻时的誓言,这句誓言对他一生起到极大的激励作用。作为一个战士的誓言是怎样呢?我们在王昌龄的《古从军行之四》可以找到答案。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前二句:从边塞孤城上远远望去,从青海湖经祁连山到玉门关这一道边境防线,上空密布阴云,烽烟滚滚,银光皑皑的雪山顿显暗淡无光。这里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色,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饱含着苍凉悲壮的情调。从地理学的角度讲,站在“孤城”之上,人的肉眼是看不到玉门关、祁连山和青海湖这三点相联的千里边防线的,这里一个“遥望”及其所提领的空间距离遥远的三地呈现于同一幅画面,既是想象、夸张的手法使之“视通万里”,又突现了戍边将士那全局在胸、重任在肩的历史责任感。
“黄沙百战穿金甲”就是这种战斗生活的有力的概括。其中,“黄沙”二字既是实景,渲染出了边塞战场的典型环境,又道出了边塞之荒凉萧瑟;“百战”二字,形象地说明了将士戍边的时间之漫长、边塞战斗之频繁;而“穿金甲”三字,则渲染了战斗之艰苦、激烈,也说明将士为保家卫国曾付出了多么惨重的代价,乃至牺牲。但是,金甲易损,生命可抛,戍边壮士报国的意志却不会减。
“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的七个字,是气壮山河的豪言壮语,是视死如归的铮铮誓言。这首诗成功地塑造了不畏艰苦、不怕牺牲、心灵壮美的英雄群像,使人倍感诗境阔大,感情悲壮。
二、让奇思妙想编织人生豪情
杜甫在《渼陂行》中写道:“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所谓“好奇”,就是讲他爱好新奇事物。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里,鞍马风尘的战斗生活,迥然不同的边塞景物,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岑参边塞诗的主要风格。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诗是咏雪送人。一开始写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出人意外地用千树万树梨花作比喻,就给人蓬勃浓郁、无边春意的感觉。以下写军营的奇寒,写冰天雪地的背景,写饯别宴会上的急管繁弦,处处都在刻画异乡的浪漫气氛,也显示出送别的复杂心情。最后写归骑在雪满天山的路上渐行渐远地留下蹄印,更交织着诗人惜别和思乡的心情。把送别的诗写得这样奇丽豪放,正是岑参浪漫乐观的本色。这首诗的奇思妙想大致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开篇的奇突。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大雪必随刮风而至,“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即飞雪”的时间和状态让作者惊奇。
2.比喻的新奇。梨花喻雪,“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具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相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
3.天气的奇寒。“狐裘不暖锦衾薄”,最好的御寒装备也不能保暖,“一身能擘五雕弧”的边将,居然拉不开角弓;平素是“将军金甲夜不脱”,而此时是“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风掣红旗冻不翻”,都表现了边地的奇寒。
4.飞雪的奇美。诗中有四处写雪:“胡天八月即飞雪”、“纷纷暮雪下辕门”、“去时雪满天山路”、“雪上空留马行处”,生动地描绘了飞雪的时间、状态、送人时的情景,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如在眼前,读之如临其境。
5.夸张的奇妙。“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二句以夸张的笔墨,气势磅礴地勾画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
6.景象的奇趣。“风掣红旗冻不翻”,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而那白雪为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三、人生常怀悲天悯人之心
洒脱、审美的人生态度,悲天悯人的情怀,是李颀作品动人之所在。他以洒脱而淡泊的个性魅力征服了历代读者,让我们沉醉在他为我们营造的艺术世界里。他将悲天悯人的情怀演化成了一种颤动心灵的力量,用审美的人生态度、悲天悯人的情怀书写着自我的人生。
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此诗以汉喻唐,借写汉武帝的开边,讽刺当时唐玄宗的开边,充满悲悯思想。开篇首先写紧张的从军生活:白日黄昏繁忙,夜里刁斗悲怆,琵琶幽怨,景象肃穆凄凉。接着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四顾荒野,大雪荒漠,夜雁悲鸣,一片凄冷酷寒景象。最后写如此恶劣环境,本应班师回朝,然而皇上不准;而千军万马拼死作战的结果,却只换得葡萄种子归国,足见君王之草菅人命。全诗句句蓄意,步步逼紧,最后才画龙点睛,突出主题,显出其讽刺笔力。“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李颀不仅看到了唐朝将士的艰苦卓绝,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血腥,还同时清醒地看到了胡儿眼泪双双落,看到了战争给少数民族带来的不幸遭遇和沉重摧残,在胡雁哀鸣的背景下,胡儿眼泪双双落,更是让人有种钻心的伤痛和凄婉。
四、让自信乐观之花在人生道路盛开
自信与乐观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如影相随,对于一个人的一生会产生极大影响。面对困难,自信就像一把钥匙,打开心锁勇敢前进;面对困难,乐观就像一副盔甲,抵挡它的进攻和侵蚀。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雄伟壮阔、荒凉寂寞的景象。诗人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全诗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对死亡的淡定和坦然,视死如归,慷慨赴难,对生命的结束没有丝毫的恐惧和忧伤,心中存有的是对国家和民族的大义,这是何等的洒脱,何等的乐观!
新疆是一块神奇而又瑰丽的土地。古往今来,这里高峻的群山、辽阔的草原、神秘的戈壁瀚海、丰富的自然资源、淳朴的风土人情,以它独特、粗犷、雄奇、博大、浑厚的风采,触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诗情。走进唐朝新疆边塞诗,让我们对这片美丽神奇的土地,更增添了几分敬仰,发生在这里的可歌可泣的战斗诗篇,是这个地方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全民族的精神财富。审读诗歌,感受历史,找回应有的生命状态,让今人对建设我们的国家,实现“中国梦”,有了更深的理解,更多的启迪。
(作者单位:随州职业技术学院)